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 作品数:36 被引量:158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京地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北京市朝阳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综合防治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发展基金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交通运输工程 更多>>
艾滋病患者眼科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阐明艾滋病患者HIV相关眼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了92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眼科会诊记录。结果在HIV相关眼病患者中,HIV微血管病变者32例(34.8%),其次为视网膜炎25例(27.5%),免疫重建综合症后出现的全葡萄膜炎2例(2.2%)。在有或无HIV相关眼病患者中,伴有眼科症状的比例分别为28例(56.0%)和20例(47.6%);平均CD4水平分别为0.087×109/L和0.224×109/L(P<0.05)。结论 HIV微血管病变是主要的HIV相关眼病,其次为视网膜炎,且不同的眼科病变可以并存;CD4+T淋巴细胞低于0.05×109/L与HIV相关眼病的发生有关;必须对所有CD4+T淋巴细胞低于0.05×109/L的艾滋病患者完善常规眼科学筛查,以期早期发现HIV相关眼病。 肖江 何宏宇 韩宁 王凌航 郜桂菊 刘龙 杨涤 张黎颖 赵红心 毛羽关键词:艾滋病 视网膜炎 微血管病变 基于隐结构分析的综合聚类法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隐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客观辨证提供合理依据。方法利用全国范围内收集的6 950例确诊为艾滋病患者的信息,首先进行隐结构分析,然后通过多维聚类得到客观的辨证标准,在考虑证候诠释时,需要同时从多角度对症状变量进行综合聚类分析。结果在隐结构分析基础上,利用综合聚类法进一步对艾滋病患者的数据深入分析,得到了更加明确的证候划分。艾滋病患者中有气血两虚证,且很常见,约占3/4;对于在艾滋病患者中鉴别气血两虚证而言,最重要的症状是脉弱,其次为舌淡、舌淡红、舌红和脉沉情况,其它症状无明显作用。结论隐结构模型分析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可为艾滋病中医证候辨证提供相对客观辨证标准;综合聚类分析能够为中医证候的解释提供合理依据。 刘龙 魏巍 张磊 李霞 罗艳侠 祝慧萍 高琦 郭秀花关键词:艾滋病 中医证候 基于复杂网络模型的艾滋病患者气血两虚证用药规律探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气血两虚证药物配伍关系的规律。方法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将患者用药信息纳入网络模型,通过节点度和关联频度等静态统计量分析治疗AIDS气血两虚证的核心药物。结果治疗AIDS气血两虚证的核心药物有黄芪(节点度0.83)、茯苓(节点度0.81)、当归(节点度0.79)、人参(节点度0.76)、白术(节点度0.75)。结论复杂网络模型可用节点度挖掘网络中的核心药物及辅佐核心药物,体现了中药配伍的"君、臣、佐、使"用药思路。 赵枫朝 刘龙 张磊 李霞 罗艳侠 吴立娟 高琦 闫傲霜 郭秀花关键词:艾滋病 气血两虚证 用药规律 艾滋病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误诊误治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总结其诊断经验,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IDS合并PCP患者诊断治疗过程的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被误诊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普通肺炎,延误了治疗,发展为Ⅰ型呼吸衰竭,就诊地坛医院确诊为AIDS合并PCP,经机械通气,磺胺、克林霉素治疗后症状好转,继续抗病毒治疗。结论当综合医院非感染科医师遇到临床表现为体质量下降、发热、呼吸困难和发绀为主的患者时,特别是年轻男性,胸部影像学表现出双肺弥漫性对称性小结节,网格状、磨玻璃样改变时,应警惕AIDS合并PCP的可能。 刘畅 郝淑玲 贾志凌 李枫 刘龙 柴丽娜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 影像学 2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利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对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29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隋况进行分析.方法 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北京地坛医院病案数据库中乙型肝炎肝硬化住院患者,排除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及其他系统各种严重疾病者.比较通过血肌酐(SCr)与eGFR评价肾功能不全的一致性;比较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肾功能不全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肾功不全情况;筛选肾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数据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Mantel-Haenszel法控制混杂变量;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 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98例,其中代偿期患者41例,失代偿期患者257例.通过SCr评价的肾功能不全者共20例(6.7%),依据eGFR结果评价的肾功能不全者共62例(20.8%),两种方法评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00,P<0.05).肝硬化失代偿期与代偿期并发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别为56例(21.8%)和6例(14.6%),eGFR水平分别为(117.75±32.60) ml·min-1·(1.73 m2)-1和(112.72±24.01) ml·min-1·(1.73 m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肾功能异常发生率分别为22.7% (17/75)和20.2% (45/223),eGFR水平分别为(110.07±26.60) ml· min-1· (1.73m2)-1和(112.49±33.05)ml· min-1· (1.73 m2)-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0 ~ 40岁组、>40 ~ 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肾功能异常率分别为5.7% (4/70)、22.5% (40/178)和36.0% (18/50),eGFR值分别为(123.43±24.42)ml· min-1·(1.73 m2)-1、(111.18±33.57) ml· min-1·(1.73 m2)1和(98.20±27.04)ml· min-1·(1.73 m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年龄分层后,eGFR与肝功能是否失代偿及患者性别无关(P值均> 0.05).