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麻醉
  • 4篇手术
  • 4篇芬太尼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胸腔
  • 2篇胸腔镜
  • 2篇异丙酚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
  • 2篇瑞芬太尼
  • 2篇腔镜手术
  • 2篇下肢
  • 2篇下肢骨折
  • 2篇联合麻醉
  • 2篇老年
  • 2篇骨折
  • 2篇腹腔
  • 2篇腹腔镜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武警陕西总队...
  • 1篇西安高新医院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3篇童华
  • 5篇李小刚
  • 4篇景桂霞
  • 3篇赵新京
  • 2篇李爽
  • 2篇李欣
  • 2篇盖毅文
  • 2篇朱宇麟
  • 2篇周荣胜
  • 2篇郑少华
  • 1篇刘齐宁
  • 1篇韩华
  • 1篇罗遥
  • 1篇朱帅
  • 1篇何华
  • 1篇刘学宁
  • 1篇肖颖
  • 1篇何平
  • 1篇陈宁
  • 1篇官彬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西北药学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丙酚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调控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研究
2019年
目的探讨异丙酚通过Rho/Rock信号通路调控大鼠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机制。方法 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双肺通气组(TLV组),单肺通气组(OLV足),单肺通气+异丙酚组(D组),单肺通气+异丙酚+法舒地尔组(DL组)。对各组大鼠血清血清TNF-α、IL-6及IL-10含量及肺组织RhoA及Rock2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D组和DL组大鼠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TLV和OLV组,IL-10水平高于TLV和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组血清TNF-α、IL-6水平低于D组,IL-10水平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DL组大鼠W/D及BALF总蛋白水平低于TLV和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和DL组大鼠RhoA和Rock2蛋白含量低于TLV和OL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组大鼠RhoA和Rock2蛋白含量水平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能够有效缓解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炎性反应,同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Rho/Rock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朱帅官彬周艳楠童华
关键词:异丙酚RHO/ROCK信号通路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容量管理
2006年
目的探讨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循环变化和容量管理。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择期行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患者64例,术中记录各时段出血量、尿量及补液种类、补液量,监测血流动力学、血气、生化指标、凝血机能、血糖和体温变化等。结果血流动力学在无肝期和新肝早期变化显著(P<0.01),pH值和碱剩余(BE)值也有显著变化(P<0.05或P<0.01),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由于术中不断及时调整纠正变化不大。结论非转流经典原位肝移植术时机体循环变化和内环境紊乱较为显著,术中容量管理十分重要。应选择合适液体合理补液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相关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尽可能避免发生与容量相关的并发症。
罗遥肖颖景桂霞刘学宁童华
关键词:经典原位肝移植麻醉血流动力学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及应激状态的影响被引量:47
2019年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状态、辅助T细胞因子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骨折手术并实施全麻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95例,根据其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维持麻醉组(舒芬太尼组)46例,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维持麻醉组(联合组)49例。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时刻监测两组患者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在麻醉维持中及麻醉苏醒期应激状态指标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胰岛素(FIns)的变化,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手术完成24h后,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内啡肽(β-EP)、P物质(SP)及辅助T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HR、SpO2、MAP和舒芬太尼组患者的SpO2在麻醉过程中变化程度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组患者T2、T3的HR和MAP与其T0时差异显著,且显著高于联合组T2、T3时HR和MAP,差异具有统计学差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应激指标Cor、E、FIns及HOMA-IR水平均显著高于麻醉维持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苏醒期血清应激指标Cor、E、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联合组患者手术后24h辅助T细胞因子IFN-γ水平显著高于舒芬太尼组,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后24h血清疼痛介质NO、β-EP、SP水平均显著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4h血清疼痛介质NO、β-EP、SP均显著低于舒芬太尼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可稳定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
童华王庭辉王欣路吴涛李爽
关键词:舒芬太尼下肢骨折全麻
