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跃

作品数:12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抓举
  • 2篇点控制
  • 2篇置换术
  • 2篇全髋
  • 2篇全髋置换
  • 2篇全髋置换术
  • 2篇人工全髋置换
  • 2篇人工全髋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置换
  • 2篇肌力
  • 2篇肌力训练
  • 2篇关节
  • 2篇杠铃
  • 2篇SSC
  • 2篇TDP
  • 1篇等速测力
  • 1篇等速肌力
  • 1篇等速肌力测试
  • 1篇学界

机构

  • 12篇江苏省体育科...
  • 2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张跃
  • 2篇王蔚文
  • 2篇蔡国钧
  • 2篇卢青
  • 2篇王彤
  • 1篇姜文凯
  • 1篇丁宁炜

传媒

  • 2篇体育科学
  • 2篇体育与科学
  • 2篇第五届全国体...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第六届全国运...
  • 1篇第五届全国运...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1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7
  • 1篇1990
  • 1篇1989
  • 2篇1988
  • 1篇1987
  • 1篇198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何灼强创117.5公斤抓举世界纪录的技术分析
<正>何灼强是我国52公斤级举重优秀运动员.他在我国第六届全运会上以117.5公斤的成绩创造了52公斤级抓举世界记录。"六运会国家体委运动生物力学研究队"在比赛现场对他创记录的技术作了立体摄相。我们对此录相作了立体解析,...
张跃蔡国钧卢青王云德卢德明
文献传递
何灼强创117.5公斤抓举世界纪录的技术分析被引量:8
1989年
本文用三维摄相测量方法对何灼强创117.5公斤抓举世界纪录的技术进行了测试、分析,探讨了他此次抓举技术上的优、缺点。主要优点是:提铃阶段“两重心”距离近,提铃速度快;发力过程中杠铃贴近身体,发力方向接近垂直向上:下蹲撑铃速度快,动作连贯协调。主要缺点是提铃第一阶段用力方向偏后,造成杠铃后偏;上举过程中人、铃重心有左移现象。
张跃蔡国钧卢青王云德卢德明
关键词:抓举杠铃垂直向测量方法举重技术
骨髂肌收缩过程的本构方程
<正>肌肉与体育的关系之密切以致于运动训练的整个过程中,除技术方面的训练外,很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肌肉各种素质的训练上;因此,深入研究肌肉在各种收缩状态下的力学特性与规律,已成为现代竞技体育中探索和发展肌肉素质的各种科学训...
张跃
文献传递
CMJ测试的临界点控制及下肢伸肌SSC中弹性能贮备与利用
<正>充分考虑肌肉SSC临界点变化的两点重要生物力学意义:临界点不同则肌肉在离心收缩时相内所受牵张的幅度不同;向心收缩时相内肌肉的初始长度和收缩幅度不同,则在应用CMJ测试研究下肢伸肌SSC中弹性能贮备与利用等肌肉力学特...
张跃
文献传递
TDP提高肌肉力量训练效果的实验研究
1997年
为期九周的实验训练结果表明:TDP复合元素板在热激发下发射的特定电磁波用于肌肉力量训练,其最大力量和爆发力的增长率有明显提高,这种有效性与TDP在医用方面的良好生物学效应是相吻合的。而TDP在肌肉内部产生作用的机理,可以在医学领域相应的研究成果中找到一些依据,但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尤其是TDP对肌细胞兴奋——收缩内在过程的影响,还需设计新的实验方法以便能在细胞水平上加以探索。
张跃蔡国钧戴玉生
关键词:TDP生物学效应
抓举运动“两心”的运动规律及人体做功的功率和效率被引量:9
1990年
应用DLT方法对何灼强、何英强、李顺柱分别抓举117.5公斤、133.5公斤、150公斤成功的技术动作进行了三维摄相测量分析。矢状面和水平面内杠铃重心和人体重心运动轨迹结合,揭示了“两心”在三维空间的运动规律。“杠心”左右偏移与杠铃额状面内的倾斜没有对应关系。在不同技术阶段,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功率P_1和P_2,可用于抓举运动员能力的判别。人体对杠铃做功的效率η_1为75%左右(占对杠铃和人体做的总功的百分比);对杠铃做功中,克服杠铃重力做功的效率η_2,正常值在97%以上。
张跃蔡国钧卢青王云德卢德明
关键词:杠铃运动员抓举做功
用等速测力方法分析赛艇专项训练对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影响
<正>对14名省级男性赛艇运动员进行了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等速力量测试,并观察了专项训第1年后测试指标的改变情况,以期为赛艇运动员选材,训练效果的评定以及在等速测试中选择敏感指标提供参考依据。测试采用Cybex6000型等速...
丁宁炜王海群矫战训张跃姜文凯
文献传递
CMJ测试的临界点控制及下肢伸肌SSC中弹性能贮备与利用被引量:13
1997年
本研究充分考虑肌肉SSC临界点变化的两点重要生物力学意义,设计新的CMJ测试方法对下肢伸肌SSC临界点加以控制,较严格地测试,计算和分析了肌肉SSC中弹性能贮备与利用的主要生物力学特征,并与文献中相关的研究从实验方法和结果两方面进行了比较讨论,着重分析了形成不一致研究结论的主要原因。
张跃KibeleArminKlaus-JuergenMueller
关键词:CMJSSC肌肉下肢
肌力训练对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影响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采用等速肌力测试和Harris功能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屈伸肌力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证明肌力训练对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的重要性。方法:患者16例,10例右髋、6例左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2个月内进行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术后平均2个月开始进行患髋屈伸肌的肌力训练;均以手术侧髋与健侧髋进行对照;观察患者术后2个月、14个月的髋关节肌力及功能变化。评定指标: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仪评定。结果:①髋关节置换术后患髋屈伸肌的峰力矩(PT)比健侧明显减低(P<0.01), 患髋的屈髋PT/伸髋PT比值明显高于健侧(P<0.01);②肌力训练后双侧髋关节屈伸肌PT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尤以患侧改善更为明显。③患者Harris总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但术后2-12个月期间Harris总分变化不大;结论:单纯Harris评分不能很好地反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周肌群的生物力学改变,需配合等速肌力检测作为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术后除进行日常的功能活动为主的训练外,应加强髋关节周围肌群的力量训练。
王彤王蔚文张跃王海群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等速肌力测试肌力肌力训练
肌肉疲劳与运用TDP恢复被引量:1
1987年
享有“神灯”之誉的TDP治疗器,在区学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种中国特有的TDP神灯能否为中华体育的腾飞助一臂之力,请关注江苏省体科所运动生物力学室的研究进展。
张跃
关键词:TDP学界肌肉疲劳运动生物力学神灯体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