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江伟

作品数:37 被引量:327H指数:11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针刺
  • 10篇血管
  • 9篇血管性痴呆
  • 9篇痴呆
  • 5篇调血
  • 5篇益气
  • 5篇益气调血
  • 5篇针法
  • 5篇三焦
  • 5篇卒中
  • 4篇代谢
  • 4篇针刺疗
  • 4篇针刺疗法
  • 4篇针刺治疗
  • 4篇三焦针法
  • 4篇糖代谢
  • 4篇吞咽
  • 4篇吞咽障碍
  • 4篇葡萄糖代谢
  • 4篇脑卒中

机构

  • 37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天津市环湖医...
  • 1篇天津市肿瘤医...
  • 1篇天津市中医药...
  • 1篇天津宏仁堂药...

作者

  • 37篇石江伟
  • 22篇于涛
  • 12篇韩景献
  • 6篇孟媛
  • 6篇刘小溪
  • 6篇贾玉洁
  • 5篇陈艳霞
  • 4篇于建春
  • 4篇张雪竹
  • 3篇樊小农
  • 3篇王占国
  • 3篇高秀梅
  • 3篇丁晓蓉
  • 3篇锁冬梅
  • 2篇庄朋伟
  • 2篇张海霞
  • 2篇成海燕
  • 2篇赵岚
  • 2篇吴帮启
  • 2篇胡启超

传媒

  • 5篇天津中医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中医杂志
  • 2篇中华针灸电子...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中医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草药
  • 1篇中国中医眼科...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南药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调整脑内微环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引发认知损伤作用效果及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0年
阿尔茨海默病病因复杂,目前其发病病因、病机尚未得到完全阐明,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衰老等因素导致的脑内微环境异常有关,是其进行性加重的重要原因,脑内物质淋巴引流是改善脑内微环境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手段。随着传统中医“毒损脑络”病机及西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发病过程中脑内微环境、淋巴引流等组织形态学以及功能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系统阐明中医药调整脑内微环境改善阿尔兹海默病引发认知损伤作用效果及生物学机制已成为可能,并且对进一步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石江伟庄朋伟
关键词:脑淋巴引流中医药
天津市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证候分布。[方法]将33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照血管性痴呆辨证量表(SDSVD)做出证候诊断,并根据患者的证候要素及脏腑定位统计分析与上、中、下三焦的关系。[结果]中医证候分布研究显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三焦证候,其中下焦证候的出现比率较高,且两焦及三焦兼证较多。[结论]血管性痴呆并非单一因素引起,三焦气化失司或为本病可能的基本病机之一。
石江伟刘小溪贾玉洁孟媛于涛韩景献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中医证候
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机制及致毒成分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近年来,由于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及其乌发的作用,何首乌作为临床用药及保健品用药日益增多,由此关于何首乌及含何首乌的成方制剂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问题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文章主要对何首乌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毒性成分及其致肝损伤的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并对何首乌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深入研究提出看法。
任红微石江伟高秀梅王彧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何首乌
针刺对脑卒中后慢性吞咽障碍咽期作用观察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用改良吞钡试验(MBS)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慢性吞咽障碍患者咽吞咽期的疗效。方法:181例脑卒中30天后的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假针刺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以下方法,治疗组针刺风池、完骨、翳风、上廉泉、人迎等穴位治疗,对照组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经皮电刺激,假针刺组康复训练配合穴位假针刺。治疗28天后采用MBS评定疗效。结果:MBS显示会厌闭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以针刺组疗效优于其他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6·57,P=0·0374)。结论:针刺方法是促进脑卒中后慢性吞咽障碍咽期恢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锁冬梅韩景献于涛石江伟丁晓蓉樊小农刘禄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针刺疗法
针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181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针刺组,对照组和假针刺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针刺治疗,康复训练配合穴位经皮电刺激,康复训练配合穴位假针刺。治疗前与治疗28天后分别以改良吞钡试验(MB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改良吞钡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3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其他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可以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锁冬梅于涛刘禄石江伟丁晓蓉樊小农韩景献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针刺疗法康复
针刺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被引量:29
2007年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针刺组施与“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对照组给与喜得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观察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Bless行为量表(BBS)、中医证候积分表(SDSVD)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评分无明显变化;治疗后,认知能力、行为能力、中医证候评分等指标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益气调血、扶本培源”针法可显著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行为能力和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于涛石江伟韩景献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针刺
针刺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2025年
[目的]研究针刺预处理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细胞铁死亡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组、MCAO组和针刺+MCAO组。针刺+MCAO组选取人中穴、内关穴、三阴交穴进行针刺预处理,每天1次,共5天;预处理后行MCAO或假MCAO模型制备。Zausinger六分法对大鼠神经功能进行评分,TTC染色法计算脑组织梗死面积;电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比色法检测铁含量,ELISA法测定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表达。[结果]与假MCAO组相比,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梗死面积显著增加,电镜下线粒体数量减少,线粒体内嵴结构断裂、空泡化,脑组织铁蛋白、MDA含量升高,GSH含量和GPX4表达降低。与MCAO组相比,针刺+MCAO组神经功能评分升高,梗死面积降低,电镜下线粒体数量增多,结构清晰,部分线粒体内嵴结构减少或排列紊乱,脑组织铁蛋白、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和GPX4表达升高。[结论]针刺预处理可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其原因可能与调控铁蛋白、GSH、MDA含量和GPX4表达,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神经细胞铁死亡有关。
高莹杨建石江伟薛静薛静段洪涛段洪涛
关键词:针刺预处理缺血性脑卒中神经细胞
血管性痴呆证候、“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效及对葡萄糖代谢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血管性痴呆(VD)是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及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逐年升高,不仅严重挑战了人类的生存尊严,更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韩景献于建春于涛张雪竹成海燕赵岚贾玉洁石江伟吴帮启刘小溪孟媛聂坤阚伯红张玥胡启超陈艳霞杨宏波张海霞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益气调血葡萄糖代谢
一种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热毒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热毒血瘀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由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仁、当归和鬼箭羽制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腑之功,能够有效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改善患者热毒血瘀证包括中医证候,降低...
姜晨石江伟马雷雷李晓晨徐荣佳孟艳郝蕊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不明原因共济失调验案1则
2023年
共济失调指小脑、本体感觉以及前庭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的运动笨拙和不协调,累及躯干、四肢时可引起身体平衡、步态障碍。本病根据病因可分为获得性、遗传性、非遗传性退行性3种。其中,非遗传性退行性主要是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及病因不明的散发性成人发病共济失调^([1])。因其病因不明,目前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策略,而针刺在改善共济失调症状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2])。于涛主任医师采用头体针结合治疗不明原因共济失调1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吴晗郭海珍于涛石江伟
关键词:共济失调体针验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