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
- 作品数:38 被引量:140H指数:6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URP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原因及再治疗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远期(术后半年以上)排尿困难的原因,同时探讨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TURP术后远期出现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腺体残留复发6例,尿道狭窄9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3例,膀胱颈挛缩6例),逼尿肌功能障碍12例,前列腺癌2例。所有患者经相应治疗,疗效确切。结论腺体残留、尿道狭窄、逼尿肌功能障碍和前列腺癌是TURP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针对病因采取个体化治疗是治疗TURP术后远期排尿困难的有效方式。
- 刘珍安康王雪松刘鹏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排尿困难
- 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通过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进而评价依帕司他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依帕司他组和甲钴胺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依帕司他及甲钴胺口服,随访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两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等。结果依帕司他组显效2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90.00%;甲钴胺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7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与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均可改善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但依帕司他有效率更高,传导速度改善更明显。
- 郭阳刘鹏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依帕司他甲钴胺
- 阿比特龙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阿比特龙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泌尿外科2017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收治的120例CRPC老年患者,随机将其为各有60例患者的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联合应用醋酸阿比特龙与泼尼松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泼尼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PSA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对比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6.67%VS 71.6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血清PSA水平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PSA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RPC老年患者应用阿比特龙治疗后,血清PSA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取得的临床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 刘鹏
- 关键词:CRPC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血清PSA
- 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在前列腺支架术后晚期并发症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在前列腺支架术后晚期并发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至2015年收治的12例前列腺支架术后有并发症的患者行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结果1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58~84min,无大出血和尿外渗等并发症。术后随访,IPSS评分3~12分,QoL 0~3分,残余尿量0~82 mL,最大尿流率12~20mL/s。结论前列腺剜除联合小切口取前列腺术可有效治疗前列腺支架术后晚期并发症,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 刘珍安康王雪松刘鹏姚雷宋永胜殷波费翔单立平崔军
-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
- 原发性前列腺鳞癌1例被引量:2
- 2001年
- 张宇曦黄晓明安康张崇伦刘鹏段洪哲韩斌张艳萍齐红杰
- 关键词:外科手术
- 睾丸扭转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睾丸扭转的疾病特征、发病因素、手术方法/时机,以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收治的36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特征、扭转类型、治疗过程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Prehn征阳性者33例,阳性率91.7%。扭转角度≤90°的患者11例,术后患侧睾丸100.0%存活;扭转角度90°~360°的患者17例,术后患侧睾丸存活13例,存活率76.5%;扭转角度≥360°者8例,术后患者睾丸只有1例存活,存活率12.5%。发病6h内手术干预组18例,术后患者睾丸存活17例,存活率94.4%;6~24h组患者13例,术后患者睾丸存活8例,存活率61.5%;发病24h以上组患者5例,全部切除患侧睾丸,睾丸存活率为0。结论 Prehn征阳性者应高度考虑睾丸扭转。患者睾丸是否能够成功保留,主要取决于发病时间和睾丸扭转角度,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能有效提高患侧睾丸的存活率。
- 王雪松刘珍安康刘鹏姚雷
- 关键词:睾丸扭转
-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1日-2017年12月1日住院治疗的128例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作为研究对象,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加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64例,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治疗组的留置尿管时间、住院天数与对照组相似,P>0.05;治疗组的高危复发率为10.94%,少于对照组的26.56%,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率为7.81%,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为9.37%,P>0.05。结论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的基础上结合吉西他滨膀胱灌注治疗并不增加留置导尿及住院时间,能有效的减少和降低高危患者的复发率,同时不会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率。
- 王雪松刘珍安康刘鹏姚雷
- 关键词:吉西他滨TURBT膀胱灌注安全性
- 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射精功能对比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电切术对男性射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需行经尿道手术的患者,其中术前有正常阴茎勃起及规律性生活的患者68例,行前列腺电切术32例,行前列腺剜除术36例,术后随访患者阴茎勃起及射精情况。结果:前列腺电切术组,术后勃起功能正常者29例,逆行射精15例。前列腺剜除术组,勃起功能正常者32例,逆行射精5例。两组间逆行射精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与传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因保留完整膀胱颈,可有效保护患者的射精功能。
- 刘珍王雪松安康刘鹏姚雷宋永胜殷波费翔单立平崔军王经元
- 关键词:前列腺剜除术前列腺电切术逆行射精
- 盆底肌锻炼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应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索利那新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泌尿外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确诊发生并发症的老年男性患者166例,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索利那新,对照组仅采用盆底肌锻炼治疗,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core,OABSS)、生活质量评分(Quality of life score,QOL),测定最大尿流率(maximum flow rate,Qmax),平均尿流率(average flow rate,Qave)和尿量(voiding volume,VV) 3项尿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勃起功能国际问卷(IIEF-5)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IPSS、OABSS、QOL、Qmax、Qave、VV和IIEF-5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PSS、OABSS、QOL和IIEF-5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Qmax,Qave和VV评分明显增加(P<0.05),但观察组变化更明显(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的有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指标改变。结论盆底肌锻炼联合索利那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 刘珍安康殷波王雪松刘鹏姚雷宋永胜费翔单立平崔军
- 关键词:盆底肌锻炼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后并发症
- 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疗效观察
- 2014年
-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疗效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8月-2012年11月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5.28岁,左侧17例,右侧16例,肿物平均直径4.2 cm。结果 33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治疗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64(91~33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05(70~390)mL。随访6个月至5年,无一例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对肿瘤分期在T1N0M0的患者,手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刘鹏
- 关键词:肾肿瘤腹腔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