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霞
- 作品数:21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皮县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华法林致自发性脊髓硬膜外出血一例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例报告患者女,55岁。因“突发四肢麻木无力,伴尿便障碍1 d”于2015-01-2616:30收入作者医院。入院前一天凌晨3:00患者开始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18:00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尿便障碍。既往有风心病病史,本次入院5年前行二尖瓣换瓣手术,平素口服华法林4.5 mg,1次/d,否认外伤史。入院查体:体温38.3℃,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双肺呼吸音粗,心率101次/min,房颤心律。脑神经检查未见异常,颈5节段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四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病理征未引出。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80 g/L。凝血四项检查示凝血酶原时间(PT )43.7 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3.5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86 s。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动过速。颈椎 MR 检查示第6、7颈椎节段硬膜外出血可能(图1)。入院诊断:(1)脊髓硬膜外出血可能;(2)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换瓣术后。入院后给予维生素 K1注射液20 mg 静脉注射,并转至外院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血肿附着于脊髓硬脊膜外后方,未发现血管异常。术后转回作者医院继续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无明显恢复。
- 李建霞王丽丽张茜
- 关键词:华法林
- 小剂量尿激酶颈动脉多次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研究
- 王焕君朱桂荣尹秀俊周金侠赵丽周淑芳王剑侠李建霞王丽丽柴艳芬吴学英何玲
- 该项目选择早期脑梗死患者,头颅CT排除脑出血;选择溶栓时间窗在6小时左右,最长不能超过12小时;采用颈动脉溶栓穿刺套管针颈动脉穿刺给药;首用药物剂量最大不超过1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30毫升半小时滴完;如无溶栓治疗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溶栓治疗小剂量尿激酶
- 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均进行常规早期康复训练,治疗组联合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组治疗20 d、30 d后分别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显效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卒中吞咽障碍亦有明显疗效。
- 赵丽李建霞吴学英王秀伟
-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吞咽障碍脑卒中
- LVC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再发出血干预研究
- 王焕君刘玲曹慧颖侯云栋王晖于文武吴学英赵丽李建霞柴艳芬王丽丽张炜
- 脑出血多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复发率高等特点。脑出血发生后往往有一继续出血的过程,国外报道Fujii等观察419例脑出血患者发现60例血肿扩大(14.3%),Kazui等研究发现83%的患...
- 关键词: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干预研究
- 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外静脉尿激酶溶栓过程中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12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3周后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结果溶栓组治疗前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治疗后1周、2周、3周D-二聚体阳性率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二聚体检测结果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对其动态观察表明溶栓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组;亦可用于脑梗死治疗的疗程监测。
- 李建霞赵丽侯云栋
-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D-二聚体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卒中后肢体麻木疗效观察被引量:8
- 2009年
- 李建霞赵丽侯云栋
- 关键词:穴位注射补阳还五汤肢体麻木
- 颈动脉加压灌注治疗恢复期脑梗死疗效观察
- 2011年
-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国内外证明唯一积极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早期的溶栓治疗,治疗的关键在于超早期,但由于脑梗死的有效治疗窗仅限于发病后3~6h,如此短的溶栓治疗时间窗,受各种客观因素所限,很多脑梗死患者发病超过6h才到达医院,使大量脑梗死患者无法受益于溶栓治疗,此时就需要寻找、
- 刘玲李建霞刘志今王焕君
- 关键词:颈动脉灌注脑梗死
- 化浊益神汤与吡拉西坦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评价化浊益神汤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沧州南大港医院及南皮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实验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实验组给予化浊益神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对比2组MMSE评分、ADL评分及中医证候(SDSVD评分)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个月后2组MMSE评分、ADL评分及SDSVD评分均有改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MMSE评分、ADL评分及SDSVD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化浊益神汤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中医证候。
- 王辉李建霞尹英杰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吡拉西坦
- 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80例确诊为血管性痴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根据病情进行抗血小板凝聚、降压、降脂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服用普罗布考3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检测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人白介素-1β、人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普罗布考组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MMSE评分均明显增高,ADL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是普罗布考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普罗布考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普罗布考组治疗后IL-1β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普罗布考能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研究表明可能与普罗布考的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有关。
- 王辉李建霞田新英
-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 阿托伐他汀与脑超声波治疗对颈动脉脂肪斑块干预研究
- 王焕君高辉门秀义孙秀英于树状王希华杨亚东张敏王丽丽何玲李建霞
- 通过选择头颅CT确诊的脑梗死及TIA发作患者表现的颈动脉脂肪斑块,采用口服他汀类药物联合脑超声波治疗,对颈动脉脂肪斑块干预治疗前后对比,并和对照组对比。结果发现能明显干预脂肪斑块,控制血管狭窄,预防(ICVD)的发生,其...
- 关键词: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超声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