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加平

作品数:55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日照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急性
  • 8篇脑梗死
  • 8篇梗死
  • 7篇神经心理
  • 7篇阿尔茨海默病
  • 7篇测验
  • 7篇磁共振
  • 6篇电图
  • 6篇神经心理学
  • 6篇神经心理学测...
  • 6篇波谱
  • 6篇磁共振波谱
  • 5篇癫痫
  • 5篇脑电
  • 5篇脑电图
  • 4篇蛋白
  • 4篇血管
  • 4篇质子磁共振
  • 4篇质子磁共振波...

机构

  • 54篇日照市人民医...
  • 12篇潍坊医学院
  • 6篇山东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作者

  • 54篇郑加平
  • 15篇董丽华
  • 12篇隋世华
  • 9篇江秀丽
  • 8篇陈燕
  • 8篇王金涛
  • 6篇吴林
  • 6篇迟兆富
  • 5篇秦培森
  • 5篇赵刚
  • 5篇杨芳
  • 5篇王珊珊
  • 5篇辛华
  • 4篇李野
  • 4篇庄茂友
  • 3篇刘庆
  • 3篇陈秀娟
  • 3篇顾法林
  • 3篇王晶
  • 3篇路伟

传媒

  • 6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3篇江苏实用心电...
  • 3篇山东省201...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09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2篇1997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伤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被引量:1
2002年
①目的 观察微创伤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②方法 根据头颅CT平片行筛板三维定位 ,采用锥颅反复碎吸或抽吸 ,生理盐水置换冲洗后放入引流管并注入尿酸氧化酶等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82例 ,并与内科常规方法治疗 82例的效果进行比较。③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70 .73 % ,对照组为 47.56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9.1 0 ,P <0 .0 1 )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第 1 ,7,1 4 ,2 1天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3 .77~ 8.0 2 ,P <0 .0 5)。④结论 微创伤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
庄茂友郑加平王连春秦培森刘庆陈燕
关键词:头颅CT高血压脑出血尿酸氧化酶引流术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50例为确诊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但排除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50例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
杨芳郑加平
文献传递
肝素持续泵入治疗进展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进展性脑梗死临床上比较常见,其特点为发病6h 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仍渐进性加重,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病情进展一般发生在病后1 周内,也有进展期更长者。目前认为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为在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炎的基...
郑加平
文献传递
等频心房分离伴并行交界性心动过速
1997年
1 心电资料 患者男,59岁。反复发作咳嗽、胸闷,气短6年,超声心动图及X线诊断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略)。附图为心电监护图,第一条为异位心动过速,窦性激动被完全抑制,不能辨认出异位节律点发生于心脏的哪一部分,频率90次/min,QRS波形与室上性下传相同。第二条与第三条为2小时后连续记录:P波成对出现,形态相似,前面的P波稍低小,与第五条窦P完全相同。P-P间期1.06s。
顾法林潘广芬吴茂远郑加平
关键词:心房分离交界性心动过速窦性激动QRS波形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房室交界区
心房扑动伴弥漫性心房肌传导阻滞
1997年
1 心电资料 患者女,56岁。1996年5月6日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衰Ⅲ°入院。入院前患者长期间断地自服地高辛,近半月来心慌气短加重,进食少。图A为入院后常规记录:P波消失,代之以f波或F波不易辨认遂作食管导联(Eso),可确认为心房扑动波,频率为260次/min,F-F周期为0.
顾法林潘广芬吴茂远郑加平
关键词:心房扑动心房肌F波P波间期F波食管导联
眼底动脉硬化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眼底血管病变与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白质疏松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病房住院患者或体检者138例,根据磁共振影像,分为脑白质疏松组66例和对照组72例,对所有病人行眼底数码照相分析,应用Scheie法对眼底动脉病变分级,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根据Fazekas量表对脑白质疏松程度进行分级,分析对比不同级别的脑白质疏松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改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数值。结果脑白质疏松组与对照组比较,眼底改变程度、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级别脑白质疏松改变,存在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不同。脑白质疏松轻度改变与中度改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改变与轻、中度改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底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脑白质疏松的存在及严重程度,脑白质疏松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相关性。
赵刚秦培森郑加平杜业亮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脑白质疏松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损害及与扣带回后部和海马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分析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损害程度及与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的关系,探讨其对AD与V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 AD组28例、VD组30例、健康对照组2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进行认知功能评分;采用刺激回波序列进行检测,计算双侧海马和扣带回后部的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NAA/Cr)、肌醇/肌酸(MI/Cr)、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冬氨酸/肌醇(NAA/MI)等的比值;比较各组间认知功能评分和各代谢物比值的差别,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AD组和VD组的Mo CA总分、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高于AD组和对照组(P<0.05);(2)AD组和V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Cr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AD组和VD组扣带回后部的Cho/Cr比值低于对照组;AD组和V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MI/Cr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V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MI比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VD组相比,AD组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Cr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扣带回后部的Cho/Cr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MI/Cr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组和VD组的Mo CA总分、MMSE评分与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NAA/Cr存在正相关(P<0.05),AD组MMSE评分与扣带回后部的NAA/MI存在正相关(P<0.05),而VD组MMSE评分与扣带回后部的NAA/MI无相关性(P>0.05)。结论在认知损害程度方面轻度AD患者与VD患者具有相似性,且认知损害程度与左侧海马、扣带回后部的1H-MRS具有相关性,认知功能评分与1H-MRS结合可作为AD和VD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
刘致利郑加平董丽华隋世华江秀丽王珊珊杨文
关键词:氢质子磁共振波谱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神经心理学测验
血液生物标志物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3年
AD常伴有一种或多种认知域的损伤,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约占老年期痴呆的60%~80%。《2022年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AD及其他痴呆病人人数约为1314万,约占全球数量的25.5%,已经成为导致中国居民死亡的第五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1])。AD的典型病理学表现为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沉积形成神经炎性斑块、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以及神经元缺失等^([2])。
董丽华李加梅郑加平雷小晶
关键词:神经原纤维缠结痴呆病人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期痴呆生物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
1例大脑直窦血栓形成病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病例报告:青年女性(36 岁),因'言语不能、四肢乏力3 天'入院,既往体健,妊娠3 月余,近半月反复恶心、呕吐,入院前已行人工流产术,其母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史,其妹妹曾患肺栓塞.患者于3 天前晨起突然出现言语不能,能听...
吴林郑加平
动态脑电图预测癫痫复发的危险性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应用动态脑电图检查首次出现痫性发作患者78例,随访2年,记录有无再次复发。结果首次癫痫发作后34例(43.6%)2年内有第2次发作,其中异常脑电图表现者25例(60.0%)复发,而正常脑电图表现者9例(25.0%)复发,痫性发作类型并非是复发的重要决定性因素。认为首次癫痫发作后动态脑电图正常患者复发率低,而且应用动态脑电图能够帮助判断个体复发危险。
郑加平邬晋基陈秀娟秦培森苏贻文陈燕
关键词:动态脑电图痫性发作复发风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