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生
- 作品数:18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一五”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戏曲音乐与声腔的形成被引量:4
- 2007年
- 戏曲音乐是一种声腔化的音乐。我国戏曲形成与发展及各剧种间的差别,主要在声腔。方言与音乐的结合创造了声腔艺术,语言与旋律的密切结合为戏曲音乐的最主要特征。戏曲音乐的曲调以“线性”运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受到传统“诗乐一体”观念的影响,强调字声与曲调密切配合;并且唱腔旋律的节奏,按曲词的句逗来划分,形成了我国戏曲音乐独特的“板眼”节乐法。
- 李连生
- 关键词:戏曲音乐声腔板眼
- 作为民俗的中国戏剧史与戏剧史中的民俗被引量:3
- 2013年
- 中国戏剧产生于民俗并存在于民俗,有着与民俗同质同构的属性。一部中国戏剧史同时也应当是一部中国戏剧民俗流变史。古代戏剧作品中的许多民俗资料,以及戏剧故事模式化、情节雷同化、人物类型化、审美悲剧观等特点,从民俗的角度方可得到更好的诠释。从社会功能上看,民间戏剧演出的庆典活动,除了教化,还同时伴有娱乐、消遣甚至放纵和破坏的力量。回顾民俗与戏剧的研究历程,王国维、冯沅君和胡适、顾颉刚等学者分别开创了从宗教仪式、民间文学角度研究戏剧的路向。借鉴民俗学的思路,戏剧研究大致有文本研究和整体研究两种学术取向。实现与民俗精神的契合,是戏剧获得长足发展的"生态"保证。
- 李连生
- 关键词:民俗戏剧民俗学母题表演理论
- 台湾的中国戏剧史研究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 海峡两岸隔海相望、血脉相连,虽然由于特殊的历史、政治原因,长久分治,较为隔绝,但文化传统无法割断,仍一脉相承,薪火传承,绵延不绝。同时,也正是由于两岸关系的这种特殊性,使得台湾形成了与大陆不同的特有的一些文化传统,学术研...
- 李连生康保成
- 文献传递
- 从“诗(歌)头曲尾”论词曲的演变被引量:1
- 2017年
- 本文补充钩辑了现存两宋的诗(歌)头曲尾作品,并指出"诗(歌)头曲尾"为说唱艺术,来源于唐宋的转踏。它在戏曲中常作为插演,起到诙谐调笑的功能,但它更重要的意义是对戏曲结构形态的建构,即对戏曲套数尤其是南曲曲体,以及杂白混唱、滚调和板腔体的形成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李连生
- 关键词:板腔体
- 诗赞体戏曲补论被引量:2
- 2009年
- 我国戏曲可分成诗赞体戏曲和曲牌体戏曲两大系统,板腔体戏曲是诗赞体戏曲的高级阶段。诗赞体戏曲受诗赞体说唱文学的影响而形成,齐言体文辞结构是其主要特征,分角色扮演故事为说唱到戏剧转变之关键。诗赞体戏曲的唱腔以吟诵调为主,曲牌体戏曲也有吟诵调的因素,吟诵调是由于我国语言文字固有的声调表意的特点对歌唱的作用所产生。诗赞体戏曲戏剧性构成除了动作性之外,语言叙事性以及音乐抒情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李连生
- 关键词:说唱戏剧性
- 诗赞体戏曲补论
- 我国戏曲可分成诗赞体戏曲和曲牌体戏曲两大系统,而板腔体戏曲是诗赞体戏曲的高级阶段。诗赞体戏曲受诗赞体说唱文学的影响而形成,故齐言体文辞结构是主要特征。诗赞体戏曲由诗赞体说唱发展到戏剧,分角色扮演故事为关键。诗赞体戏曲的唱...
- 李连生
- 关键词:说唱戏剧性
- 文献传递
- 台湾的中国戏剧史研究及其对大陆的启示被引量:2
- 2015年
- 台湾的中国戏剧史研究者大致可分为三代人。其戏剧史研究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的干扰,学术传统保持较好;对小戏及俗文学非常重视,文献整理与研究均成果丰硕;对西方的研究方法与成果的吸收,比大陆自觉、直接。台湾学者既是戏剧史研究者,又是当代剧作家、导演或舞台监督等,这种"两栖性"或"多栖性"在大陆较为少见。台湾学界在本土戏剧的保护、研究和传承方面亦比大陆要先行一步。
- 李连生康保成
- 关键词:戏剧史研究学术传统小戏俗文学
- 弋阳腔艺术形态刍论被引量:3
- 2004年
- 弋阳腔曲谱系统与昆山腔不同,亦不受宫调的束缚。其剧本中出现叠(重)句的情况,大多是帮腔。其曲牌构成比较特殊,随意性较大,使用方面较为混乱,最终导致曲牌解体,其中,曲牌类的划分、宫调的出入互用、帮腔和滚调对曲牌的破坏等是重要原因。滚调主要是从诗赞体说唱文学汲取而来,突破了曲牌联套的限制,为板式变化提供了基本条件和前提。总之,弋阳腔在板腔体戏曲形成过程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推动作用。
- 李连生
- 关键词:曲牌弋阳腔艺术形态昆山腔宫调说唱文学
- 探弋阳腔源流 补声腔史空白——评苏子裕《弋阳腔发展史稿》被引量:1
- 2010年
- 苏子裕先生的新著《弋阳腔发展史稿》,对我国南戏四大声腔之一的弋阳腔发生发展的历史,进行了详尽独到地梳理,对弋阳腔产生过程中的多种影响因素也做了严谨周密的考辨。该书对弋阳诸腔之间的流衍嬗变错综复杂、纠缠不清,争议较大的问题,均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一部全面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我国弋阳腔史的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研究的空白,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中国戏曲史很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 李连生
- 关键词:弋阳腔京腔
- 海峡两岸戏曲艺术交流的发展与反思
- 2021年
- 两岸戏曲艺术交流,主要发生在表演艺术、学术研究、戏曲教育等方面。两岸戏曲声腔剧种互相影响,这种影响是经演出市场的变化和班社演员的调节适应而渐变形成的,而且是双向互动的,主要体现在戏剧内部与两岸戏剧之间。台湾戏曲现代化,与大陆戏曲改革也有一定的渊源关系。两岸戏曲艺术表演交流的日趋频繁,学术界不仅参与其中,同时也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专业人才的培养上,大陆更具有体制方面的优势,而台湾演员与编剧人才断层与匮乏问题较为突出。在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两岸在文化体制、学术研究、市场培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也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值得我们反思。
- 李连生
- 关键词:艺术交流表演艺术学术研究戏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