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纪瑞 作品数:97 被引量:163 H指数:6 供职机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原发性心包间皮瘤(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1989年 本文报告4例原发性心包间皮瘤。本病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临床表现为1.无炎症疾病的血性心包积液;2.胸痛;3.无明显诱因的心力衰竭,尤其伴有肝肿大,腹水和水肿者;4.心包液找到恶性间皮细胞,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呈肿瘤型;5.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腔内肿块。6.心包注气造影显示心底部肿块,心脏轮廓呈怪异型。 杨永岩 吴纪瑞 刁启明关键词:心包间皮瘤 局限型 弥漫型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 被引量:1 1994年 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一例杨永岩,李铭山,王锦良,黄淑贞,沈玉忠,吴纪瑞脾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罕见,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1例报告如下,并就其CT及DSA表现作一初步探讨。患者男性,43岁。因左上腹隐痛2月余,于1990年12月15日入院。伴食欲减退,乏力。查... 杨永岩 李铭山 王锦良 黄淑贞 沈玉忠 吴纪瑞关键词:淋巴瘤 原发性 CT 肝转移瘤的造影表现及介入治疗 1995年 本文报告21例肝转移瘤的造影表现及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结果。我们认为,多发病灶,环状或蜂窝状染色为区别于原发性肝癌之相对特征;5-Fu、卡铂、表阿霉紊联合治疗肝转移瘤有效,总缓解率为47.6%,同时行栓塞治疗效果更好,缓解率达66.7%。 卢超淼 杨永岩 吴纪瑞 杨熙章 许有进 陈光辉关键词:肝转移瘤 造影 灌注 栓塞 活体硬膜外腔X线动态造影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992年 我们在配合脏器移植术的过程中,对2例活体进行了硬膜外腔 X 线造影,并以录像技术摄录了造影剂在硬膜外腔内逐渐扩散的全过程。现就动态造影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结合有关问题作初步报道。材料与方法例1,男,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左侧卧位,先从L_(1~2)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针口斜面指向头端,摄录穿刺、负压吸入、注造影剂1ml、注气1ml 和向头端置管4cm 窦元元 许阿木 王金华 李霞生 吴纪瑞 许有进 扬永岩 李磊 陈国枢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麻醉过程 造影 卵巢动脉供应子宫肌瘤并行栓塞治疗一例 被引量:1 2003年 黄艺生 杨熙章 吴纪瑞关键词:动脉栓塞术 子宫肌瘤 SELDINGER技术 肿瘤血管 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肺部炎症的影像表现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归纳及分析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肺部炎症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肝癌TACE术后肺炎的认识。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发生肺部炎症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24例患者影像资料出现明确的肺部影像病变,影像表现有4种:①肺不张,14例,表现为肺段不张,10例伴胸腔积液;②坠积性炎症,4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肺野纹理增粗紊乱;③局部肺野浸润,4例,表现为肺野的局限性浸润;④弥漫性肺野浸润,2例,表现为两肺多发浸润性病变。结论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有部分患者发生肺部炎症,胸部影像学表现以右肺下叶肺段不张为主,多伴有胸腔积液,部分会出现典型的渗出性病变,重度肺炎表现为两肺弥漫浸润炎症。 陶超超 张鸿文 吴纪瑞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TACE 肺部炎症 影像特征 脊髓功能诱发试验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脊髓功能诱发试验在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术中预防脊髓损伤的作用.方法:常规治疗组肺癌采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术或加栓塞术,大咯血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利多卡因诱发试验组常规化疗栓塞术同前,术前加用利多卡因脊髓功能诱发试验,即动脉内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3~5ml,判断支气管肋间动脉干有无合并根动脉,阳性者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结果:常规治疗组464例,发生脊髓损伤致瘫6例,占1.3%,利多卡因诱发试验组21 5例,行诱发试验116例,阳性者37例,无1例患者出现截瘫.两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介入治疗前应用利多卡因脊髓功能诱发试验判断支气管动脉有无合并脊髓根动脉,能有效避免髓动脉损伤致瘫痪的发生. 杨熙章 杨利 陈自谦 吴纪瑞 许有进 杨永岩 黄淑贞 李惠敏 黄艺生关键词:支气管动脉 介入治疗 并发症 脊髓损伤 非开胸经皮动脉导管未闭栓塞术 1999年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采用全麻开胸或胸腔镜直视或体外循环下导管结扎、钳夹或切断缝合术治疗。我琬自1988年3月应用非开胸X线透视经皮PDA栓塞术关闭导管14例,均获成功,随访10.5年情况良好,均已恢复工作、学习,现报告如下。 宋昌礼 林金祥 谷颖诚 杨胜生 吴纪瑞 黄淑珍 沈玉忠关键词:开胸 栓塞术 导管 皮动脉 X线透视 浅谈比较影像诊断学 2005年 医学影像学内容非常广泛和丰富,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近20年来,各种影像设备与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密切结合,由传统的X线模拟成像发展到CR(计算机成像)、DR(数字成像);由最初的普通CT发展到螺旋CT、电子束CT(EBCT)、多层面螺旋CT(MSCT)。目前已发展到64层。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由一般的DSA发展到旋转DSA、步进DSA、三维重建DSA;MRI(磁共振成像)由低场强发展到高场强。 吴纪瑞关键词:旋转DSA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计算机成像 螺旋CT 医学影像学 影像设备 胃间质瘤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10 2006年 杨永岩 杨利 皮厚山 李天然 吴纪瑞 陈自谦关键词:胃间质瘤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