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贺荣

作品数:240 被引量:241H指数:9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专利
  • 9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金属学及工艺
  • 36篇机械工程
  • 20篇自动化与计算...
  • 11篇一般工业技术
  • 9篇建筑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4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3篇矿业工程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理学
  • 2篇兵器科学与技...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54篇复合板
  • 30篇活齿
  • 25篇不锈
  • 23篇不锈钢
  • 22篇不锈钢复合板
  • 17篇热轧
  • 17篇中心轮
  • 17篇传动
  • 15篇剪切
  • 14篇激波器
  • 14篇减速器
  • 13篇夹层
  • 12篇矫直
  • 9篇数值模拟
  • 8篇带肋
  • 8篇复层
  • 7篇导轨
  • 6篇蒸汽
  • 6篇蒸汽管
  • 6篇蒸汽管道

机构

  • 240篇燕山大学
  • 12篇北京星航机电...
  • 8篇河北瑞鹤医疗...
  • 2篇清华大学
  • 2篇中国第一重型...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工业和信息化...
  • 1篇江苏泰隆减速...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0篇金贺荣
  • 131篇宜亚丽
  • 30篇韩雪艳
  • 27篇张爽
  • 24篇卢秀春
  • 11篇王志勇
  • 10篇郑德忠
  • 10篇范红丽
  • 8篇吕世君
  • 6篇谷慧勇
  • 6篇谢亮
  • 5篇郝慧超
  • 5篇杨旭坤
  • 4篇何群
  • 4篇张春雷
  • 4篇李宁
  • 4篇李恒
  • 4篇赵腾
  • 4篇戴超
  • 3篇刘达

传媒

  • 12篇钢铁
  • 8篇塑性工程学报
  • 7篇机械设计与制...
  • 6篇中国机械工程
  • 5篇机械强度
  • 4篇机械传动
  • 4篇制造技术与机...
  • 4篇机械设计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建筑机械
  • 2篇建筑机械化
  • 2篇仪器仪表学报
  • 2篇中国激光
  • 2篇机械设计与研...
  • 2篇冶金设备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教学研究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机械工程师
  • 1篇力学与实践

