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蕊

作品数:59 被引量:1,085H指数:13
供职机构:国家电网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电子电信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电气工程
  • 7篇电子电信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5篇配电
  • 20篇电网
  • 14篇配电网
  • 10篇可靠性
  • 9篇直流
  • 8篇电力
  • 7篇供电
  • 5篇电力用户
  • 5篇电压
  • 5篇电源
  • 5篇直流配电
  • 5篇通信
  • 5篇重要用户
  • 5篇分布式电源
  • 4篇电能
  • 4篇应急电源
  • 4篇能源
  • 4篇接入
  • 4篇发电
  • 3篇电能表

机构

  • 55篇国家电网公司
  • 16篇中国电力科学...
  • 9篇国网北京市电...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国家电网江苏...
  • 5篇中国电力科学...
  • 4篇华北电力大学...
  • 4篇国网浙江省电...
  • 3篇华北电力大学
  • 3篇国网智能电网...
  • 2篇哈尔滨理工大...
  • 2篇北京交通大学
  • 2篇全球能源互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沈阳工业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徐州发电有限...
  • 1篇国网河北省电...
  • 1篇深圳市国电科...
  • 1篇国网江苏省电...

作者

  • 59篇李蕊
  • 7篇刘海涛
  • 6篇苏剑
  • 5篇侯义明
  • 4篇吕志鹏
  • 3篇孙丽敬
  • 3篇周莉梅
  • 3篇吴鸣
  • 3篇邹战明
  • 3篇徐浩
  • 2篇卜宪德
  • 2篇刘海涛
  • 2篇吕志鹏
  • 2篇刘军
  • 2篇韩民晓
  • 2篇李跃
  • 2篇盛万兴
  • 2篇马康
  • 2篇徐浩
  • 2篇马康

