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滨
- 作品数:73 被引量:289H指数:9
-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更多>>
- 高龄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一例
- 2024年
- 病人,女,82岁。既往冠心病、肝硬化病史多年。因左髋关节翻修并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感染于2020年9月2日入院。病人23天前因髋关节假体松动并脱位(图1)行翻修术,术中致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术后拍片发现(图2);给予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钢丝捆绑术(图3);7天后出现感染。体格检查:精神差,大腿外侧可见一长约40 cm的手术切口,皮温高,远近端各有一约5~8 cm切口裂开,远端切口可见稀薄脓液流出,钢板外露(图4A)。
- 褚风龙杨倩倩李文卓李京玉贾代良王海滨
- 关键词:髋关节翻修假体周围骨折
-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损伤脊髓bFGF的影响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02年
- 张卫红王丹刘书成王巧菊王海滨
- 关键词:BF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急性脊髓损伤
- 3种关键血液生化指标对肢体坏死性筋膜炎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WBC、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对肢体坏死性筋膜炎(NF)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3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35例肢体NF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入院时WBC、CRP、Scr检测数据。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22)和死亡组(n=13),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N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指标预测NF预后的价值。结果35例NF患者死亡13例,存活22例,病死率37.14%。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性别、年龄、红细胞(RBC)、血小板(PLT)、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WBC、CRP及Scr指标中,仅WBC[(12.53±3.76)×10^(9)/L,(20.69±7.83)×10^(9)/L]、CRP水平[(112.99±20.34)mg/L,(152.81±47.35)mg/L]及Scr水平[(97.19±20.19)μmol/L,(136.81±40.5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3,2.88,3.2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水平的WBC(OR=0.706,95%CI:0.505~0.987)、CRP(OR=0.953,95%CI:0.911~0.997)及Scr(OR=0.953,95%CI:0.909~0.999)均为N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WBC、CRP及Scr预测NF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1(95%CI:0.773~0.990,P<0.01)、0.776(95%CI:0.596~0.956,P<0.01)、0.790(95%CI:0.608~0.973,P<0.01),3项联合检测的AUC为0.951(95%CI:0.875~0.996,P<0.01)。结论WBC、CRP及Scr水平是影响肢体N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NF患者预后的血液生化指标。
- 孙法同李笑颜赵键高肇篷章旭吕琳王海滨贾代良
- 关键词:筋膜炎坏死性预后血液指标
- 不同术式治疗有移位的髌骨骨折远期疗效分析
- 1998年
- 目的 本文通过与传统手术方法比较固定效果及功能康复情况,讨论了改良AO张力带钢丝固定的适应症及优点。方法 传统手术方法(环形、横U形、竖U形钢丝丝线缝合),下极髌骨切除、髌骨全切除,改良AO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 改良AO张力带钢丝固定104例,优良率88.5%,其他术式92例,优良率55.5% ̄75.5%,平均60.9%,P〈0.05。结论 传统治疗法往往遗留膝部疼痛及伸屈膝功能障碍。
- 张茂顺王海滨
- 关键词:髌骨骨折外科手术张力带
- 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腹膜后血肿1例
- 2023年
- 腹膜后血肿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多见于交通事故伤、高处坠落伤、医源性损伤等,初始症状不典型,随着血肿逐渐增大,症状逐渐明显、加重。腹膜后血肿发生后若处理失当,往往会导致较为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腹膜后血肿出血点不容易确定,尤其存在活动性出血时,往往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给临床诊疗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21-02诊治的1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腹膜后血肿,期间采取支持治疗、血管造影、介入栓塞等综合诊疗措施,最终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 章旭胡晓丹李文卓韩秀国王海滨贾代良
- 关键词:腹膜后血肿创伤介入手术
-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血生化监测分析
- 2005年
-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血生化监测分析,探讨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结果。方法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人血生化指标的分析,了解糖尿病对骨质疏松的加重程度,探讨其治疗。结果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病人血生化指标与其临床治疗效果有关,而且呈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对骨质疏松症病人的血生化等矿物质的代谢有关,而且与钙调激素有关,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监测有重要作用。
- 王海滨随萍李瑞英
- 关键词: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血生化监测分析
- 两种入路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和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67例患者。其中,35例采用后外侧入路,32例采用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随访12个月以上,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AOFAS评分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但两组间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组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延长改良后内侧入路可提供更好的术野范围,对后Pilon骨折进行直视下复位,可减少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提高复位质量。
- 张钦明吴彬褚风龙韩亮王海滨
- 关键词: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支撑钢板
- 基于难复与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制定基于难复与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为术前预判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难易程度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3月收治的244例闭合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116例,女128例;年龄45~100岁,平均77.9岁。致伤原因:摔伤190例,交通事故伤36例,砸伤13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4 d,平均3.6 d。根据国际内固定研究协会/美国骨创伤协会(AO/OTA)分型标准:31-A1型38例,31-A2型160例,31-A3型46例。根据术中闭合牵引复位是否困难,将患者分为易复位组和难复位组;结合文献以及两组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制定基于难复与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由2名未参加手术的医生根据该分型标准对244例患者骨折进行分型,预判骨折复位难易程度,并与实际术中复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44例患者根据术中骨折复位情况,分为难复位组80例(32.79%)、易复位组164例(67.21%)。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资料及特点,制定基于难复与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骨折分为难复性及易复性两大类,难复性分为Ⅰ~Ⅴ型,其中Ⅲ型分为4种亚型;易复性分为Ⅰ、Ⅱ型。与术中实际评价结果比较,医生基于自定的骨折分型标准评定总准确率为81.15%(198/244),其中难复性骨折准确率为65.74%(71/108),易复性骨折为93.38%(127/136)。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5个月,平均17.6个月。除2例感染死亡外,其余骨折均愈合。结论基于难复与否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能在术前准确判断易复性骨折,大部分难复性骨折能以扩大范围的方式做出正确预判,但其临床有效性仍需进一步明确。
- 赵益峰朱凤华常庆华刘继恒张瑞宋富强褚风龙宰庆书郭伟杨现伟石强张锋王海滨姜振
-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标准
- 载抗生素硫酸钙联合骨搬运治疗开放性骨折和骨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从骨缺损传统治疗方法、骨搬运的应用、载抗生素硫酸钙的应用及优缺点方面进行总结载抗生素硫酸钙联合骨搬运治疗开放性骨折及骨感染的研究进展,载抗生素硫酸钙联合骨搬运技术能够较好地治疗骨感染及骨缺损,未来需要更多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该并发症防治措施,并评估获得的临床效益。
- 蒋新港高肇篷常波王海滨
- 关键词:骨感染骨缺损
- 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
- 2024年
- 骨折不愈合是骨折的严重晚期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生理功能,造成患者巨大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而且增加了医疗保健压力。手术治疗仍是目前骨折不愈合治疗的“金标准”方法,通过固定和骨移植可以提高骨折部位的机械稳定性,改善局部生物环境,从而促进骨折愈合。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日益突出,其可有效刺激骨痂生成,且并发症发生少。该文就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诊断及预测、手术治疗、生物制剂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刘力蔣新港常波高肇篷王海滨
- 关键词:骨折不愈合外科手术生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