� 左璐 孙凤霞 王宪波 王晓静 刘龙 杨玉英 周桂琴 杨莉关键词:肝硬化 肾功能不全 慢性肝病合并自身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分析慢性肝病合并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特征,探究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9年12月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7例慢性肝病合并免疫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液病种类分为3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组、Evans综合征组。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肝病相关治疗后,比较3组治疗前后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有15例非病毒性肝炎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9例(占52.9%)。17例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分布:AIHA患者6例,ITP患者8例,Evans综合征患者3例。其中13例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者共12例,总有效率92.3%。ITP组TBil、DBil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35.8(14.3~58.0)μmol/L vs 165.6(21.3~374.3)μmol/L,Z=-2.205,P=0.027;24.9(7.0~43.3)μmol/L vs 121.9(11.7~279.9)μmol/L,Z=-2.205,P=0.027];AIHA组血红蛋白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上升[94.0(65.0~993)g/L vs 62.2(42.3~80.5)g/L,Z=-2.242,P=0.025]。结论多种类型慢性肝病均可合并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合并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糖皮质激素是慢性肝病合并免疫性血液系统疾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刘龙 刘遥 高方媛 王宪波关键词:肝疾病 EVANS综合征 糖皮质激素类 艾滋病患者HAART致高乳酸血症及乳酸酸中毒10例病例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0例艾滋病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出现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的病例特点,进一步认识HAART的毒副作用,探究处理办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08年以来收治的正在HAART... 郜桂菊 肖江 林可可 杨涤 李鑫 梁洪远 刘龙 韩宁 赵红心关键词:HAART 乳酸酸中毒 高乳酸血症 病例分析 文献传递 广义相加模型在北京市2012年第四季度PM2.5与救护车出车次数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北京市每日PM2.5浓度变化与救护车出车次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救护车出车次数发生的长期趋势、温度、相对湿度等可能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2012年10月8日至2012年... 胥芹 王超 潘蕾 曹凯 刘龙 王晶晶 刘相佟 高妮 郭秀花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肝细胞癌(HCC)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6月北京地坛医院确诊的CHB且随访超过3年的患者,共1239例。其中非肝硬化患者1108例,肝硬化患者131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计算APRI、FIB-4及mFZB-4评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比较3种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能力,采用DeLong检验对各个评分的AUC进行比较。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分析mFIB-4评分校准能力。使用Kalplan-Merier法对HCC发生进行分析,log-rank法进行比较。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6年,37例(3.0%)患者发生HCC。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46,95%CI:1.018-1.074,P=0.001)、ALT(HR=0.995,95%CI:0.992-0.999,P=0.008)、AST(HR=0.994,95%CI:0.990-0.998,P=0.020)和PLT(HR=0.988,95%CI:0.981-0.994,P=0.001)是影响H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FIB-4、FIB-4、APRI评分的AUC分别为0.771、0.658、0.676,其中mFIB-4评分的AUC大于FIB-4评分(Z=5.629,P<0.0001)及APRI评分(Z=4.243,P<0.0001)。与mFIB-4<2.68的患者相比,mFIB-4≥2.68的患者HCC发生风险更高(Z=37.840,P<0.0001)。结论年龄、ALT、AST和PLT是CHB患者发生HCC的独立危险因素。与FIB-4,APRI评分相比,mFIB-4评分对CHB患者发生HCC的预测价值更高。mFIB-4≥2.68的CHB患者是发生HCC的高危人群。 刘龙 时克 张群 冉崇平 侯杰 张艺 王宪波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HAART后艾滋病病人脂肪肝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为提高艾滋病(AIDS)病人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确诊率,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HAART后出现的高脂血症、NAFLD的临床特征进行横断面研究,初步探讨艾滋病病人HAART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HAART后高脂血症作为切入点,分析HAART后高脂血症病人的体重指数(BMI)、血压、HIV感染时间、HAART治疗的药物和治疗时间、CD4细胞水平、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完善腹腔彩超检查,通过影像学发现艾滋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变化。对有或无脂肪肝病人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从2004年开始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00例病人中,筛查出42例HIV/AIDS病人,其中28例(66.7%)为NAFLD组,14例(33.3%)为非脂肪肝组。NAFLD组病人体重指数(23.61±2.55)kg/m2、空腹血糖(6.98±2.34)m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为(47.95±25.4)U/L;非脂肪肝组体重指数(22.06±1.96)kg/m2、空腹血糖(5.86±0.70)mmol/L,ALT为(25.22±6.75)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NAFLD是HAART治疗后HIV/AIDS病人中常见的并发症,高脂血症、体重指数和高血糖与NAFL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ALT升高是HIV/AIDS病人并发NAFLD的结果;HAART治疗的方案和治疗时间与NAFLD的发生无关。 肖江 李鑫 韩宁 王凌航 郜桂菊 刘龙 杨涤 张黎颖 赵红心 毛羽关键词:艾滋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