年份

  • 3篇2025
  • 16篇2024
  • 15篇2023
  • 16篇2022
  • 26篇2021
  • 31篇2020
  • 25篇2019
  • 16篇2018
  • 14篇2017
  • 17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7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2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多功能驱动桥自动搬运下线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驱动桥自动搬运下线装置,属于工程机械领域,包括将装配完成的驱动桥运输至本工序的前输送单元、将位于前输送单元上的驱动桥搬运至后输送单元上的搬运小车以及将搬运小车搬运至后输送单元上的驱动桥运输至下道工序...
金贺荣井士涛赵丁选
文献传递
316L/EH40复合板可逆热轧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7
2019年
为研究316L/EH40复合板在热轧过程中温度场对应力场、应变场的影响,建立了热轧过程的三维动态热力耦合计算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复合板热轧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轧制过程中温度场、应力场、应变场、残余应力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板基层表面温度变化范围最大;基层表面温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复层中心与基层中心温度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等效压应力峰值由49.93 MPa逐渐变大至104.04 MPa;等效应变值呈台阶式上升的变化趋势;界面处残余应力沿宽度方向分布较为均匀,其中复层侧残余应力值较大,最大为93.7 MPa,基层侧残余应力值较小,最大为71.9 MPa。
金贺荣段昌新戴超
关键词:不锈钢复合板有限元仿真热力耦合
316L/Ni/EH40热轧不锈钢复合板界面组织演变及性能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究多道次热轧成形过程中316L/Ni/EH40不锈钢复合板界面微观组织演变和性能演变的规律,基于二辊轧机对复合板进行5道次热轧试验。对各道次轧后样件进行取样,采用金相显微分析技术对各道次轧后样件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观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界面的孔洞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对界面的硬度值分布进行测试,通过拉剪试验对界面结合强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累计轧制的进行,界面的孔洞逐渐闭合;压下量增大导致316L层的奥氏体晶粒得到细化,而在轧制过程中,EH40层的组织受轧制温度的影响发生变化;316L层和Ni层的硬度值随轧制的进行逐渐增大,EH40层的硬度值在第2道次后出现下降的趋势;复合板样件的结合强度在前4道次轧制时呈现明显增大的趋势,且5道次轧后相比4道次轧后并未出现明显的增大现象。
金贺荣张钊瑞王宇韩冯康康宜亚丽
关键词:不锈钢复合板孔洞闭合显微硬度
多层PZT陶瓷自热温度影响因素分析
2025年
多层PZT陶瓷作为压电驱动器的核心组件,其压电性能受自热温度影响,在高交变电压作用下易发生失效。该文从交变电压特性、陶瓷多层结构角度对PZT陶瓷自热温度作用规律展开研究。首先基于扫描电镜下陶瓷断面结构形貌,建立了多层PZT陶瓷细观结构仿真模型;然后搭建了温度测量实验平台,开展陶瓷表面自热温度测量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分析了交变电压幅值、频率特性和陶瓷压电层、死层厚度对陶瓷表面自热温度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陶瓷表面自热温度与交变电压幅值、频率呈近似线性增长;自热温度极值分布在陶瓷表面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温度差值小于3℃;压电层越厚,陶瓷表面自热温度越低;表面自热温度随死层厚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增趋势,且在死层厚度约300μm时达到最低值。该结论为多层PZT陶瓷自热温度调控与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宜亚丽旷庆文陈美宇秦越韩雪艳褚祥诚金贺荣
关键词:多层结构热模拟PZT陶瓷
压下率对不锈钢复合板制备的影响规律被引量:3
2016年
复合界面结合状态直接影响复合板整体质量,界面结合性为复合板质量评价的主要性能指标。为制定保证复合板界面实现良好结合的合理压下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压下率10%、30%、50%下的Q345R低合金钢/316L不锈钢复合板真空热轧复合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对不同压下率下复合板厚度方向上的应力场、应变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实现不同压下率下复合板界面结合性判定,制定合理压下规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压下率<10%时,复合板界面结合处变形不稳定,无法实现良好的结合;随着压下率增大,复合板界面结合状态渐好;当压下率>50%时,复合板界面结合处应力比较均匀,变形稳定,应变分布均匀,变形协调性较好,能够实现良好的界面结合。
金贺荣周永强王志勇宜亚丽
关键词:不锈钢复合板压下率
层间残余应力对带夹层复合板组织性能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利用层间真空涂覆技术在不锈钢复合板间添加充型夹层会产生层间残余应力,在后续热轧成形过程中可能受层间残余应力影响导致复合板组织与力学性能发生变化。不锈钢复合板层间残余应力由充型夹层凝固过程中层间热应力与相变应力共同作用产生,拟通过轧前热处理对层间残余应力进行消除,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制定轧前热处理工艺,通过层间真空压差涂覆、轧前热处理及热轧试验制备消除与未消除层间残余应力的2种不锈钢复合板,利用金相观测、硬度测试、界面能谱扫描及拉伸、剪切等表征及性能测试试验分析层间残余应力对复合板组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基层、夹层、复层组织不变的情况下,消除层间残余应力的轧前处理工艺为加热至400℃,保温3.5h,缓慢冷却;经过轧前处理,层间残余应力消减了96.3%;相较于未消除层间残余应力的复合板,消除层间残余应力复合板轧后夹层应力显著增强,晶粒细化81.7%,同时,消除层间残余应力能够提升复合板剪切强度13.3%、拉伸强度3.9%、断后伸长率4%及夹层界面显微硬度3.5%。研究内容通过消除层间残余应力提升了带充型夹层复合板的整体性能,可为相关铸造成型构件性能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为工艺进一步推广应用拓展了新思路。
金贺荣沈晓龙冯康康张彪宜亚丽赵丁选
关键词:不锈钢复合板
一种复合板六面探伤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板六面探伤装置及方法,其装置包括复合板翻转输送机构和直角坐标机器人探伤机构。复合板翻转输送机构包括复合板翻转180度机构、主动辊子输送机构和可伸缩主动辊子输送机构,其可实现复合板的输送、夹紧和翻转180...
金贺荣刘达
复合板焊接对接柔性支撑平台
本发明公开一种复合板焊接对接柔性支撑平台,其由基座、限位板、支撑台及弹性可调柔性支撑单元组成,支撑台通过25个呈5×5阵列分布的弹性可调柔性支撑单元安装在基座上,弹性可调柔性支撑单元包括两组法兰盘和压盖,压缩、拉伸球头轴...
宜亚丽郭辉栗增杰金贺荣
文献传递
基于虚拟仪器翻车机传动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被引量:1
2006年
基于LabVIEW平台,采用NI数据采集卡开发了翻车机传动系统测试与分析虚拟仪器系统,该系统可完成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存储以及图形显示等功能。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数据处理能力强和易于功能扩展的特点。
金贺荣郑德忠
关键词:三车翻车机虚拟仪器数据采集
翻车机双电机同步驱动自适应控制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翻车机运转过程中要求两个驱动电机同步运行,为了达到较好的同步效果又不影响电机的寿命,以翻车机中两个驱动电机为研究对象,针对翻车机双驱动同步控制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控制算法。用电气控制的方法代替传统的强制同步,通过自适应理论设计控制器。经过自适应律产生的反馈作用来修改主电机和从电机控制器的参数,产生辅助控制量,使两电机的角速度保持一致。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抗干扰性强,收敛速度较快,能够较好地满足被控对象对高精度的要求。
郑德忠陈建伟金贺荣
关键词:翻车机双驱动同步控制自适应理论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