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铸
- 作品数:64 被引量:137H指数:6
- 供职机构: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FK506在肝移植术后的个体化治疗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FK506(他克莫司)在肝移植术后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2006年5月~2009年8月已经成功完成的119例肝移植,术后均以FK506为基础的抗免疫排斥用药的临床资料情况。结果无一例发生过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有9例发生过轻微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5%(9/119);9例患者全部治愈,其总的治愈率为100%(9/9);其中7例经过对FK506和MMF加量后治愈,治愈率为77.8%(7/9);2例逐渐加重最终接受激素冲击治疗而治愈,激素治疗的成功率为100%(2/2),激素治疗在整个治疗中占22.2%(2/9)。结论FK506在肝移植术后的抗免疫排斥用药应该遵循个体化的原则,从小剂量开始,应该结合患者的FK506的血药浓度、肝功能、机体耐受力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调节。
- 刘静张升宁李铸李来邦赵永恒冉江华李立
- 关键词:术后肝移植FK506个体化治疗
- 肝移植后乙型肝炎复发核苷类抗乙肝药物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防治吗?被引量:5
- 2010年
- 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均报道,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拉米夫定在预防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中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各大中心对于抗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使用剂量的报道不尽相同。目的:拟验证和探讨核苷类抗乙肝药物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5/2009-02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暨昆明医学院附属甘美医院肝移植中心因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行肝移植患者59例,移植前诊断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50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15例。移植前5例给予拉米夫定治疗,1例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1例给予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时间为2周~1年。移植后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开始肌注200U/d的乙肝免疫球蛋白,1个月后根据患者的乙肝两对半的滴度情况进行调整,55例患者同时口服拉米夫定,3例服用阿德福韦酯,1例服用恩替卡韦。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移植后出现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未检测是否为YMDD变异毒株感染,移植后1年和1年以上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率均为2%。移植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阴性者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率为2%,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者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率为7%。提示因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病而行肝移植患者,移植后服用核苷类抗乙肝药物,同时联合200U小剂量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可以很好地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的复发。
- 刘静张升宁李铸李来帮冉江华李立
- 关键词:乙肝免疫球蛋白肝炎病毒乙型复发
- 腺苷蛋氨酸在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治疗中的效果
- 2011年
- 目的回顾性总结腺苷蛋氨酸在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现将35例肝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基础保肝治疗,干预组在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后分别观察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第1天均有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但术后1~2周胆红素明显升高,而术后1个月降至接近正常。干预组在术后1天也明显升高,之后逐渐下降,术后1~2周未见明显升高,术后14天明显下降,术后1个月降至接近正常。结论腺苷蛋氨酸可以减轻肝移植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消退黄疸,恢复肝功能。
- 吴淑媛梁宇曹海鹰刘静张升宁李铸冉江华
- 关键词:肝移植腺苷蛋氨酸缺血再灌注
- 活体肝移植中肝动脉的处理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中动脉重建技术及肝动脉变异的处理,减少肝动脉并发症。方法行活体肝移植11例,其中右半肝5例、左半肝2例、左外叶1例、供体(右半肝+左半肝)3例,供受体术前均行肝动脉造影明确肝动脉的解剖及变异,肝动脉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重建。结果肝动脉变异2例,1例右半肝供体副肝右动脉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1例左半肝供体副肝左动脉来源于胃左动脉。4例行双动脉重建,肝动脉吻合时间25~76min,无肝动脉血栓形成、狭窄等并发症。受体并发症3例。结论术前明确肝动脉的解剖及变异,选择合适的吻合部位,应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重建肝动脉,能有效降低活体肝移植中动脉并发症的发生。
- 张升宁李立冉江华李晓延李铸刘静魏晓平李来邦
- 关键词:肝移植动脉重建显微外科动脉变异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肝卵圆细胞Alb和CK-19 mRNA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建立Alb和CK-19 mRNA表达量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系统,检测Lewis大鼠肝卵圆细胞(HOC)及其分化细胞中Alb和CK-19 mRNA表达量并分析其意义。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分别检测HOC、分化细胞、胆道及肝脏标本中Alb和CK-19 mRNA的表达情况,以上标本各20例。结果Alb mRNA在HOC(-1.820±0.614)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肝脏(-1.139±0.588)中的表达水平(P<0.05);CK-19 mRNA在HOC(-3.852±0.974)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在胆道(-1.739±0.704)、肝脏(-1.926±0.653)、分化细胞(-1.492±0.634)中的表达水平(P<0.05);HOC Alb mRNA表达水平高于CK-19mRNA表达水平(P<0.05),分化细胞Alb mRNA(-1.758±0.543)表达水平同ck-19 mRNA表达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HOC Alb和CK-19 mRNA的表达克服了传统PCR只能定性不能定量的缺点,为研究Alb和CK-19 mRNA在HOC中的表达提供了相对定量的方法,成功地进行该项实验需要掌控好几个关键环节;HOC中Alb mRNA和CK-19 mRNA表达量低,经过诱导分化后两者表达量明显升高,证实HOC具有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的双向分化特性,在本研究的诱导分化条件下HOC主要向胆管上皮细胞分化。
- 李铸李立冉江华张升宁刘静刘滇生陈娟
- 关键词:肝卵圆细胞LEWIS大鼠ALBMRNACK-19MRNA
- 恒河猴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热休克蛋白70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1年
