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占
- 作品数:16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耳蜗火棉胶包埋冰冻切片技术的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通过改进耳蜗火棉胶切片技术,比较传统火棉胶切片和耳蜗火棉胶包埋冰冻切片技术,为耳科实验室制作高质量火棉胶切片,获得高质量耳蜗组织形态学图片提供方法。方法将豚鼠耳蜗组织进行常规的梯度酒精脱水、梯度火棉胶浸润、12%的火棉胶固定制作成火棉胶组织块,然后平行于蜗轴沿耳蜗侧面切取一个平面,将耳蜗其它组织修掉使得火棉胶包埋块成为一个长方体。用OCT将火棉胶组织块固定在冰冻切片机上,进行连续切片。结果用火棉胶将耳蜗包埋成块,OCT固定冰冻切片机的模具上进行切片。不用火棉胶切片机切片,同样可以获得传统火棉胶切片方法所获得的制片质量,并且具有切片效果良好、组织切片完整、厚薄均匀、不易形成皱折等优点。还可以减少火棉胶切片的费用开销,便于耳蜗火棉胶包埋制片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结论耳蜗火棉胶包埋冰冻切片技术是耳科实验室制作高质量耳蜗火棉胶切片,获得高质量耳蜗组织形态学图片简便有效的方法。
- 徐金操刘会占刘思然孙建和郭维维杨仕明
- 关键词:耳蜗冰冻切片
- 活体鸡胚操作时背景染料的选择与应用
- 2014年
- 目的寻找活体鸡胚操作时的最佳背景染料及其应用条件。方法比较不同染料对鸡胚发育的影响及背景色效果与持续时间,选择最优者,并摸索其最佳浓度与剂量。结果鸵鸟墨水注射后鸡胚存活率最高[76.9%(30/39)],背景色好,持续时间长,并且采用0.2ml/4ml浓度、≤0.3ml剂量综合效果最优。结论鸵鸟墨水用于活体鸡胚操作时的背景染料效果佳。
- 邹艺辉刘会占张悦汤丽川杨仕明
- 关键词:鸡胚
- DAPT和Hathl诱导新生大鼠耳蜗额外毛细胞作用的比较
- Notch信号通路中r-分泌酶抑制剂DAPT处理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柯蒂氏器可以诱导产生更多的毛细胞,而Hathl基因在上述组织的高表达,也可以产生更多的毛细胞,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对上述两种方法在诱导新生大鼠耳蜗柯蒂氏...
- 赵立东李丽贤郭维维任丽丽刘会占孙建和杨仕明
- 关键词:NOTCH信号通路
- 文献传递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鼓阶内耳导入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鼓阶径路移植到正常大鼠耳蜗中存活、分布及报告基因的表达情况及移植后正常大鼠听力变化,为内耳骨髓间充质干...
- 秦贺刘会占赵立东郭维维杨仕明翟所强
- 关键词:报告基因正常大鼠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的应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报道振动声桥在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尤其有特殊情况者)的应用,探索其在该类患者的适应症。方法对4例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行振动声桥植入术,均为男性,年龄3-18岁(平均13.5岁),3例双耳畸形,1例单耳畸形,均为左侧植入,对具有特殊情况者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完成手术。手术径路分为经面神经隐窝径路(3例)和面神经后径路(1例)。振动声桥植入方式分为镫骨振动型(2例)和圆窗振动型(2例)。对比开机前后听力与言语测听结果,及日常交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并发症。开机后,听力改善明显,0.25k-4kHz平均纯音或条件反射测听气导听阈改善35dB(开机前69dB/后34dB),助听后安静环境下65dBSPL语句识别率,双耳畸形者平均为86%(术前0%),单耳畸形者100%(术前100%),但噪声环境(-8dBSNR)下为20%(裸耳0%)。结论振动声桥植入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患者一种良好的听力解决方案,即便有些特殊情况者。
- 邹艺辉李佳楠陈艾婷戴朴韩东一刘会占杨仕明
- 关键词:振动声桥先天性畸形
- 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的反应特性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固定剂量(100mg/kg)的庆大霉素对C57BL/6J小鼠每日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分别在注射后的第4天、7天和10天观察耳蜗基底膜顶回区域的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变化,以同窝未注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对照。内毛细胞突触前后膜分别采用CtbP2和GluR2/3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采用3dmax8.0对实验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计数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数量。结果所有小鼠内外毛细胞均无缺失和错排,但和对照组相比,内毛细胞突触数量存在明显变化(P<0.01);其数量在庆大霉素注射第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明显减少。结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环境中,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规律。这提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的过程中,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增加可能表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存在通过改变自身数量来反映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损害的机制。
