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子彬
- 作品数:92 被引量:374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防治酸体,医学面临的新问题
- 2007年
- 杨子彬
- 关键词:酸化酸性代谢产物人体体液人体血液代谢过程
- 载药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的体外药物缓释研究
- 本文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为主要成分,利用其具有的巨大的比表面积和高表面活性,装载抗菌药物庆大霉素,研究了该羟基磷灰石-庆大霉素复合体系的体外释放规律.
- 孔桦孟洁郭小天杨子彬许海燕
- 关键词:羟基磷灰石药物控制释放抗感染骨组织再生
- 文献传递
- IFN-γ、Bcl-2、MMP-9及STIM-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IFN-γ、Bcl-2、MMP-9及STIM-1在肿瘤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采集32例肿瘤患者(肿瘤组)和34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提取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Bcl-2、MMP-9及STIM-1 mRNA的表达。结果肿瘤组IFN-γ、Bcl-2、MMP-9及STIM-1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FN-γ、Bcl-2、MMP-9及STIM-1相互之间都具有正相关性。其中IFN-γ与Bcl-2的相关系数为0.984,IFN-γ与MMP-9的相关系数为0.982,IFN-γ与STIM-1的相关系数为0.985;Bcl-2与MMP-9的相关系数为0.980,Bcl-2与STIM-1的相关系数为0.956,MMP-9与STIM-1的相关系数为0.951。结论肿瘤患者IFN-γ、Bcl-2、MMP-9及STIM-1 mRNA表达较健康人明显降低,并且在肿瘤患者中4项指标之间均呈正相关。
- 杨子彬李戈李善华赵桂荣陈洪萍张龙飞崔伟
- 关键词:肿瘤IFN-ΓBCL-2MMP-9实时定量PCR
- 几种高频呼吸通气模型的比较被引量:1
- 1989年
- 高频呼吸是近十年来在临床上得到一定应用和推广的人工呼吸方式,但其使用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二氧化碳排除困难等。本文就高频呼吸的力学背景及其输运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几种比较典型的高频呼吸的通气模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自然呼吸和高频呼吸的统一通气模型——振荡模型。该通气模型认为:高频振荡呼吸的气体输运机制是气体轴向的对流流动和径向的扩散(包括分子扩散和由湍流、涡流引起的强化扩散)的相互作用,由此对二氧化碳排除困难的原因作出了解释,认为:现有高频呼吸过程中的压力梯度周期性变化的非对称性是导致高频呼吸中二氧化碳排出困难的主要原因。
- 张翅赵令德林孟珍杨子彬
-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和左心室辅助装置两用驱动装置研究的初步报告
- 1991年
- 我们发展了一种"IABP和LVAD两用控制驱动系统"而这种系统目前还未见任何报道.本文主要介绍此系统的驱动装置部分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体外用于IABP和用于LVAD模拟实验的结果.通过一系列的体外模拟实验证明本装置可以驱动各种类型(单腔和双腔)和容积(10~40ml)的主动脉内气囊和驱动各类血泵,而当血泵外周阻力16kPa时搏出容积>3L/min.其即可以满足IABP驱动也可以满足LVAD的驱动,且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 陆颂芳朱安平宋方戴伟汉杨子彬
- 关键词:主动脉气囊反搏
- 电阻抗断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 1994年
- 电阻抗断层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包玉生,王秋涓,杨子彬目前有许多技术可用于组织成像,电阻抗成像(electricalimredanceimaging,Elf)是将组织的电阻(tissueresistivit歹)作为测t#数,迈过测量外加电场形成的电位来重建...
- 包玉生王秋涓杨子彬
- 关键词:电阻抗断层
- 腹膜透析技术的发展现状被引量:8
- 1999年
- 由于本身的特点尤其是技术上的不断进步,腹膜透析技术在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腹膜透析的研究重点及其发展方向。
- 彭屹杨子彬
- 关键词:腹膜透析营养
- 一种自动药液微量注射泵及其性能评价
- 1994年
- 自动药液微量注射泵作为常规医疗仪器已广泛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但目前国内尚无正式产品.本文介绍了我们研制的一种自动药液微量注射泵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以及其实际精度的测量.该仪器已试用于临床和实验研究工作,其性能稳,精确度高,适应我国国情并已通过鉴定,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 陆颂芳戴伟汉彭屹于晓军于晓军包玉生朱安平包玉生连刚朱安平
- 关键词:仪器注射泵报警
- Servoi呼吸机的故障维修被引量:2
- 2008年
- 杨子彬孙宏远王海龙
- 关键词:呼吸机工程技术人员流量传感器通气模式抢救设备
- 利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提高医用聚氨酯血液相容性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3年
- 目的 :聚氨酯作为与血液接触的植入物和组织器官替代材料在心血管系统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等离子体表面接枝技术 ,通过“空间桥梁”在聚氨酯材料表面引入具有抗凝血功能的肝素分子 ,对材料表面的微观化学组成、表面接触角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 ,并通过测定血小板在材料表面的粘附数量 ,对改性表面的抗凝血性能做了评价。结果 :聚氨酯表面接枝肝素分子后 ,表面的氧 /氮元素比提高 ,水接触角减小 ,对血小板的吸附和活化性下降 ,抗凝血性能得到提高。
- 许海燕孔桦杨子彬王进黄楠
- 关键词:表面修饰血液相容性医用材料聚氨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