- 背景:热休克蛋白是生物体在不利环境因素刺激下应激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质,热休克蛋白70参与移植免疫反应并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在恒河猴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健康恒河猴采用改良二袖套+肝动脉重建的方法进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16例,移植后受体分为急性排斥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急性排斥组围手术期不行免疫抑制治疗,对照组围手术期使用免疫抑制治疗,分别在移植后6,12,24,72h4个时间点取移植后肝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以判断排斥反应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热休克蛋白70表达情况。结论与结论:肝移植后72h时段内急性排斥组肝脏急性排斥反应的组织学表现重于对照组,Baff分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从移植后开始至移植后72h两组移植肝经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但急性排斥组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未使用免疫抑制治疗的情况下,恒河猴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在移植后72h内即可明显观察到,热休克蛋白70在移植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也随着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进展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对肝移植后早期急性排斥具有较高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 李铸冉江华刘静张升宁吴淑媛梁宇张熙冰李立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恒河猴急性排斥反应
- 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的建立:技术改良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背景:国际上研究肝移植免疫耐受的基础动物模型是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国际上公认的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鼠种配对方式为DA至Lewis大鼠、DA至BN大鼠及BN至Lewis大鼠,但由于鼠种缺乏和操作技术有待成熟的原因,国内较少引用以上鼠种配对方式进行该模型的建立。目的:课题组在大量SD大鼠肝移植模型建立训练的基础上,采用DA大鼠为供体,Lewis大鼠为受体,摸索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排模型建立技巧和经验。方法:通过改良二袖套法,以雄性DA大鼠为供体,雄性Lewis大鼠为受体,建立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60只,受体大鼠术前1d和术后1周内饲喂治疗剂量的他克莫司,1周后半量递减并停药,记录移植手术时间,观察受体大鼠的术后生存状况、手术成功率及生存期,分别于术后7,14,21,28d处死受体大鼠,获取肝组织标本,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肝脏大体和镜下的病理学变化,进行急性排斥反应评分。结果与结论:供肝冷缺血时间30~60min,供体手术时间(18.5±4.0)min,供肝修整时间(7±3)min,受体手术时间(35.0±7.3)min,无肝期为(13.0±3.0)min,手术成功率为98%,1周存活率为91.6%。术后2周随着他克莫司撤药,受体大鼠迅速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于术后14~28d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0.85±0.71)d,中位生存时间为21d。实验建立DA至Lewis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动物模型需要以大量SD大鼠肝移植训练为基础进行,通过对二袖套法技术的改良和围手术期短期应用他克莫司有助于该模型的稳定建立。
- 李铸李立冉江华张升宁刘静刘滇生李来邦陈娟
- 关键词:急性排斥反应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术他克莫司
- 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胀的原因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腹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发生腹胀的原因及临床特征。结果65例患者中,术后均发生过腹胀,腹胀的持续时间为手术后的第1周以内53例次,术后1周以后继续腹胀的有12例次,腹胀缓解后又再次发生腹胀的有5例次;导致腹胀发生的常见原因依次为手术暴露时间的长短,患者术中输液量(胶体和晶体比),FK506血药浓度及服用赛克平药物的反应,术后治疗,患者术前基础疾病的严重性,患者年龄大小,腹腔积液和腹腔粘连等有密切联系。65例中,大多数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导致腹胀的因素。不同原因所致的腹胀,在发生时间、腹胀的变化等方面均呈现相应的特征。结论腹胀是肝移植术后早期较常见的临床并发症的表现,导致腹胀的原因较多,了解其主要原因,对指导肝移植手术和术后治疗及对腹胀的处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 刘滇生吴淑媛刘静张升宁李铸李来邦冉江华李立
- 关键词:肝移植腹胀并发症
- 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胆道碎石仪治疗胆道残留结石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 探讨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胆道碎石仪在治疗胆道术后较大残留结石中的作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胆道术后残留结石应用胆道镜联合体内微爆破碎石器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119例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经微爆破碎石和胆道镜取石术下全部完成碎石取石。结论 对于较大的胆道残留结石、嵌顿结石和胆道取石篮套取困难的结石,利用微爆破将结石击碎,再用胆道镜套取出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罗惠林李铸吴淑媛鲁瑞昆刘静冉江华
- 关键词:微爆破碎石胆道镜胆道残留结石
- 脂质体介导pBLAST2-hHGF质粒转染Lewis大鼠肝卵圆细胞被引量:1
- 2010年
- 背景:在体外将外源基因导入肝细胞相当困难,而利用肝脏干细胞导入外源性基因较为容易。目前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的建立已较为成熟,但作为原代细胞,肝卵圆细胞的稳定培养和传代是较为困难的。目的:建立pBLAST2-hHGF质粒稳定转染大鼠肝卵圆细胞的细胞株,观察转染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取稳定培养的第4代雄性Lewis大鼠肝卵圆细胞,采用脂质体介导DNA转染的方法将pBLAST2-hHGF质粒转染到肝卵圆细胞,然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转染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增殖情况,检测细胞转染后的增殖分化能力,确定转染细胞的稳定培养条件,使用western blot和ELISA方法检测转染细胞hH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第4代以脂质体介导成功转染pBLAST2-hHGF质粒的肝卵圆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剂量和种类细胞因子的条件下转染细胞可稳定传代14代,其形态与未转染细胞比较无明显变化,但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快于未转染细胞,去除培养液中的生长因子后pBLAST2-Hhgf/肝卵圆细胞迅速分化为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转染细胞有hHGF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hHGF蛋白含量高。结果提示,使用脂质体介导pBLAST2-hHGF质粒转染肝卵圆细胞方法可靠,转染细胞稳定培养并传代次数长于肝卵圆细胞,转染细胞具备分泌hHGF的能力,可用于后续研究。
- 李铸李立冉江华张升宁刘静刘滇生李来邦陈娟
- 关键词:肝卵圆细胞质粒转染脂质体传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