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卫其
- 作品数:52 被引量:23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局资助项目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氨甲喋啶加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治疗顽固性心包积液
- 2006年
- 目的探讨治疗顽固性大量心包积液(RLPE)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中心静脉置管装置,在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对6例RLPE患者采用Seldinge′s经皮穿刺心包留置导管,进行引流。同时辅助氨甲喋啶口服治疗。结果5例患者心包积液完全消失,痊愈出院,另1例病情缓解,控制了积液的增长。结论氨甲喋啶加心包腔内置管引流是治疗顽固性心包积液的有效方法。
- 袁勇邓志华董剑廷张励庭黄炫生刘卫其韩莹吴颖黎洁文
- 关键词:氨甲喋啶
- 以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肺梗塞1例被引量:2
- 2003年
- 董剑廷韩莹袁勇黄泫生刘卫其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肺梗塞病例误诊
-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急诊PTCA9例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急诊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致心脏骤停病人死亡率的影响。 方法 对我院在 2 0 0 2年 1月至 12月间收治 9例的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进行了急诊PTCA临床观察 ,并对另外 5例保守治疗者进行了对比。 结果 经PTCA加综合治疗组死亡率低。 结论 PTCA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病人的死亡率 。
- 董剑廷袁勇黄炫生张励庭刘卫其韩莹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诊PTCA血管成型术
- 两种不同方法选择封堵器型号在小儿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探讨房间隔缺损(ASD)介入治疗中封堵器型号选用依据,评价不同大小封堵器对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选取ASD患儿46例,分为A、B两组各23例.A组应用椭圆周长公式计算等效圆直径,依该直径加1~2 mm选封堵器型号;B组按经胸超声(TTE)测量最大径加2~4mm选封堵器型号.TTE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右房、左房收缩末径(RALD、LALD)、右室、左室舒张末径(RVDD、LVDD),计算RALD/LALD、RVDD/LVDD.测量封堵器厚度、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A组缺损直径为(16.56 ±4.23)mm,B组为(17.22±5.08)mm,两者无明显差异.A组封堵器直径为(19.18±5.29)mm,B组为(22.37±6.16)mm,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随访RALD、RVDD、RALD/LALD、RVDD/LVDD均有下降,LVDD逐渐增大,封堵器厚度变薄,LVEF改善,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心脏重构及心功能改善程度大于B组(P<0.05).结论 椭圆周长公式可应用于ASD封堵器选择,封堵器大小对患儿心脏重构有影响.
- 蔡仕俊阮兢张励庭刘卫其刘少中邓向红
-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心脏重构心功能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非ST段抬高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从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10月在我院住院的 72例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 ,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UAP) 48例 ,非ST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病人 2 4例 ,除常规内科治疗外 ,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 (PTCA和支架植入术 )。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 3 1例 ( 4 3 .1% ) ,双支血管病变 2 5例 ( 3 4 7% ) ,三支血管病变16例 ( 2 2 2 % ) ,分别行PTC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 :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97 2 % ( 70 /72 ) ,失败的两例患者主要是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病变所致。在 70例患者中 ,共植入支架 91枚。随访至术后 3 0d ,无症状或症状明显缓解的 61例 ;2例发生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4例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再次行介入治疗 ;3例患者转外科行CABG术 ;2例患者死亡。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
- 张励庭袁勇董剑廷黄炫生刘卫其韩莹
-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介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 代谢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患者冠状动脉的影响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42例冠心病患者列入研究,其中46例合并MS,为病例组,其余9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对冠状血管进行损害程度评分,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功能,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血压、体重指数。结果MS组冠状动脉造影评分高于非MS组(P<0.05),小血管病变多于非MS组(P<0.05),心脏射血分数低于非MS组(P<0.05)。结论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中冠脉发生多支血管病变、小血管病变的可能性明显增大,而病变累及范围越大,血管病变越严重,其心功能损害也越大。
- 董剑廷袁勇邓志华张励庭黄炫生韩莹刘卫其林素清吴惠玉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病例对照研究小血管病变心功能损害心脏彩超检查