传媒

  • 5篇电力系统通信
  • 5篇电网技术
  • 5篇电力信息与通...
  • 4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电工技术学报
  • 2篇电力自动化设...
  • 1篇电力系统自动...
  • 1篇农村电气化
  • 1篇电力电子技术
  • 1篇电力系统及其...
  • 1篇现代电力
  • 1篇供用电
  • 1篇电力信息化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第二届工业企...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分块和层级结构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分块和层级结构的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配电系统建立可达矩阵;根据所述可达矩阵划分手动块和自动块;根据所述手动块和所述自动块构建手动块层级结构和自动块层级结构;根据所述手动块层...
李蕊徐浩马康吕志鹏刘海涛王鹏
文献传递
手持式光时域反射仪的设计与应用
2013年
光缆故障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设备是光时域反射仪(OTDR)。文章介绍了OTDR的工作原理和关键参数,设计了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手持式动态的OTDR系统,并详细论述了OTDR各功能模块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原理。该系统与已有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通过PCI总线进行。文章最后通过对OTDR的动态范围和事件盲区2个系统指标进行实际测试,并对事件点的衰减和损耗计算进行了分析,对电力光通信网络的维护和检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耀男李蕊
关键词:光时域反射仪光电探测数据采集FPGA
OPGW接入变电站构架规范化问题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2
2013年
文章分析了典型OPGW断股、断芯等故障现象,介绍了咸宁供电公司为了提高电力光缆线路维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开展OPGW接入变电站构架规范化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文章的研究内容对于OPGW的安全运行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蒋海明朱胜华刘媛李蕊
关键词:变电站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通信模块的接驳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信模块的接驳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在位于磁屏蔽暗室内的目标通信模块与耦合板进行接驳的过程中,采集磁屏蔽暗室内的目标图像;使用目标图像确定目标通信模块在磁屏蔽暗室内所处的第一位...
李国昌李蕊羡慧竹宋玮琼韩柳丁宁刘士峰陆翔宇李杰秦伟
文献传递
一种分布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布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考虑复杂电价体系下分布式发电项目不同运营主体的运营模式、并网技术方案、投资收益、以及初始投资、运行维护、投资回收期等成本因素对分布式发电项目综合评价的影响,以收益与成本两者...
李蕊苏剑刘海涛
文献传递
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235
2013年
在全球节能减排、能源安全的巨大挑战下,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推动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而国家发改委发改价格[2013]1638号文的出台,使众多光伏企业看到了国内市场开始启动的迹象。文章分析了目前国内光伏发电的主要运营模式,提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经济性评价流程,建立了不同运营模式下光伏发电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计算方法与模型,并分析了不同运营模式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的两种并网设计方案。最后综合考虑运营管理模式、发改价格[2013]1638号文规定的补贴方式,对某实际案例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电价补贴方式的成本效益优于建设补贴方式,因此发改价格[2013]1638号文的出台,必将激励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研究成果有助于解决光伏发电并网成本效益的问题,为光伏发电并网及运营管理模式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苏剑周莉梅李蕊
关键词:分布式光伏发电
基于单端电气量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暂态保护被引量:32
2017年
随着配电系统结构的发展与变化,传统交流配电系统、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保护原理无法适用于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目前所提直流配电线路的保护方案有2种思路:基于线路两端信息和基于线路单端信息。前者需要通信通道,要求两端数据的同步,动作速度慢;后者需要构造保护边界,增加系统经济成本。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单端电气量、无需构造保护边界的多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暂态保护方案。首先,分别计算线路一侧的正、负极暂态电压与其正常稳态电压的标准差系数识别故障极。然后,分析发生区内故障时各电气量的时域解析关系,分别推导出单、双极故障时的微分方程以计算故障距离,从而实现区内、外故障的快速、可靠识别。最后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方案在各种故障情况下仅基于本地信息即可有效识别故障极和区内、外故障,有较强的抗过渡电阻及抗干扰能力,满足直流配电网对保护速动性与选择性的需求。
和敬涵周琳罗国敏李蕊
关键词:单端电气量故障识别
虚拟同步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与挑战被引量:234
2017年
虚拟同步机技术是通过模拟同步机组的机电暂态特性,使采用变流器的电源或负荷具有同步机组的惯量、阻尼、频率和电压调整等运行外特性的技术。虚拟同步机技术伴随清洁能源装机数量显著增加,而成为当前并网技术研究的热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在虚拟同步机技术分类、功能、控制方法等方面介绍了虚拟同步机相关概念,从光伏虚拟同步发电机、风机虚拟同步发电机、储能虚拟同步机和负荷虚拟同步机四个方面,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其主要的应用方式。因虚拟同步机技术的实现载体是电力电子装置,特别介绍了参数设计和稳定性相关研究进展。最后,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吕志鹏盛万兴刘海涛孙丽敬吴鸣李蕊
关键词:虚拟同步发电机清洁能源
可实现数据双向传输的光万用表方案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多功能光万用表是光纤链路现场测试的主要工具。在工程的现场测试中,为了使光纤测试的时间更短,所用仪表更少,方法更加简便,文章在传统的光万用表的基础上,增加了光的回波损耗测试和插入损耗测试的功能,同时,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所测数据的双向传输,并且在同一测试过程中还可以获取光纤长度的测量值。最后,通过样机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参数,证明了在链路的两端,光纤连接未断开的情况下即可进行双向测试,同时,也对多功能光万用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对其应用提供了思路和建议。
张耀男李蕊
关键词:光万用表回波损耗插入损耗数据传输
基于扰动观测器的电压源型逆变器负载电流前馈控制及参数设计方法被引量:34
2020年
为解决采用传统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的电压源型逆变器在负载投切时输出电压波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方法。将负载电流视为系统扰动,经扰动观测器观测后前馈至电压外环补偿器的输出端,从而抑制负载电流对输出电压的影响。在不需要增设额外电流传感器、信号传输与处理电路的情况下实现对负载电流的快速跟踪,进而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以及减小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稳态误差。基于控制系统快速响应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给出具备普适性和可移植性的控制参数设计方法。分析表明,与传统双环控制相比,该文提出的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方法对参数摄动的灵敏度更低,系统的鲁棒性更强。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曹文远韩民晓谢文强李蕊袁栋
关键词:逆变器扰动观测器鲁棒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