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书田
- 作品数:79 被引量:683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水利工程更多>>
- 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构造演化被引量:15
- 2004年
- 大别—苏鲁是世界上超高压 (UHP) ( >2 .7GPa)和高压 (HP)变质岩石出露最为广泛的地区。通过区域研究 ,尤其是在选择的 30多个关键位置上不同尺度构造记录的深入观察 ,结合已有的可利用的变质、热事件及同位素年代学资料分析 ,揭示出它们曾遭受过一个复杂的从深俯冲到折返构造演化历程 ,识别出 5个主要的构造变质事件 :( 1)由块状榴辉岩中发育的微弱面理和线理所代表的第 1期变形变质事件 (D1) ;( 2 )面状榴辉岩中发育的含拉伸线理的透入性主面理、中小型鞘状褶皱及网络状韧性剪切带 ,代表第 2期构造变质事件 (D2 ) ;( 3)第 3期变形事件主体发生于麻粒岩 /角闪岩相后成合晶形成之后 ,主要构造记录是区域性陡倾斜面理及不均一置换的成分层、榴辉岩透镜体及布丁群、面理内褶皱、网状韧性剪切带系统以及减压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和含榴花岗质岩石组构 ;( 4)区域性的碰撞期后地壳韧性薄化及剪张作用 (D4)形成缓倾斜角闪岩相主面理及线理、穹状及弧形构造和多层韧性拆离带 ,它们主导了现今观察到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区域构造几何图像 ;( 5 )第 5期构造热事件 (D5)表现为不均一断块抬升、红色沉积盆地发育及大规模的岩体和岩脉就位 ,代表造山晚期的构造揭顶及坍陷作用 。
- 索书田钟增球周汉文游振东
- 关键词:大陆深俯冲折返
- 造山带的网结状构造样式被引量:11
- 1993年
- 网结状构造样式是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为线状强应变带与夹持其间的透镜状弱应变域规律组合格式。这种网结状型式在几何学上具有尺度不变性,并具三维特征,理论分析和实际观察指出,这种网结状构造样式,是在应变软化作用及变形分解作用控制下递进发育而成的,而造山带地壳结构的不均一性、组成造山带岩石的流变学特征以及变形物理环境,又是控制应变软化及变形分解作用的主要因素。
- 索书田
- 关键词:地体造山带
- 河南省嵩山区五佛山群内的砂岩岩墙及构造解释被引量:4
- 2004年
- 河南省嵩山地区中—新元古代五佛山群沉积岩中发育几百条砂岩岩墙、砂岩岩脉和砂岩岩床 ,形成一个壮观的砂岩岩墙群。它们的地质关系、几何学、组成和结构特征显示 ,其母源层是骆驼畔组含砾中粗粒砂岩及中细粒砂岩 ,主要是在五佛山群重力滑动构造发育过程中 ,准稳定的骆驼畔组砂岩经液化及流体化 ,由上向下注入到下伏的葡峪组页岩等岩层内断层、裂隙和节理中形成的。砂岩岩墙群的发育证明 ,五佛山群区域变形时 ,其整个地层序列的岩石虽已具有一定强度 ,可形成较规律性的重力滑动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图像 ,但是 ,总体尚未完全固结成岩。因此 ,五佛山群复杂的阿尔卑斯型构造属于软沉积变形 ,在中朝克拉通尺度上 。
- 索书田闻立峰
- 黔西南构造与卡林型金矿研究
- 王砚耕索书田张明发候光久王琨罗考恒王筑生
- 该项成果论述了黔西南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样式与变形图象、构造演化及地球动金矿床地质特征,主要控制因素与时空分布规律,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重视野外调查并与区调和矿产勘查相结合,以新的思维去认识和分析各探索它们的规律。用联系...
- 关键词:
- 关键词:金矿成矿模式西南部
- 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建议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提出了加强变质岩区中大比例尺填图工作中构造研究的五条建议,主要包括正确理解和运用构造解析方法,学习现代构造理论,深刻认识地壳流变学分层性、变形分解及各种面线构造的物理意义.指出了当前对一些变质岩构造概念理解上的错误倾向.强调构造解析的目的是建立构造热事件过程中岩石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和流变学模式,因之,变形岩石流变学和变形物理条件的详细观察研究,是极为重要的.
- 索书田游振东
- 关键词:变质岩填图大比例尺
-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岩石学与构造学
- 索书田桑隆康韩郁菁游振东钟增球
- 《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岩石学与构造学》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该项造及造山带理论为指导,系统地阐述和讨论了大别山前寒武纪变质地体造学特征,包括地壳结构和组成,沉积和火山作用的古构造背景,高压岩矿物岩石学和变质作用P...
- 关键词:
- 关键词:地体高压变质带缝合带
- 大别—苏鲁造山带中朝与扬子克拉通三叠纪碰撞缝合带位置究竟在何处?被引量:2
- 1999年
- 通过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共同研究,证明了大别—苏鲁造山带内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是世界上出露最好、规模最大的超高压—高压变质带,而且主要是在三叠纪(240~210Ma)中朝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间陆—陆碰撞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三叠纪碰撞缝合带的位置则是最为...
- 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
- 关键词:造山带三叠纪
- 东秦岭造山带核部的韧性剪切系统被引量:4
- 1990年
- 在东秦岭造山带核部已识别出3套韧性剪切系统,即元古代近水平韧性剪切系统、军马河—马蹄湾韧性推覆剪切系统及网结状走滑型韧性剪切系统。由它们所代表的线性强应变带与包容其中的透镜状弱应变域的规律组合、是造山带核部的基本构造样式。对各韧性剪切系统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特点、岩相学和显微构造特征以及形成环境和发育序列的研究表明,它们代表了东秦岭造山带核部形成和演化过程中在不同尺度上的构造软化带或应变局部化带。
- 钟增球索书田游振东韩郁菁
- 关键词:造山带核部韧性东秦岭
- 大别-苏鲁区超高压—高压变质带形成与折返
- 索书田钟增球游振东
-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大陆碰撞造山带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极低级变质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2
- 1998年
- 只有10余年研究历史的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对低温矿产的形成、环境保护、许多地质构造学关键问题的解决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国外主要运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对微细矿物的结构、成分进行分析,获得矿物组合、粘土矿物的结晶度、多型、混层比、b0值等以及有机质参数、流体包裹体等信息作为判断极低级变质作用的依据。中国对极低级变质研究刚刚起步,文中介绍了一些学者对内蒙、右江、新疆、北京、台湾等地区所作的一些研究工作。
- 毕先梅索书田莫宣学张继军
- 关键词:变质作用变质岩矿物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