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黎明
- 作品数:104 被引量:3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橡胶品种对东方真叶螨实验种群发育及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为探明不同橡胶品种对东方真叶螨发育及繁殖的影响,在温度(27±1)℃、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2 h∶12 h的室内条件下,观察了东方真叶螨在IAN873、热研7-33-97、PR107、热研7-20-59、云研77-4、GT1、RRIM600等7个橡胶品种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产卵量,并组建了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世代发育历期以GT1最长,为10.69 d,以云研77-4最短,为10.29 d;世代存活率主要由卵期的存活率决定,除PR107上的存活率为89.09%外,其余均在93.00%以上;产卵量以GT1上最多(45.47粒),而RRIM600上最少,仅为22.56粒;净生殖率R0、内禀增长率rm和周限增长率λ均以GT1上的为最高,分别为27.021 1、0.224 5、1.251 7,在RRIM600上的最低,分别为16.616 8、0.203 8、1.226 0。初步认为GT1是最适宜东方真叶螨的发育与繁殖的品种,而RRIM600是最不适合该螨发育与繁殖的品种。
- 张方平朱俊洪李磊韩冬银陈俊谕牛黎明符悦冠
- 关键词:橡胶发育繁殖
- 寄生蜂性别分配行为被引量:13
- 2010年
- 寄生蜂是性比分配行为领域的研究热点对象,其性别决定方式为单双倍型,一般情况下,未受精的单倍型卵发育成雄蜂,受精的二倍型卵发育为雌蜂。局部配偶竞争和近交等因素使得偏雌性比成为这类生物的进化稳定策略;其性比具有可调节性,产卵个体可以根据对产卵环境的判定来调控后代性比,从而获得最大适合度。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局部配偶竞争理论阐述了寄生蜂性比的这种可调节性,成为进化论的优秀论据。
- 胡好远朱小力陈中正牛黎明符悦冠
- 关键词:进化稳定策略
- 哥德恩蚜小蜂对6种不同植物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行为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揭示哥德恩蚜小蜂(Encarsia guadeloupae Viggiani)对螺旋粉虱(Alerodicus dispersus Russell)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选择行为,为人工扩繁哥德恩蚜小蜂的最适寄主植物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寄生选择试验和Y型嗅觉仪观测哥德恩蚜小蜂对6种螺旋粉虱寄主植物(番石榴、一品红、木薯、番木瓜、番茄、辣椒)的趋性差异。【结果】哥德恩蚜小蜂对6种不同供试植物上螺旋粉虱的寄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番石榴>一品红>辣椒>番木瓜>木薯>番茄;Y型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哥德恩蚜小蜂对一品红的趋性最强,其次为番石榴,对木薯、番茄趋性较弱。【结论】一品红和番石榴均是哥德恩蚜小蜂选择率较高的植物,理论上可将其作为寄主植物繁殖饲养哥德恩蚜小蜂。
- 陈俊谕韩冬银张方平牛黎明陈泰运符悦冠
- 关键词: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寄生率
- 不同寄主植物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序列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采用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11个不同寄主上的茶黄硬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进行系统发育研究,获得655bp的线粒体DNACOⅠ基因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寄主上茶黄硬蓟马mtDNACOⅠ的遗传距离在0~0.046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012。其中遗传距离最大的是木棉,遗传距离为0.046;杧果、荔枝、鳄梨、番荔枝、龙眼、咖啡无差异,遗传距离为0。基于COⅠ构建的11种寄主上茶黄硬蓟马之间的系统发育MP树显示:杧果、荔枝、鳄梨、番荔枝、龙眼、咖啡、花生、茶树紧密的聚合在一起;辣椒、台湾相思、木棉各为一支。
- 黄华牛黎明韩冬银张方平符悦冠
- 关键词:系统发育
- 基于COI特异引物的螺旋粉虱分子鉴定技术
- 本发明属于应用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一种当前危害和扩散很快的入侵昆虫螺旋粉虱的快速鉴定的专用引物及其螺旋粉虱分子鉴定的使用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螺旋粉虱特异性引物对,其上游序列为P1:5’-AAGATATATTTTCCAA...
