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
-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甘肃北山任家山软玉的发现及意义被引量:1
- 2020年
- 任家山软玉矿位于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蛇绿岩南侧的玉石山地区,该矿是近年来甘肃首次发现的软玉矿床。软玉矿体产出于基性岩和酸性岩接触变质带内,带宽26 m,露头长约300 m,矿物成分主要为透闪石,其次为阳起石,透闪石含量大于90%,具纤维变晶结构,块状构造,玉石种类为墨玉。其成因类型与国内发现的软玉矿均不同,属于基性岩接触交代型矿床,是新发现的另一种成因类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找矿指导意义。
- 任文秀朱永新胡妍刘子锐王怀涛李增
- 关键词:软玉
- 甘肃武山鸳鸯镇蛇绿岩构造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探讨被引量:2
- 2010年
- 本文通过对甘肃武山县鸳鸯镇蛇绿岩构造年代学的深入研究,结合野外实测地质剖面对鸳鸯镇蛇绿岩的形成,其代表的构造意义进行了探讨,该带蛇绿岩中采集的蛇纹石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473±23Ma;在该带硅化碳酸盐化变玄武岩中采用锆石U-Pb法测年,测得模式年龄值为546Ma。研究认为武山蛇绿岩其岩石组合中与显生宙的蛇绿岩大致相近,所不同的是组合中含深水碳酸盐岩;蛇绿岩中基性岩类的REE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接近平坦型及微量元素的环境判别图式都表明该蛇绿岩的生成环境很可能是初始洋盆;武山蛇绿岩代表古生代大陆裂解的产物,两组年龄值基本代表了本次大陆裂解成海盆的时代。
- 余君鹏肖林李增于翔龙张有奎
- 关键词:蛇绿岩
- 祁连山中段九条岭盆地中侏罗世化石的发现及意义
- 2013年
- 九条岭盆地位于祁连山中段北坡,过去认为该处灰绿色中层泥岩、砂岩夹少量紫红色泥岩、砂岩及灰黑色页岩的组合系白垩世地层,因此,在古地理分析过程中,常常由于其不同于它处(白垩系)的岩石组合,在环境上难以解释;通过本次研究,在其中采获自流井真叶肢介、扁平真叶肢介及真叶肢介,因而将之定为中侏罗世。从而完全改变了原来把该区该地层划归为白垩纪的认识。结合本次研究综合成果证明:早侏罗世本区未接受沉积;中侏罗世河湖发育,接受沉积,沉积物厚度大于750m;晚侏罗世小型盆地沉积了河湖相红色泥质岩层,但多被剥蚀殆尽;在中-晚侏罗沉积盆地的基础上,未接受白垩世沉积,白垩世初期,沉积中心已经北移。
- 张有奎李增刘明强余君鹏
- 关键词:叶肢介中侏罗世
- 甘肃西和县金崖沟金锑矿特征浅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甘肃西和县金崖沟金、锑矿位于南秦岭北部的岷县鹿儿坝—西和崖湾—两当广金坝金、汞、锑成矿亚带上。矿带长约1 km,由一条NE向高角度断层F1控制,矿(化)体主要处于断层的下盘即南东盘,矿体产状280°~315°∠67°~80°,不连续,呈透镜状、扁豆状,在纵向上及垂向上矿体产状均变化较大,形态主要随断层错动形成的虚脱空间形态的变化而变化。金矿呈透镜状、板状、长条状,品位1.05~3×10^(-6),厚度0.78~3.20 m不等,锑品位1.14%~3.41%,平均厚度1.26 m。金矿对岩石有一定的选择性,主要以铅锌铜硫化矿物包裹金形式赋存于断层破碎带中的硅化角砾岩中。锑矿不具规模,多分布于两断层交汇处呈鸡窝状产出,即在构造复杂流体流通较好且有利的容矿空间成矿,呈浸染状、放射状、针状,锑矿与金矿局部伴生,局部独立存在。
- 董国强张炜李增万旭辉
- 关键词:金锑矿
- 甘肃古浪地区石炭系羊虎沟组层内褶皱特征及其对煤层的控制作用
- 2009年
- 本文探讨的是见于甘肃古浪地区石炭系羊虎沟组含煤建造中普遍发育的层间褶皱特征、形成机制及其对煤层储聚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石炭纪地层中的层内褶皱具有多方位的褶皱枢纽,具非共轴叠加褶皱形态,经历了早期B形和晚期A形褶皱演化过程,最终形成AB复合型褶皱,此类褶皱普遍控制了该套岩层中煤层的储聚。本文在分析了该类褶皱的几何形态特征及其变形控制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它的形成演化机制和控煤特征。
- 余君鹏李增
- 关键词:构造控煤
- 粒度统计分析方法在青藏高原隆升研究中的运用及效果——以昌马洪积扇为例被引量:2
- 2005年
- 通过运用粒度统计方法对昌马洪积扇沉积物进行研究,结果显现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存在7次沉积物粒度变粗事件,说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发生了7次隆升,其间为稳定期。该结论与通过青藏高原东北缘盆地沉积分析、活动断裂及河流阶地活动时代对比而厘定的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时段基本一致,同时与整个青藏高原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隆升具有很好的耦合。由此为山前洪积扇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线索。
- 李增王云斌梁明宏徐景明刘土改王启航
- 关键词:青藏高原隆升
- 甘肃武威寒武纪大黄山组中疑源类的发现及地层意义被引量:2
- 2012年
- 甘肃武威寒武纪大黄山组的时代归属一直模糊不清,通过对武威市西小井沟的寒武纪地层实测剖面的详细研究,首次在大黄山组剖面20层二云石英片岩和10层砂质绢云母板岩中采集到疑源类化石:具穴原始导管(Proto-tracheites porus)、光面球藻(未定种)(Leiosphaeridium sp.)、连球藻(未定种)(Synsphaeridium sp.)、多角片藻(Lami-narites polygonalis)和不规则网关残片(Retinarites irregularis)。这些化石组合是我国南方震旦纪-早寒武世地层中常出现的有机质碎片,更偏向早寒武世。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甘肃武威寒武纪大黄山组的时代应为早寒武世。
- 李增任文秀董国强
- 关键词:疑源类地层意义
- 1:25万玉门镇幅(K47C004001)区域地质调查
- 梁明宏霍勤知李海林王云斌刘土改李增徐景明魏振伟李麒麟王启航柳煜王小伟张学奎仲新
- 该项目对敦煌岩群进行了广泛的区域地层对比,认为总体为一套孔兹岩系组合,时代厘定为古元古代。对昌马洪积扇隆升期进行了细分,在中更新世以来识别出七次粒度变粗事件。查明了侵入岩的时空分布和演化序列,将侵入岩划分为同源、异源、构...
- 关键词:
- 关键词:区域地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