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预防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心血管副反应的效果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 观察尼卡地平和艾司洛尔联合应用预防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方法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A组 )和联合用药组 (B组 ) ,每组 30例 ,患者均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诱导用药依次静脉注射芬太尼 2 0 μg/kg ,依托咪酯 0 3mg/kg ,维库溴铵 0 15mg/kg ,A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3ml;B组静脉注射尼卡地平 10 μg/kg和艾司洛尔 0 5mg/kg,分别记录给药前 (基础值 ) ,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前 ,插管即刻 ,插管后 1,3,5min时的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 ,并在给药前和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 3min ,抽取血标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管紧张素Ⅰ (AⅠ )、血管紧张素Ⅱ (AⅡ )和皮质醇浓度 ,用试纸法测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静脉注射诱导药后SBP ,DBP ,MAP和HR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在插管即刻、插管后 1,3,5min时 ,A组较诱导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B组较诱导前轻度增加 (P >0 0 5 ) ,明显低于A组同期水平 (P <0 0 5 )。AⅠ、AⅡ、皮质醇和血糖水平 ,A组较诱导前显著增高 (P <0 0 5 ) ,B组轻度增加 (P >0 0 5 ) ,且明显低于A组同期水平 (P <0 0 5 )。结论 在全麻诱导双腔气管导管插管时 ,尼卡地平 10 μg/kg和艾司洛尔 0
刘齐宁何华赵新京朱宇麟童华
关键词:气管导管尼卡地平艾司洛尔心血管副反应静脉注射目的观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1
2017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5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LPSB),每组各79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LPSB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维持时间、疼痛感觉评分和并发症的发生状况。结果:CSEA组和LPSB分别有1例和3例患者因局部麻醉失效而需全身麻醉;LPSB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均显著晚于CSEA组,但其维持时间显著长于CSEA组,患者疼痛感觉评分低于CSEA组(P<0.05)。结论:与腰硬联合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为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提供有效的单侧麻醉,且安全性高,可作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首选麻醉方案。
廖华山姚喆霍红艳何平童华
关键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下肢骨折老年患者
异丙酚咪唑安定联用麻醉实施腹腔镜手术
2000年
赵新京陈宁盖毅文童华徐书俊薛顺安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联合麻醉
血液稀释和控制性降压用于切除面部复杂性巨大血管瘤1例被引量:1
2002年
赵新京景桂霞童华
关键词:肿瘤切除术血液稀释控制性降压
麻醉头位固定架
本发明公开了麻醉头位固定架,包括拆装机构、支撑杆、导向孔、定位机构、夹紧机构、限位机构、定位孔,该麻醉头位固定架,医护人员先使用该装置限位功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限位处理,后使用该装置的定位功能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定位处理,再使...
李小刚童华孙志龙周荣胜
文献传递
帕瑞昔布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特耐)联合曲马多镇痛对肺癌患者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围术期疼痛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术前30min静注特耐40mg,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特耐20mg和曲马多2mg/kg;C组术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4mL,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2mL和曲马多2mg/kg。两组麻醉诱导与维持均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记录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瑞芬太尼用量等资料。记录苏醒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分别在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6、12、24h抽血,测定血清IL-6、IL-8含量。在术后15min、1、2、4、8、12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C组在拔除气管导管即刻、拔管后5、10min的HR和MAP显著高于P组(P<0.05);C组在术后6、12、24h血清IL-6、IL-8含量较术前显著升高,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应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可减少术中镇痛药用量,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能有效抑制术后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无明显不良反应。
李小刚童华周荣胜朱宇麟景桂霞
关键词:帕瑞昔布曲马多肺叶切除术胸腔镜疼痛
不同麻醉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咪达唑仑用于ICU患者治疗过程中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行冠状动脉手术和(或)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试验组39例。试验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麻醉。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麻醉效果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镇痛作用。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开始时间至减药时间、麻醉开始时间至拔管时间、拔管时间至ICU出院时间和麻醉开始时间至ICU出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过程及麻醉后战栗、疼痛、心动过速、呼吸功能不全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手术开始20 min及拔管时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手术开始20 min以及拔管时试验组的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麻醉诱导后2 min、气管插管后2 min、手术开始20 min以及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治疗患者在麻醉的过程中,相比于使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较快,持续时间较短,镇痛作用较好,能够在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挥良好的镇痛、镇静效果。
童华李小刚郑少华李欣
关键词:瑞芬太尼咪达唑仑重症监护病房麻醉镇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