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
- 作品数:19 被引量:4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更多>>
- 运动对脊髓损伤功能改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08年
- 随着当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车祸及坠落等意外造成的脊髓损伤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但随之带来的是残疾患者人数增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常导致严重残疾,并且延续终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 王瑾王红星王彤
- 关键词:脊髓损伤患者严重残疾死亡率
- 一种脊髓损伤大鼠用步行训练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髓损伤大鼠用步行训练装置,包括步行装置、减重装置和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设在步行装置两侧的固定支架,在每个固定支架上并在步行装置的上方安装有转动杆,在转动杆上设有上转轮,在上转轮的下方设有由步行装置...
- 王红星王彤励建安徐冬晨王瑾丁晓晶
- 文献传递
- 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大鼠远端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在各时间点取5只大鼠用4%多聚甲醛心脏灌注,取损伤局部T10节段及损伤远端L5节段脊髓进行形态学检测.损伤前时间点检测结果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①损伤远端运动神经元病理变化:损伤后第1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有所减少,胞核和核仁无明显改变;损伤后第2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进一步减少,核仁模糊、偏位;损伤后第3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前无进一步减少,组织内可见萎缩及凋亡神经元;损伤后第4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第3周时有所增加,仍可见少数凋亡神经元存留;损伤后第5周时,损伤远端前角运动神经元突起和尼氏体较前明显增多.②损伤局部病理变化:损伤后第1周时,损伤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可见出血、炎症反应,灰质部分神经纤维及组织坏死、液化,白质空泡化;损伤后第2周时,损伤局部出血、血肿及炎症反应减退,可见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增生和血管新生;损伤后第3周时,损伤局部胶质细胞增生显著,神经纤维增生较多;损伤后第4周、第5周时,损伤局部胶质细胞、神经纤维较前无明显增生.③运动功能变化:损伤后第1周、2周、3周、4周、5周时的斜板角度、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均较损伤前显著降低(P<0.05);损伤后第2周、3周、4周、5周时各项评分均较第1周时显著增加(P<0.05);损伤后第3周、4周、5周时呈增加趋势,但与第2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损伤后早期远端脊髓运动神经元�
- 王瑾王红星王彤
-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
- 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明确减重平板训练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远端脊髓形态学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减重平板组。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1周开始训练,30min/d,共4周。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d、1周、2周、3周、4周、5周时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损伤后5周,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及腓肠肌形态变化,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大小。结果:①减重平板组三项运动功能评分在训练后各个时间点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②减重平板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并接近正常组数值(P>0.05)。③光镜显示减重平板组远端脊髓的运动神经元仍保留有较多突起,尼氏体无明显减少;电镜显示减重平板组髓鞘分离程度明显减轻,轴索与髓鞘间的空隙减少,结构趋于完整。结论:减重平板运动可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促进远端脊髓形态的恢复,减轻远端神经元的继发损害。
- 丁晓晶王瑾王红星王彤
- 关键词:脊髓损伤
- 质控信息化平台助力长三角区域临床营养发展的探索
- 2021年
- 建设区域性临床营养质控信息化平台,应用大数据手段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和持续改进,满足管理功能的应用和数据分析、对比的要求,保证在应用层与管理层2个维度达成目标,是解决临床营养干预不足的有效方式,为促进长三角地区临床营养医疗质量改进与发展提供有效和可靠数据源。
- 赵婷王瑾马向华
- 关键词: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临床营养
- 江苏省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创新管理模式的实践被引量:3
- 2021年
- 临床营养质量对巩固疾病治疗效果,确保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分析指出江苏省临床营养质控工作存在覆盖范围不全面、质控指标有差距等不足,总结江苏省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工作实践,从管理构架、质控指标、质控同质化和质控信息化4个方面,阐述了营养质控工作经验,为我国临床营养工作开展提供了参考。
- 王瑾潘晨马向华
- 关键词:临床营养
- 摆件(减肥降糖金字塔)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摆件(减肥降糖金字塔)。;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摆设和营养教育。;3.本外观设计的设计要点:产品的图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者照片:俯视图。;5.仰视图无设计要点,故省略。
- 王瑾李群曾珊赵婷徐冬连卢姗蔡金鑫陈昕琳陈宇红
- 一种脊髓损伤大鼠用步行训练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脊髓损伤大鼠用步行训练装置,包括步行装置、减重装置和助力装置,所述助力装置包括设在步行装置两侧的固定支架,在每个固定支架上并在步行装置的上方安装有转动杆,在转动杆上设有上转轮,在上转轮的下方设有由步行装置...
- 王红星王彤励建安徐冬晨王瑾丁晓晶
- 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与脊髓远端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
- 目的:明确脊髓损伤大鼠自然恢复过程中运动功能的改变与脊髓远端继发性损害的变化特点。 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采用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T10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在损伤前、损伤后1W、2W、3W、4W、5...
- 王瑾
-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神经元继发性损害
- 文献传递
- 不同训练方式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形态学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不同训练方式对脊髓损伤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5只,设正常组大鼠6只,其余39只大鼠进行脊髓损伤模型制作(采用改良Alien’S撞击法制作T9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剔除造模后死亡的9只大鼠,余下30只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成7d对照组、35d对照组、减重平板组、游泳组和转笼组5组,每组6只大鼠。其中减重平板组、游泳组和转笼组损伤后第8天开始运动训练,30min/d,共4周。于不同时间点采用斜板试验、改良Tarlov评分、BBB评分对各组进行运动功能评定。损伤后35d,通过光镜和电镜观察脊髓及腓肠肌形态变化,计算肌纤维横截面积和直径大小。结果①减重平板组和游泳组在训练后各时间点的运动功能评分较7d对照组和35d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笼组与7d对照组和35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减重平板组经过4周的训练,损伤部位脊髓水肿消退明显,细胞空泡变性明显减轻,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形态趋于完整,神经纤维增生也较明显,改善情况较其他各组更为显著。③减重平板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分别为(55.34±14.46)μm2和(8.32±0.99)μm,接近正常组的(55.49±13.84)μm2(8.37±1.13)μm(P〉0.05),游泳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分别为(46.05±8.50)μm2(7.68±0.76)μm,与对照35d组的(36.16±12.84)μm2(6.62±1.33)μ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转笼组的肌肉横截面积和直径[(39.83±8.35)μm2(7.19±0.68)μm]与35d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训练方式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减重平板训练和游泳训练效果优于转笼训练�
- 丁晓晶王瑾王红星王彤
- 关键词:脊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