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炜炜
- 作品数:52 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八例抗GQ1b抗体综合征临床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南京脑科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间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的8例抗GQ1b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和随访,同时综合相关文献,分析其可能发病机制。结果8例患者中,男4例,女4例,年龄16~76(47±21)岁。7例急性起病,病程2~15(7±4)d。6例发病前有感冒、发热史。临床表现方面,符合吉兰-巴雷综合征2例,海绵窦综合征2例,Miller Fisher综合征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合并脊髓脱髓鞘1例,球麻痹1例,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1例。6例患者血清抗GQ1b抗体IgG阳性,其中2例合并血清抗GD1b抗体IgG阳性;1例患者血清抗GQ1b抗体IgM阳性,1例患者脑脊液抗GQ1b抗体IgM阳性合并抗GT1b抗体IgM阳性。治疗方面,3例(3/8)患者接受了单纯B族维生素治疗,2例(2/8)患者接受了激素加B族维生素治疗,2例(2/8)患者接受了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加B族维生素治疗,1例(1/8)患者接受了激素加IVIG治疗。出院后8~33个月随访显示,8例患者中,6例患者完全恢复,1例遗留轻度视物重影,1例遗留肢体无力、麻木,行走困难。病例3出现过2次症状波动,治疗后再次恢复。结论抗GQ1b抗体综合征有一个相对广泛的临床疾病谱,眼肌麻痹是其核心症状,免疫治疗有效,预后尚可。
- 尹俊雄黄琳余传勇林兴建江炜炜陈道文刘卫国王小姗石静萍
- 关键词:预后吉兰-巴雷综合征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ALSFRS-R评分与生存时间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功能评分量表(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functional rating
- 仲玲玲陈俊徐俊江炜炜赵薛旭李作汉
- 文献传递
- 神经梅毒32例临床表现及预后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神经梅毒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神经梅毒中无症状型6例,脑血管型12例,脑膜炎型5例,麻痹性痴呆型8例,脊髓痨型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正规驱梅治疗,随访半年,其中24例治愈,8例好转。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容易误诊,应尽早诊断、治疗,定期复查,积极改善预后。
- 江炜炜霍晓丽
- 关键词:神经梅毒无症状型脑膜炎型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 脑血管病所致的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附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所致偏侧舞动症和舞蹈症 (HB- HC)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对 8例脑血管病所致偏侧 HB- HC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 7例为对侧上下肢或单肢舞蹈 ,肌力近正常 ,1例为同侧上肢舞动 ,对侧肢体肌力 0级 ,呈浅昏迷。头颅 MRI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 4例 ,丘脑和颞顶枕出血各 1例 ,同侧上肢舞蹈患者为颞顶枕出血。7例对侧舞蹈均治愈 ,1例同侧舞动者死亡。结论 底节区腔隙性脑梗死常致对侧 HB- HC,而同侧舞动者多为脑出血所致。局限病灶致对侧 HB- HC患者预后佳 ,而广泛出血致同侧 HB-
- 江炜炜狄晴赵薛旭李作汉
- 关键词:舞蹈症脑血管病预后CT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清钙水平的临床研究
- 田敏捷霍晓丽江炜炜石静萍
- 电针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
-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四肢功能恢复作用的影响。方法:61例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36例)和激素对照组(25例),针刺组取穴以循经远取与局部近取相结合为原则,辅以随症配穴,对照组口服强的松。以四肢肌力、感觉...
- 王萍郭燕萍江炜炜
- 关键词:电针疗法临床疗效
- 磁共振波谱联合表观弥散系数与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评价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半暗带的比较研究
- 王欣尹俊雄霍晓丽江炜炜管青山王小姗
- 人参皂甙单体成分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 柯开富李爱红张云峰樊兴娟曹茂红江炜炜姜正林
- 一、本项目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参皂甙单体成分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BK2003036〕。 二、主要内容: 研究人参皂甙单体Rb1、Rb3、Rg1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离体实验部分分两个内容进行。...
- 关键词:
- 关键词:人参皂甙脑电生理缺血神经元脑缺血
- 人参皂苷Rb_3对缺血及正常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的影响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3对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模拟缺血后大鼠海马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幅度的变化;观察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b3对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模拟缺血后持续性钠电流变化率的影响以及其在正常情况下对持续性钠电流的影响。结果:在模拟缺血5 min后,持续性钠电流增幅明显,在模拟缺血液中分别加入3种不同浓度(20μmo.lL-1、60μmol.L-1、100μmol.L-1)Rb3,模拟缺血5 min后电流增加幅度明显减小,60μmo.lL-1组抑制作用最显著。而在正常情况下人参皂苷Rb3对持续性钠电流几乎没有影响。结论:人参皂苷Rb3在缺血时可通过抑制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的增大幅度发挥对缺血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阻止了缺血时钠通道的变构。
- 江炜炜姜正林柯开富
- 关键词:缺血海马神经元持续性钠电流人参皂苷RB3
- Abeta 1-15诱导小鼠髓源树突状细胞的正确功能
- 目的Abeta免疫治疗减少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鼠的老年斑,然而针对Abeta全长多肽疫苗的临床实验因6%的患者出现了T细胞浸润性的脑膜脑炎而中止;原因可能与全长Aβ激活了T细...
- 时建铨陈俊江炜炜王变荣仲玲玲朱银伟何伟张颖冬徐俊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