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林芳

作品数:198 被引量:2,064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28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9篇医药卫生
  • 26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中药
  • 22篇药材
  • 14篇生态因子
  • 14篇活性
  • 13篇生态
  • 12篇植物
  • 10篇道地
  • 10篇色谱
  • 10篇相色谱
  • 9篇道地药材
  • 9篇学成
  • 9篇药用
  • 9篇药用植物
  • 9篇液相色谱
  • 9篇石斛
  • 9篇适宜性
  • 9篇高效液相
  • 9篇高效液相色谱
  • 8篇中药材
  • 8篇基因

机构

  • 130篇中国医学科学...
  • 16篇成都中医药大...
  • 12篇中国中医科学...
  • 9篇吉林农业大学
  • 7篇江西中医药大...
  • 6篇教育部
  • 6篇中国药科大学
  • 6篇西南民族大学
  • 6篇内蒙古医科大...
  • 5篇中国测绘科学...
  • 5篇大理大学
  • 3篇北京中医药大...
  • 3篇大理学院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青岛农业大学
  • 2篇加州大学
  • 2篇文山三七研究...
  • 2篇广州白云山奇...

作者

  • 137篇黄林芳
  • 50篇陈士林
  • 17篇谢彩香
  • 17篇郑司浩
  • 14篇段宝忠
  • 11篇任伟光
  • 10篇王冬梅
  • 9篇李文涛
  • 9篇杜静
  • 8篇王丽芝
  • 7篇宋经元
  • 6篇杨庆珍
  • 6篇万德光
  • 6篇孙成忠
  • 6篇刘德旺
  • 6篇付娟
  • 6篇李本汉
  • 5篇魏文龙
  • 5篇李西文
  • 5篇李金花