- 探讨心脏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康复指导及不定期电话随访,研究组采取心脏康复疗法及紧密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入院时及入院3个月后心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按次数服药占比为90%,按时服药占比为90%、坚持康复运动训练占比为80%、合理饮食占比为76%,对照组按次数服药占比为74%、按时服药占比为70%、坚持康复运动训练占比为56%、合理饮食占比为46%;研究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心功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个月后,研究组心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脏康复疗法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恢复期心功能。
- 黄炫生刘卫其左柳曾西莲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依从性心功能
-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单中心经验总结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17年12月—202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进行TAVR的89例重度AS患者基线特征、影像学评估、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的结果,并进行经验性总结。结果:平均年龄74.0(69.5,80.0)岁,美国胸外科协会(STS)评分4.45%(3.19%,6.49%);二叶式主动脉瓣为46例(51.69%)。所有患者接受全身麻醉,以股动脉作为血管入路,自膨式瓣膜与球扩式瓣膜分别为82例(92.13%)、7例(7.87%)。技术成功率为97.75%,器械成功率为94.38%。术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及Ⅳ级者比例下降(68.54%vs 3.37%,P<0.001),N末端脑钠肽前体明显下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改善,主动脉瓣峰值跨瓣压差下降,主动脉瓣峰值跨瓣流速下降。围手术期并发症以瓣周漏最为常见为48例(53.93%),轻、中、重度瓣周漏所占比例分别为34.83%、15.73%、3.37%。新发房室传导阻滞13例(14.44%),新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9例(21.35%),需植入永久起搏器者8例(8.99%);发生心包填塞者6例(6.74%);手术入路主要血管并发症3例(3.37%);造影剂诱发急性肾损伤9例(10.1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例(1.12%)。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3.55±18.08)个月,全因死亡为10例(11.24%)。其余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TAVR改善重度AS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张励庭张劲杨醒刘卫其吴颖韩莹廖小卒刘少中何阳胜冯力
- 关键词:主动脉瓣狭窄并发症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预后对比被引量:42
- 2011年
- 目的观察急诊介入治疗与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1例来诊时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窗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诊介入治疗组);53例来诊时已超出急诊介入治疗时间窗,常规保守治疗7~10天后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择期介入治疗组);两组患者心肌梗死情况及一般资料等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及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一年随访期间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及30天、一年内死亡情况。结果急诊介入治疗组术后7天(52.3%±7.5%比48.2%±6.9%)及6个月(54.9%±8.2%比50.1%±7.1%)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明显高于择期介入治疗组(P<0.05);随访1年,急诊介入治疗组住院期间心脏破裂发生率、复发梗死再次住院率、30天死亡率及一年内死亡率(分别为0.42%、6.58%、3.82%和8.28%)显著低于择期介入治疗组(分别为3.77%、16.98%、11.32%和18.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择期介入治疗而言,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可迅速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灌注,从而及时减轻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降低患者再次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
- 刘卫其张励庭黄炫生袁勇冯力张劲吴颖韩莹黎洁雯
-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支持下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在体外膜肺氧合(extra 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下行急诊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搏和呼吸骤停4例,男,年龄37~69岁,其中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3例,到医院后均出现心搏和呼吸骤停,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另1例为急性下壁和正后壁心肌梗死,并发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心室颤动。4例病人经常规心肺复苏术和高级生命支持后仍反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不适合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应用ECMO行循环呼吸支持,并进行急诊介入治疗。结果在ECMO辅助后,4例患者心电和血流动力学较前稳定后,送导管室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造影提示单支血管病变和双支血管病变各1例,三支血管病变2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3例,右冠状动脉1例,均成功进行介入治疗并植入支架。急诊介入治疗后,在心电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后撤除ECMO。ECMO支持时间5~28h(平均18h)。痊愈出院3例,另1例在撤除ECMO后因心脏功能衰竭死亡。结论ECMO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病人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支持,为冠状动脉介入提供条件,提高抢救成功率可行和有效。
- 张励庭袁勇黄炫生冯力董剑廷刘卫其韩莹邓志华张劲李斌飞张志刚谢钢
- 关键词: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