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进香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长春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吉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营养支持对急性卒中患者血清氨基酸谱和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因素对急性卒中患者产生的血清氨基酸谱变化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卒中伴吞咽困难的患者分为肠内营养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检测入院后48h内、入院后(7±1)d及入院后(14±1)d时患者血清氨基酸谱、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指数评分(BI)、感染率。随访发生急性卒中后的1、3个月患者的NIHSS及BI评分。结果肠内组患者入院(7±1)d及(14±1)d的血清氨基酸谱、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随访1、3个月,NIHSS评分肠内组(9.0±1.4,7.9±1.3)优于对照组(11.1±1.5,10.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42,P〈0.05),而BI评分肠内组(50.1±1.8,52.0±2.4)与对照组(49.0±2.1,51.3±2.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707,P〉0.05)。结论对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的血清氨基酸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感染并发症,促进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虞莉娜席刚明刘进香赵忠新
- 关键词:营养支持卒中吞咽障碍氨基酸类
- 遗传因素对脑梗死发病作用的流行病学研究
- 史宝林武艳华张杰李荣刘进香王少兰王剑陈守斌
- 该课题应用遗传流行病学的方法对脑梗死先证家系中一、二级亲属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应用二项分布和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分析家系中病例的分布特征,用Li-Mantel-Gart法和Falconet法估算脑梗死的分离比与遗传度,并...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梗死发病作用流行病学
-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附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加强对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 (DRD)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对 2 8例 DR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男 7例 ,女 2 1例 ,男女之比为 1∶ 3,3个月~ 16岁发病 2 2例 ,2 3~ 33岁发病 6例 ,平均病程13.5年。有家族史者 14例。均为慢性起病 ,首发症状多从下肢肌张力障碍开始 ,起病数年或十数年内缓慢发展 ,伴或不伴帕金森症表现和锥体束征 ,症状有明显的昼间波动性 ,晨轻暮重 ,长期小剂量多巴制剂有持久恒定的疗效。结论 :本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遗传性运动障碍性疾病 ,临床上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及特效的治疗方法 ,早期诊治 。
- 陈兰英刘进香王少兰李存江
- 关键词:肌张力障碍多巴制剂脑电图CT
- 进展性脑梗死血浆Hcy及hs-CRP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测定神经内科住院的3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观察组)及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血浆Hcy及hs-CRP水平,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血管性危险因素资料,评估患者的卒中类型和病情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高、完全前循环梗死比例高、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显著高、血浆Hcy及hs-CRP水平亦显著升高(P<0.05)且在观察组中两者呈正相关(r=0.414,P=0.019)。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及hs-CRP的水平高。
- 徐艳红刘进香
-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
- 儿童原发性脑室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被引量:3
- 2001年
- 刘进香
- 关键词:儿童病例
- 内边缘带脑梗死与皮层下穿通动脉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 研究目的:为了减少内边缘带梗死的误诊、寻找客观的诊断方法、探索内边缘带梗死与其他皮层下梗死的病因与危险因素,我们采用模板(说明及图见后论文)对所有脑梗死患者CT片进行诊断,区分内边缘带、其他皮层下梗死和皮层梗死,并做颈部...
- 刘进香
- 关键词:动脉狭窄
- 以脑部症状为首发表现的肺癌7例临床分析
- 2002年
- 肺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患者可因咳嗽、咯血等表现而被发现. 如以呼吸系统以外症状为首发表现, 临床容易误诊. 现收集我院和宣武医院1996年至今的以脑转移为首发表现的肺癌7例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 对肺癌脑转移的误诊原因、影像学表现分析如下.
- 刘进香刘占矿王少兰
- 关键词:影像学检查脑部症状肺癌
- 脑梗死的家族聚集性研究:222例先证者一级亲属发病状况
- 2004年
- 目的:通过对先证者一级亲属脑梗死发病的调查,探讨在脑梗死病例分布的家族聚集性特点。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2002年度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第二医院收治的222例脑梗死先证者家族中脑梗死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家族中病例分布进行二项分布及负二项分布模型拟合,经χ2检验进行频数分布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脑梗死先证者家系中的病例分布不服从二项分布(χ2=38.656,P<0.001),而是服从负二项分布(χ2=1.201,P>0.250)。结论:脑梗死的发病表现出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 史宝林李荣武艳华王少兰刘进香
- 关键词:脑梗死先证者家族聚集性一级亲属发病状况病例
-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 2007年
- 王少兰陈兰英乔海平邹玉安刘进香
- 关键词:脑梗塞聚合酶链反应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人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分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老年颈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安全性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52例65岁以上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患者。分为介入组73例(接受CAS)及对照组79例(接受药物治疗),分组依据患者是否同意接受CAS。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随访,观察患者NIHSS及mRS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65岁以上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老年患者进行CAS治疗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结果患者在3、6个月及1年随访时,介入组NIHSS与mRS平均秩次均低于药物组(P<0.05);治疗30 d后,介入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1年后,两组患者脑血管不良事件(TIA、脑梗死、脑出血及血管原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介入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经CAS治疗后发生脑血管不良事件的患者其既往脑梗死史、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术前合并非干预脑动脉狭窄,以及术后残余狭窄比例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既往脑梗死史、术前合并非干预脑动脉狭窄及术后残余狭窄,为CAS治疗后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CAS治疗老年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高。既往脑梗死史、术前合并非干预脑动脉狭窄及术后残余狭窄是术后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介入治疗前应加以评估。
- 虞莉娜刘进香席刚明
-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支架内再狭窄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