传媒

  • 9篇药学学报
  • 9篇中草药
  • 8篇中国中药杂志
  • 6篇中国实验方剂...
  • 6篇世界科学技术...
  • 6篇中国现代中药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3篇中国药房
  • 3篇中药材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成药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植物学报
  • 2篇中国科学:生...
  • 2篇世界中联中药...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14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18篇2014
  • 11篇2013
  • 20篇2012
  • 1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6篇2004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道地药材研究理论探讨被引量:14
2015年
道地药材以"货真质优效佳"为标志,是中医药的精髓,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道地药材的研究关系到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道地药材研究者在道地药材理论、道地药材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本文首次对道地药材基本理论,包括环境生态论、品种延续与产地变异论、持续利用理论和生态型理论进行梳理、归纳与提炼,重点对生态型创新理论及现代实践进行阐述,并对生物科技引领下道地药材研究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黄林芳王雅平
关键词:道地药材
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五倍子酸酰化衍生物及其应用
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五倍子酸酰化衍生物,其结构式为:<Image file="DDA0001129256170000011.GIF" he="383" imgContent="drawing" imgFormat="GIF...
黄林芳李本汉杨贤英魏文龙陈士林
一种瑞喹莫德的酰化衍生物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瑞喹莫德的酰化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瑞喹莫德的酰化衍生物结构通式如下,其中,R<Sub>1</Sub>选自苯甲酰基、乙酰基、甲酰基、苯乙酰基或氢中的一个;R<Sub>2</Sub>选自苯甲酰基、甲酰...
黄林芳李本汉曹雨丁嘉冀徐小威刘书静
文献传递
暗紫贝母水溶性成分HPLC指纹图谱研究
暗紫贝母在民间传统用法是水煎剂,探讨暗紫贝母药材的水溶性指纹图谱,对考察目前市场上的暗紫贝母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意义。本实验采用HPLC法对11批暗紫贝母药材的水溶性指纹图谱进行了研究,从分析结果可...
段宝忠魏大华黄林芳王珍陈士林
关键词:暗紫贝母水溶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法指纹图谱
肉苁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被引量:11
2023年
目的明确肉苁蓉属药用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及影响因素。方法以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盐生肉苁蓉C.salsa、沙苁蓉C.sinensis和管花肉苁蓉C.tubulosa为研究材料,利用CUSP在线软件、CodonW 1.4.2、SPSS、Microsoft Excel等软件分析其基因密码子使用偏性参数。结果4个肉苁蓉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密码子使用模式相似,密码子均以第3位碱基A/T结尾且密码子使用更偏向A/T碱基;4个物种的有效密码子数值(effective number of codon,ENC)均大于35,说明肉苁蓉属物种叶绿体基因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有效密码字数(ENC-plot)分析、奇偶偏好性(PR2-plot)分析和对应性分析的结果均说明自然选择是影响肉苁蓉属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利用同义密码子的相对使用频率(relative synonymous codon usage,RSCU)值筛选出肉苁蓉属4个物种共同拥有4个最优密码子。结论对肉苁蓉属4个物种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使用偏性进行分析,揭示了影响其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探讨肉苁蓉属植物的系统进化、环境适应性和品种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
冯展江媛郑燕缪雨静黄林芳罗光明
关键词:肉苁蓉属肉苁蓉盐生肉苁蓉管花肉苁蓉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
快速鉴定屏边三七及西洋参等人参属中药的SNP标记、试剂盒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快速鉴定屏边三七及其混伪品的SNP标记,所述SNP标记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该序列的5’端起第88位为A和/或第117位为C。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快速鉴定屏边三七及其混伪品的试剂盒,...
黄林芳李琳陈士林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牡丹属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该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虚拟筛选的方法,筛选牡丹抗流感病毒作用的潜在活性成分,预测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靶点,探讨牡丹抗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机制。首先,通过近10年中外文文献的查询汇总了牡丹属301个小分子化合物,使用PubChem和Chemical Book等数据库进行结构确认,并借助Chem Draw,Avogadro和Discovery Studio Visualizer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对接配体的构建。其次,结合STITCH靶标数据库和文献的查找拟定了23个潜在抗流感病毒的作用靶点,采用Uniprot数据库找到相对应的基因靶点,并通过RCSB网站寻找相对应的蛋白亚型的PDB ID以及阳性小分子结构为分子对接的受体,利用Quick Vina 2.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最后,借助Cytoscape 3.5.1软件绘制牡丹抗流感病毒潜在活性成分与抗流感病毒作用靶点网络图,使用Uniprot在线数据库进行其靶点GO分析和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牡丹中有74个化合物具有良好抗流感病毒作用,筛选得到18个潜在的抗流感病毒作用靶点,通过GO分析推断牡丹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与神经氨酸酶抗流感病毒机制基本一致,以阻止病毒的出芽、分散、扩散,使病毒的感染能力下降,使感染受限,从而达到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蔡亚启包雅婷王虹巾任晓东黄林芳何洁刘甜甜曾锐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抗流感病毒分子对接
山豆根的提取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山豆根的提取物及其应用,具体涉及山豆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经过实验发现,山豆根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可防治老年痴呆症,效果优于现有技术。
陈士林黄林芳刘艾林王冬梅
文献传递
药食两用藠头叶绿体基因组解析、比较基因组学及系统发育研究被引量:16
2019年
藠头(Allium chinense)为百合科葱属常用药食两用植物。为探究部分葱属植物系统发育关系不明确及该属物种鉴别通用DNA条形码匮乏的问题,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藠头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组装、注释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显示藠头叶绿体基因组为152 525 bp,呈典型的四分状结构,共编码116个基因,其中蛋白质编码基因81个,转运RNA (transfer RNA)基因31个和核糖体RNA (ribosome RNA)基因4个。对6个葱属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分析发现了7个变异较大的区间,包括基因编码区ndhA和ycf1,以及非编码区rps16-trnQ、trnT-trnF、ndhF-rpl32、rpl32-trnL和rpl16-rps3。利用葱属和非葱属53个物种的58个共有蛋白序列构建了进化树,发现除百合属、重楼属外其余各属物种所在分枝的支持率都达到66%~100%,有效地解决该类植物的系统进化与分类问题。此外,利用EcoPrimer软件成功发现了7个可用于葱属物种鉴定的候选DNA条形码序列并设计了引物。本研究首次获得了藠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明确葱属物种间的亲缘关系,发现了一系列葱属物种特异的DNA条形码序列,为深入研究葱属植物的系统进化、分类及物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杨俏俏姜梅王立强陈海梅刘昶黄林芳
关键词:藠头叶绿体基因组系统发育DNA条形码
豨莶草及其酒炙品UPLC-Q-TOF/MS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从化学角度阐释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寒为温的机制。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飞行时间质谱仪联用(UPLC-Q-TOF/MS)技术分析豨莶草炮制(酒炙)前后化学成分变化,运用MarkerLynx 4.1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酒炙前后豨莶草化学成分差异显著;正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对映-18-乙酰氧基-17-羟基-16βH-贝壳杉烷-19-酸、木犀草素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负离子模式下,酒炙品中豨莶苷、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等成分的量明显升高,矢车菊黄素、豆甾醇等成分的量明显下降。酒炙后其主要活性成分奇壬醇、豨莶酸、豨莶酮、槲皮素的量均明显升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酒炙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得到潜在的化学标记物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结论各成分量的变化可能是豨莶草酒炙后增效和药性转变的物质基础;建议将3′,4′-去二磺酸基苍术苷作为区分豨莶草生品与炮制品(酒炙)的指标成分,并在商品酒炙豨莶草上得到了成功验证。
任伟光武拉斌降雪黄林芳
关键词:豨莶草奇壬醇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