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强
-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表现为玫瑰糠疹的角层下脓疱病1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职员。以周身起红斑、丘疹伴痒1周入院。1周前无明显诱因躯干四肢泛发红斑、丘疹,伴痒。皮疹逐渐增多。曾在门诊抗过敏治疗,静滴甘草酸单铵,口服抗敏灵冲剂,左西替利嗪2天,无好转入院。既往有胃溃疡病史1年,青霉素过敏。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病史。查体:一般情况较好,无发热,心、肺及腹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泛发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以躯干和四肢近端为重,躯干部分皮疹椭圆形,长轴与肋骨走行一致,表面覆薄屑(图1)。颜面手足未见皮损。入院查血、尿常规,生化指标均正常。胸片、心电图正常。入院诊断玫瑰糠疹。予甘草酸单铵,脱氧核苷酸静滴,口服中药,抗组胺药,湿毒洗液塌渍,外涂糠酸莫米松乳膏。入院后皮疹逐渐向下肢发展。入院第2天躯干、四肢在原红斑基础上出现粟粒至小指甲大脓疱,疱壁松弛,部分较大脓疱呈半月状。脓疱细菌培养阴性。大腿处脓疱病理示:角层下脓疱,其下方棘层见海绵状水肿,真皮内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图3、4)。直接免疫荧光阴性。结合临床修正诊断为角层下脓疱病。予加用阿维A 10 mg日2次口服,约2周内脓疱逐渐干涸,片状脱屑,红斑消退,留有色素沉着。
- 孙明强陈火燕王珺刘悦
- 关键词:角层下脓疱病玫瑰糠疹红色斑丘疹家族遗传性疾病糠酸莫米松乳膏甘草酸单铵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局限性肿瘤期蕈样肉芽肿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周身反复出现红斑,斑块伴痒10余年,近5年曾多次诊治。反复取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蕈样肉芽肿(mycosisfungoides,MF)。治疗以肌注十扰素α,窄谱紫外线照射联合为主。皮疹反复,并在足部发展成斑块及肿物,3个月前曾短暂口服激素及甲氨蝶呤,外用强效激素、
- 孙明强王珺刘悦
- 关键词:蕈样肉芽肿光动力治疗5-氨基酮戊酸肿瘤期紫外线照射甲氨蝶呤
- 一种便携式的白癜风紫外光照射治疗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的白癜风紫外光照射治疗仪,括储物盒,所述储物盒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接槽、放置槽A和放置槽B,所述放置槽A的内部设置有治疗仪,所述放置槽B的内部设置有电源盒,所述储物盒上表面的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盖...
- 韩宪伟徐桂娟王强杜阳曲莉颖孙明强
- 文献传递
- 评价口服伊曲康唑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评价口服伊曲康唑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角化过度型手足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角化过度型手足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应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涂于患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伊曲康唑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依从度以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愈2例(13.33%)、有效7例(46.67%)、无效6例(40.00%);观察组治愈6例(40.00%)、有效8例(53.33%)、无效1例(6.6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14/1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0.00%(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治疗依从度:优3例(20.00%)、良6例(40.00%)、差6例(40.00%);观察组治疗依从度:优8例(53.33%)、良6例(40.00%)、差1例(6.67%);观察组总依从度93.33%(14/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为40.00%(6/15),观察组复发率为6.67%(1/15),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角化过度型手足癣患者应用口服伊曲康唑联合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方案进行治疗,疗效确切,患者依从度更高、复发率更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 孙明强
- 关键词:伊曲康唑萘替芬酮康唑乳膏
- 评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评价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必亮乳膏)治疗体股癣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体股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咪康唑乳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5、30 d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74, 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086, 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190, P<0.05)。经治疗,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为(9.12±4.0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94±5.7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94, P<0.05)。结论对体股癣患者应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进行治疗,近远期治疗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症状消失更快,是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孙明强
- 关键词: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体股癣真菌感染
- 女性完全型Reiter综合征1例
- 2014年
- 临床资料患者女,25岁,农民。周身红斑鳞屑脓疱疹半年,加重半个月。患者半年前发现阴道较多黄棕色稀薄分泌物,头皮、躯干、四肢及外阴起粟粒至蚕豆大红斑、丘疹及脓疱。曾在当地拟“阴道炎”治疗1周无好转。半个月前皮疹明显增多。3天前双眼红,摩擦性疼痛及视物不清,腰椎及右膝关节疼痛。发病以来自觉发热,体温未测。偶有乏力,无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无尿频、尿急及尿痛,无胸闷气短。既往健康,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否认银屑病及关节炎家族史。
