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胸腹水中免疫抑制细胞功能状态的探讨 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观察了27例癌性胸腹水中肿瘤相关性淋巴细胞(TAL)的白细胞间介素2(IL-2)产生能力并与结核患者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TAL产生IL-2明显低于结核组;加入8%的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TAM)可抑制TAL的IL-2产生而结核组中需加16%的巨噬细胞才有抑制作用;消炎痛可逆转这种抑制。TAL可抑制PBL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作者认为癌性渗出浓淋巴细胞功能降低与抑制性淋巴细胞的存在及TAM抑制活性增强有关。TAM的抑制作用似主要通过释放PGE而实现。 季军 袁定东关键词:癌性胸腹水 消炎痛 IL-2 TAM 癌性与结核性胸腹水中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产生IL—2能力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 1990年 为比较肿瘤免疫与炎性免疫有无本质区别,本文观察了14例癌性胸腹水中单个核细胞(MN C)亚群分布状态,同时检测了胸腹水中淋巴细胞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产生白细胞介素I(IL—2)的能力,并与8例结核性胸水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与结核相比,癌性胸腹水中含有大量OKM_1^+的巨噬细胞及较多的T_8^+细胞,而T_4^+细胞则明显低于结核性胸水。癌性胸腹水中淋巴细胞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IL—2产生能力均明显低于结核性胸水者,提示癌性胸腹水中的淋巴细胞处于功能受抑制状态。对癌性胸腹水淋巴细胞功能抑制的机制也进行了讨论。加入自身胸腹水后,结核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2产生能力均有所降低,提示结核性胸水中可能含有某种抑制性因素。而癌性胸腹水中的淋巴细胞加入自身胸腹水后,对PHA刺激的增殖反应及IL—2产生能力有的升高,有的降低,且这种升高或降低随胸腹水比例的变化而变化,提示癌性胸腹水中可能既含有抑制性因素,又含有刺激性因素。 刘华 袁定东 李恒力 赵文室关键词:癌性胸腹水 结核性胸腹水 恶性肿瘤患者胸腹水中巨噬细胞的功能观察——细胞毒性作用、白细胞介素1产生的能力 1989年 为探讨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在体外研究了20例癌性胸、腹水中巨噬细胞(Mφ)的功能,包括 IL-1的产生和对人肺癌细胞系PGT 的细胞毒作用,用12例结核性胸水中之 Mφ作为对照。实验表明:TAM 的IL-1产生能力及细胞毒作用均较结核性胸水 Mφ为低;LPS、IFN 或消炎痛可增强 TAM 的此等功能;患者自身胸、腹水于高浓度时(≥12.5%)抑制而于低浓度时(6.35%)增强此等 TAM 功能。实验提示 TAM 中抑制性 Mφ增多、一些 TAM 处于未活化状态和癌性积液中存在的某些其它抑制因子均可能与 TAM 功能降低有关. 陈秋艳 袁定东关键词:巨噬细胞 胸水 多抗甲素对小鼠S180实体瘤生长的影响及其抑瘤机制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6 1989年 多抗甲素是我国首创的甲型链球菌抗癌制剂。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证明该药具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机制不甚明了。本文用小鼠S180实体瘤对多抗甲素抑制肿瘤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多抗甲素确有抑瘤作用。多抗甲素可激活Mφ,使其呈现典型的活化特征,活化Mφ在体外粘附及杀伤瘤细胞能力增强:用药后瘤周浸润的Mφ数目增多,肿瘤出血坏死更为显著;提示在多抗甲素抑瘤效应中活化的Mφ起着重要作用。实验结果还提示多抗甲素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及宿主的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在本实验的抑瘤效应中并无实际意义。 朱小燕 袁定东关键词:多抗甲素 抗癌剂 肉瘤 小鼠 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相互关系的电镜研究 1992年 对12例不同部位癌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与瘤细胞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电镜研究。发现有少数淋巴细胞以多种方式和瘤细胞相接触。与淋巴细胞接触的瘤细胞有些出现了破坏性改变,这些改变符合细胞自谢(Apoptosis)变化。此等结果表明,有些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內对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被杀伤瘤细胞的主要死亡形式为自谢。然而由于和瘤细胞接触的淋巴细胞极少,浸润淋巴细胞在肿瘤局部的杀伤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马运国 袁定东关键词:肿瘤组织 淋巴细胞 电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