- 柳柯姜学钧李姝娜吴南刘会占张悦杨伟炎杨仕明
- 关键词:庆大霉素耳蜗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正常豚鼠下丘的电生理特性
- 2010年
- 目的观察正常豚鼠下丘的电生理特性,为进一步研究噪声暴露后下丘的电生理改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钨丝电极细胞外单个神经元记录,刺激信号和神经元原始信号均经过Tucker-Davis Technologies(TDT)系统转换。刺激序列主要包括:(1)扫频序列,测定下丘神经元的特征频率和最小阈值;(2)重复刺激序列,测定神经元的发放类型;(3)强度变化刺激,测定神经元的强度-发放率、强度-潜伏期曲线。数据经MATLAB软件分析。结果 (1)大部分频率反应面积图(frequency response area,FRA)为V-shape型(84.89%),其余为non-V-shape型。(2)沿背腹轴方向,随着深度的增加,特征频率(characteristic frequency,CF)呈阶梯式增加。特征频率与其阈值(min-imum threshold,MT)的函数关系呈U形即低频和高频部分阈值较高。特征频率的阈值由浅到深总体表现为"V"型。(3)反应率-强度函数(rate-intensity function,RIF)有五型:a.u1型;b.u2型;c.u3型;d.ud型;e.N型。(4)刺激后时间直方图(post-stimulus time histogram,PSTH)有五型:a.抑制型;b.瞬态型;c.长潜伏期型;d.暂停/发放型;e.发放型。结论 (1)豚鼠的下丘音频定位图与大鼠和猫基本相似,即沿下丘背腹轴,大部分的特征频率逐渐递增,呈薄片、叠瓦状分布。(2)反应率-强度函数(RIF)和刺激后时间直方图(PSTH)也是体现神经元反应特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的RIF和PSTH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神经元。
- 王丰刘良发洪波郭维刘会占韩东一
- 关键词:下丘神经元细胞外记录
- 噪声性耳蜗损伤后豚鼠下丘γ-氨基丁酸(GABA)的改变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研究噪声暴露耳蜗损伤后豚鼠下丘GABA(r-aminobutyric acid,r-氨基丁酸)神经元和GABA受体的改变。方法豚鼠被暴露于4kHz、1/3倍频程、100dB^120dB窄带噪声2~4小时建立噪声性耳蜗损伤的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avidin-biotin complex,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法)检测声损伤后豚鼠下丘GABA神经元,计算IOD(integral optical density,积分光密度)值;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ABAA/GABAB受体的含量。结果 (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与阳性对照组(正常组)相比,噪声暴露后1天组GABA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但比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多。与之相应,噪声暴露后1天组的IOD值比阳性对照组(正常组)明显减少,比阴性对照组明显增多。(2)GABAA受体和GABAB受体的含量显示,噪声暴露后1天组和11天组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噪声暴露后21天组也明显减少,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噪声暴露后豚鼠下丘GABA神经递质的减少是电生理改变的物质基础之一。
- 王丰刘良发洪波郭维刘会占韩东一
- 关键词:噪声下丘
- 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鼠内耳毒性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对大鼠内耳的毒性作用,为大鼠药物性耳聋动物模型的制备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静脉注射速尿后,立即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对照组不做处理。用药7天后行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阈值检测、耳蜗铺片免疫荧光染色和颞骨常规切片观察,并对耳蜗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联合注射速尿与硫酸卡那霉素后,大鼠ABR阈值明显提高;铺片和切片观察发现内、外毛细胞完全缺失的大鼠,耳蜗支持细胞大部分完整,前庭毛细胞未见损伤;电镜观察发现耳蜗毛细胞纤毛明显受损。结论速尿和硫酸卡那霉素联合用药可导致大鼠听力和耳蜗毛细胞严重受损,但对耳蜗支持细胞和前庭毛细胞损伤较轻,为耳蜗毛细胞损伤后再生等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简单、快速而有效的建立大鼠耳聋动物模型的方法。
- 袁分钱杨仕明孙建和郭维维刘会占林昶
- 关键词:卡那霉素速尿听性脑干反应毛细胞
- 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被引量:12
- 2009年
-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微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后,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碎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后,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 郭维维刘会占孙建和胡吟燕杨仕明
- 关键词:噪声毛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