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安胜

作品数:78 被引量:19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1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3篇心脏
  • 21篇手术
  • 21篇体外循环
  • 21篇外循环
  • 20篇停跳
  • 20篇不停跳
  • 18篇动脉
  • 18篇心脏不停跳
  • 13篇心脏移植
  • 12篇冠状
  • 12篇冠状动脉
  • 11篇外科
  • 10篇胸腔
  • 10篇胸腔镜
  • 10篇非体外
  • 10篇非体外循环
  • 8篇主动脉
  • 8篇供心
  • 7篇动脉搭桥术
  • 7篇心肌

机构

  • 41篇广西壮族自治...
  • 28篇广西中医药大...
  • 9篇广西医科大学
  • 9篇广西中医药大...
  • 5篇武汉大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上海市胸科医...
  • 1篇南宁市第二人...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解放军181...
  • 1篇安县人民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78篇莫安胜
  • 38篇林辉
  • 24篇梁胜景
  • 22篇温昭科
  • 18篇贺榜福
  • 18篇李香伟
  • 16篇周一凡
  • 11篇龙小毛
  • 10篇卢昌超
  • 10篇冯志强
  • 8篇韦懿桐
  • 8篇黄爱兰
  • 8篇罗玉忠
  • 8篇吴军
  • 6篇莫绍雄
  • 6篇陆卫军
  • 6篇温绍科
  • 6篇杨小平
  • 4篇顾超琼
  • 4篇银世杰

传媒

  • 12篇微创医学
  • 7篇广西医学
  • 7篇广西医科大学...
  • 5篇右江民族医学...
  • 4篇中国临床新医...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中华腔镜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大众科技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当代护士(上...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被认为是一种较好的心脏手术技术,该技术不仅被用于心脏手术的心肌保护,还被用于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同时这项技术也被引进了心脏移植的领域。但是这项技术很少得到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为方便同行了解和掌握此项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本文就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肌保护做一综述。
莫安胜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手术,患者均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全麻后侧卧位单肺通气,取腋中线第7肋间为胸腔镜观察孔,在腋前线第4肋间作一长约2 cm的切口为操作孔.结果 1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肺大疱胸腔外缝扎及胸膜摩擦固定术,手术时间45~60 min,出血量10~60 mL,平均30 mL;术后3~5 d全部顺利恢复出院,无术后血胸、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随访1个月至1年无复发病例.结论 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肺大疱胸腔外缝扎技术是一种简单、微创、经济的自发性气胸胸腔镜治疗方法.
莫安胜罗玉忠杨小平莫绍雄吴军韦懿桐郭艺贞何姿
关键词:电视胸腔镜肺大疱缝扎自发性气胸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运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高危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6月,运用IABP治疗69例高危冠心病患者的经验。结果在IABP辅助下,有43例患者接受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14例进行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保守治疗12例。52例好转或痊愈;病死17例,其中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前死亡6例。结论IABP可为高危冠心病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如PCI和CABG,赢得有效时机,并提高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手术成功率。
温昭科莫安胜陆卫军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冠状动脉疾病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探索被引量:3
2023年
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顶端,是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释放人才红利的主要途径,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作为较新的研究生种类,自2015年开始执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培养模式。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仅要具有临床实践能力,还要具有科研能力。然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很难有完整的时间集中上课,这给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带来了挑战。旨在探索通过改变理念、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参与本科教学以及利用周末参与动物实验的方式进行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从而提高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莫安胜林连芳陈琳
关键词: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体会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24例病人住院期间无死亡,无并发症,全部顺利出院。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莫安胜杨小平罗玉忠莫绍雄吴军韦懿桐冯志强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心悸
非体外循环搭桥先作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吻合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下优先吻合桥血管近端作"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0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先吻合桥血管近端作"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进行分析。若术中左乳内动脉适合搭桥至前降支,则先将其与前降支进行吻合,然后再作"序贯式"搭桥。结果:手术时间为(151.23±31.38)min。桥血管吻合数目共135个,2~5个/例,平均(3.38±0.64)个/例,其中搭2支血管桥的共3例,均为静脉"序贯式"吻合桥。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余痊愈。结论:非体外循环先作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吻合搭桥,可避免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的弊端及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静脉"序贯式"血管桥每完成一个吻合口,即恢复该部位的心肌血供,可极大地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状态。
温昭科林辉李香伟龙小毛莫安胜卢昌超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
累及升主动脉的多发溃疡的腔内治疗二例
2015年
例1 患者男,52岁。严重胸痛2h于2013年4月3日入院。增强CT诊断为“主动脉多发穿透性溃疡。”既往患冠心病、高血压多年。入院后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1个月后复查CT,提示溃疡增多,并加深。
张学民高鹏莫安胜孙占国何长顺张小明
关键词:穿透性溃疡升主动脉腔内治疗多发症状缓解入院后
外科基本技能教学之条理性与打结技术要领被引量:4
2012年
外科基本技能是外科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手术是外科诊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手术既是一种治疗,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手术台上任何一丁点儿的疏忽都有可能牺牲一个病员的生命。所以,高等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重视外科基本技能的教学,严格要求学生动作规范准确,理解每一个操作的要点,避免动作的随意性,尽量达到临床住院医生的要求,鼓励学生灵活地将各种基本操作融合于模拟手术中。但作者发现,因为教师的层次、经验不同,故外科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尤其是打结的问题比较突出。现结合我们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对这些问题作一阐述并提出改进。
莫安胜
关键词:教学外科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技术改进──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式”吻合术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贳式”吻合技术住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中应用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56例患者行OPCABG术中采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式”吻合术:先行带蒂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若使用游离桥血管则先与升主动脉吻合,再与左前降支吻合。然后用大隐静脉或桡动脉进行“序贯式”吻合搭桥。结果与左前降支吻合的桥血管:带蒂左乳内动脉49支,游离左乳内动脉1支,桡动脉4支,大隐静脉2支。采用大隐静脉进行“序贯式”吻合:4个吻合口(包括近端吻合口)32例,3个吻合口15例。桡动脉进行“序贯式”吻合:4个吻合口2例,3个吻合口7冽。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单桥5支。总搭桥207支,平均3.7支/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54例随访2~70个月,无新发心绞痛,无死亡病例。结论应用先吻合桥血管近端的“顺行序贯式”吻合技术,可使OPCABG更简便、安全、有效,更有益于多支病变患者,尤其是急危重症的冠心病患者。
林辉温昭科李香伟莫安胜龙小毛周一凡
关键词:吻合术非体外循环
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时行主动脉瓣或联合瓣膜替换术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同时行主动脉瓣置换或联合瓣膜置换术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技术,对73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另外2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然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主动脉瓣或联合瓣膜替换,1例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和主动脉瓣替换。有8例患者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结果: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1例术前辅助呼吸I、ABP+OPCABG者死亡。结论: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简便、安全、损伤轻、并发症少;同时行心瓣膜置换避免心脏停跳,极大程度地减少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并发症。
林辉温昭科李香伟贺榜福梁胜景莫安胜
关键词: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主动脉瓣置换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