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春
- 作品数:109 被引量:750H指数:13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 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阴性与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及肝脏病理的比较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阴性与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临床及肝脏病理的差异,分析肝组织内HBsAg、HBcAg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CHB患者肝穿刺活检的标本317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同期记录各患者的年龄、性别、ALT、血清HBVDNA载量、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和纤维化分期。比较肝组织内免疫组化染色HBsAg、HBcAg表达阴性与阳性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组织内HBsAg表达阴性患者年龄、ALT大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血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阳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肝组织内HBsAg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无相关关系。肝组织内HBcAg表达阴性患者年龄、ALT、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均大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DNA载量显著低于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并且肝组织内HBcAg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分期存在负相关性(r=-0.227、r=-0.247)。结论肝组织内HBcAg是机体免疫攻击的主要靶抗原。肝组织内HBsAg可能不是免疫攻击的主要靶抗原,但其可能有扰乱机体对主要靶抗原的免疫攻击导致HBV不能被彻底清除的作用。
- 吴家箴王丽春
- 关键词:免疫组化染色HBSAGHBCAG
- 44例ICU医院内肺部感染的调查分析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调查ICU病房继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常见菌种及部分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1998年10月ICU病房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医院肺部感染率为18.11%,菌种包括细菌及真菌,以Gˉ菌最多(占26.39%),44例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大部分患者接受过多种侵入性诊疗操作,且使用过大量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结论:ICU病房继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不必要的诊疗操作,加强操作、护理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有利于降低感染率,改善预后。
- 李大江王丽春刘自贵陈懿苏兰
- 关键词:ICU肺部感染医院内感染
-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剂与环丙沙星片剂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皮肤软组织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 19例及环丙沙星片治疗 2 1例共 4 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与环丙沙星片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4 .7%和 90 .5 % ,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 92 .9%和10 0 % ,细菌清除率为 92 .9%和 1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0、14 .3%。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强 ,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 李大江王丽春吕晓菊张谊之冯萍俞汝佳高燕渝卢家秀
- 关键词:加替沙星环丙沙星
- 替拉扎特(Tirilazad)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ochrane系统评价
- 脑血管痉挛及由其引起的继发性脑缺血是引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其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研究显示可能与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动物试验研究显示替拉扎特(氧自由基清除剂)能防止或逆转血...
- 王丽春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脂质过氧化
- 以继发感染为首发表现的干燥综合征1例分析
- 2005年
- 王丽春刘真真马元吉吕晓菊雷秉钧
-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及层粘蛋白水平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16
- 2005年
- 目的 :评价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前胶原 (PCⅢ)、Ⅳ型胶原 (CⅣ)及层粘蛋白 (LN)水平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计分系统 (SSS)中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计分方案对温阳中药肝之福预防及治疗肝纤维化大鼠实验的病理组织共 73份标本进行半定量计分 ,同时检测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 ,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四项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不论与肝脏炎症活动度还是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血清HA、PCⅢ、CⅣ及LN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联合检测价值较高。
- 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张红英饶凡
- 关键词:透明质酸层粘蛋白肝纤维化
-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区组分层均衡随机单盲试验设计 ,完成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2 1例及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19例共 4 0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 :试验组对照组病例的一般项目基本相似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 95 2 3%和 89 4 7% ,细菌学有效率分别为 94 74 %和 87 5 0 % ,细菌清除率为 10 0 %和93 75 %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 76 %、 0 ,不良反应轻微 ,无需处理 ,自行复常。结论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强 ,可用于治疗多种细菌引起的感染。
- 李大江吕晓菊冯萍王丽春杨尧俞汝佳高燕渝卢家秀
- 关键词: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药物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有效性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 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2003年
- 李大江吕晓菊冯萍王丽春杨尧俞汝佳高燕渝卢家秀
- 关键词: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急性细菌性感染
- 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 2003年
- 李大江吕晓菊冯萍王丽春杨尧俞汝佳高燕渝卢家秀
- 关键词:甲磺酸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急性细菌性感染
- 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逆转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的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9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与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皮下注射CCl4及饮用100ml/L乙醇的方法制备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后,随机分为肝之福组、秋水仙碱组及模型对照组,肝之福组予肝之福灌胃,每日1次,秋水仙碱组予秋水仙碱灌胃,每日1次,模型对照组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疗程均为30天。实验结束后测定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根据改进的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半定量计分系统(SSS)评分,观察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的组织学变化,同时对肝组织内Ⅰ型、Ⅲ型、Ⅳ型胶原进行染色并定量分析。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肝之福组ALT明显改善,肝纤维化指标(PCⅢ、LN)显著下降,Hyp含量和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活性则升高,同时SSS评分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程度明显改善,肝组织内Ⅰ型、Ⅲ型、Ⅳ型胶原含量下降,肝之福抗肝纤维化的疗效与秋水仙碱相当。结论肝之福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有减轻或逆转其肝纤维化的作用,抗脂质过氧化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王丽春赵连三唐红刘丽刘聪张红英尧凡
- 关键词:肝纤维化秋水仙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