- 黄武仁符悦冠朱文静韩冬银胡好远张方平牛黎明代鹏马光昌张敬宝
- 温度对拟小食螨瓢虫捕食杧果小爪螨功能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为探明拟小食螨瓢虫Stethorus parapauperculus对杧果小爪螨Oligonychus mangiferus(Rahman et Pumjab)的控制潜能,开展了16、20、24、28和32℃恒温条件下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杧果小爪螨成虫的功能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温度范围内,各温度下的功能反应均能用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但各温度间功能反应的参数存在差异以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为评价指标,拟小食螨瓢虫雌成虫对杧果小爪螨成螨的捕食效能随温度的上升而提高,32℃时达到最高,此时的瞬时攻击率和捕食处理时间分别为0.918 6和0.022 1d。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拟小食螨瓢虫发挥对杧果小爪螨成螨的控制作用。
- 邢楚明韩冬银李磊牛黎明陈俊谕张方平符悦冠
- 关键词:温度
- 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为探明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对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nigra Nietner)致死作用的影响因子,在不同接蜂时间、接蜂比例、补充营养及寄主龄期等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能力。结果表明:寄主在2龄-初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增加而上升,在初期成虫-黑色期成虫范围内,繁殖致死率则随寄主龄期上升而下降,繁殖致死率以初期成虫最高(67.8%),黑色期成虫最低(2.2%);非繁殖致死率随寄主龄期的增加而下降,2龄最高(60.0%),黑色期成虫最低(0)。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率受接蜂时间影响明显,随着接蜂时间延长,该蜂对橡副珠主蜡蚧的繁殖致死率下降,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上升。成虫期补充6类糖类物质后,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总致死率为:蔗糖(96.5%)>葡萄糖(95.0%)>果糖(91.3%)>蜂蜜(82.1%)>松三糖(80.0%)>海藻糖(70.8%)。接蜂比例为蜂∶蚧=1∶5~1∶15范围内,随蜂虫比下降,繁殖致死率上升,非繁殖致死率和总致死率均下降。综合分析,日本食蚧蚜小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随接蜂的蜂虫比例、时间增加而增强,随寄主龄期增加而减弱,成虫期补充蔗糖等营养物质有利于增强该蜂对橡副珠蜡蚧的致死作用。
- 张方平牛黎明陈俊谕朱俊洪李磊韩冬银符悦冠
- 关键词:橡副珠蜡蚧
- 蓟马在芒果园田间的时空动态被引量:16
- 2017年
- 蓟马是芒果的重要害虫,研究其在田间的时空分布旨在探讨成虫在栖息地的迁移规律。试验于2016年1月7日-8月9日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芒果种质圃进行。以黄色和蓝色粘虫板进行诱捕取样,点算粘虫板上蓟马个体数,以地学统计学方法研究蓟马的时空分布动态。试验期间蓟马种群在寄主植物集中开花期有一明显高峰;其半变异函数在种群密度高时多为高斯模型,密度低时为线性模型;在调查范围内,空间格局在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密度较低时为中度聚集分布、密度低时为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种群密度高时,空间异质性是由空间自相关引起。密度等值线图清楚地反映出蓟马分布随寄主植物花期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受寄主植物花吸引,当一种寄主谢花后迅速向其它开花寄主转移的变动特征。表明蓟马的空间分布受其种群密度影响,其种群密度及转移扩散在很大程度上受寄主植物花期的影响。
- 邢楚明韩冬银李磊牛黎明陈俊谕张方平符悦冠
- 关键词:芒果等值线图
- 海南岛常见粉蚧种类调查及分子鉴定
- 牛黎明陈俊谕韩冬银李磊张方平符悦冠
-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中国瓜实蝇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分化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ibitae是一种重要入侵害虫,寄主广,危害性大。本研究旨在揭示中国瓜实蝇种群分化和遗传变异情况。【方法】利用9个多态性微卫星位点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7个主要分布省份的21个地区共190头瓜实蝇样本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21个瓜实蝇地理种群多态位点百分率平均为97.08%,Shannon氏多样性指数I平均值为0.8841,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0.12806,说明已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UPGMA聚类分析显示,海南(不含三沙)、广东、广西、云南和海南三沙的瓜实蝇种群聚为一支,福建、江西和四川的瓜实蝇种群各自聚为一支。【结论】中国的瓜实蝇种群已发生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积累的变异程度有限。
- 张亚楠牛黎明周世豪龚治李磊张方平韩冬银符悦冠
- 关键词:瓜实蝇地理种群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