- 孙明强陈火燕王珺刘悦
- 关键词:REITER综合征完全型膝关节疼痛女性红斑鳞屑视物不清
- 蒲公英甾醇通过TGF-β/Smad通路对小鼠痤疮模型炎症因子水平、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探讨蒲公英甾醇是否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通路对小鼠痤疮模型炎性因子水平、胸腺组织形态的影响。方法将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A组)、模型组(B组)、蒲公英甾醇低剂量组(C组)、蒲公英甾醇高剂量组(D组);观察各组小鼠耳部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各组小鼠耳组织和胸腺组织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IL-8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小鼠耳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阳性细胞表达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耳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Smad3蛋白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减轻了痤疮小鼠耳部肿胀、发红和红斑、质地干燥粗糙等状态,且耳朵厚度也明显降低(P<0.05);蒲公英甾醇经灌胃治疗后,痤疮小鼠的炎症得到了有效缓解,并且浸润的炎症细胞数量明显减少,表皮增厚也减轻;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增加了小鼠痤疮模型胸腺皮质厚度和淋巴细胞数量(均P<0.05);蒲公英甾醇明显降低了小鼠血清中IL-1β和IL-8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且小鼠耳组织中TNF-α的阳性表达率减少(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使小鼠耳组织中TGF-β1、Smad3蛋白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蒲公英甾醇对小鼠耳廓痤疮模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调节炎性因子的表达、改善小鼠胸腺组织形态,其可能与TGF-β/Smad通路有关。
- 刘洪君孙雪美孙明强金春琳
- 关键词:寻常痤疮甾醇类转化生长因子Β1
- 温热疗法对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皮损局部免疫微环境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温热疗法对孢子丝菌病模型小鼠皮损局部免疫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BALB/C雌性小鼠,建立孢子丝菌病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入A组和B组,每组25只。B组在接种2周后应用恒温水浴箱对小鼠尾部皮损局部进行水浴温热治疗,温度为43℃,每次15 min,每周3次,共治疗4周;A组不予任何处置。比较两组疗效差异,免疫组化法检测皮损病变组织中干扰素-γ的表达水平,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皮损病变组织中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 B组小鼠皮损消退快于A组。B组小鼠皮损消退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周后,B组小鼠皮损病变部位干扰素-γ、CD80、CD86的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温热疗法治疗孢子丝菌病效果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皮损病变组织中干扰素-γ、CD80、CD86的表达水平上升有关。
- 孙明强王贺管秀好林俊萍
- 关键词:温热疗法孢子丝菌病干扰素-ΓCD80CD86
- 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7、TLR9、NF-κB的表达及意义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白癜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oll样受体7(TLR7)、Toll样受体9(TLR9)、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33例白癜风患者作为观察组,3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PBMC中的TLR7、TLR9表达情况,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PBMC中的NF-κB表达情况。结果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TLR7表达量为(94.65±3.931)%,高于对照组的(92.84±3.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TLR9表达量为(86.68±11.01)%,低于对照组的(90.75±5.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R反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PBMC中的NF-κB mRNA表达量为(0.96±1.52),高于对照组的(0.24±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白癜风患者PBMC中TLR7表达过量,TLR9则低表达,但与正常健康者的表达情况未见较大差异,而该信号通路的信号分子NF-κB表达量远高于正常健康者,推测TLR7、TLR9、NF-κB的表达与白癜风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具体机制需进一步探寻。
- 刘洪君孙雪美金春琳孙明强
- 关键词:白癜风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7TOLL样受体9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房外Paget’s病并文献复习
- 2022年
- 患者男,76岁,外阴肿物破溃伴疼痛10年,入院后经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诊断为乳房外Paget’s病(EMPD)伴侵润性癌,合并肺脏、肝脏、淋巴结转移。该患者经外科、肿瘤科联合会诊后,无法采用手术治疗。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主要采用中药外治疗法,缓解局部疼痛。联合应用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皮疹明显好转,疼痛减轻。
- 王楷梁秀宇王强胡兰廷李宝月孙明强孙彤孟维维
- 关键词:中药外治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