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娟
- 作品数:47 被引量:33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概率定量评价——以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例被引量:2
- 2024年
- 四川盆地西南部(以下简称川西南部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属于远源次生气藏,不同构造天然气富集差异性大,成藏主控因素不清。为此,基于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分析,对比了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7个含气构造的成藏差异性,明确了成藏主控因素,在综合考虑控制致密砂岩气成藏差异性的各类地质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的定量评价方法,并预测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沙溪庙组天然气储量丰度。研究结果表明:(1)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气藏,天然气均源自下伏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不同含气构造在天然气组分、储层特征、输导保存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2)烃源岩排烃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断—盖配置决定了天然气富集层系,断—储耦合控制着天然气聚集效率,储层品质决定了天然气富集规模;(3)烃源岩排烃能力指数、源—储距离指数、储层物性指数、储层厚度指数、断—盖耦合类型指数及断—储配置类型指数可作为评价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指标,提出的远源致密砂岩气成藏概率指数(HAI)可用于该地区远源致密砂岩气地质储量预测。结论认为,HAI与储量丰度具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并预测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HAI值为0.53,沙溪庙组气藏的储量丰度为1.32×10^(8)m^(3)/km^(2),提出的天然气成藏定量评价方法准确度较高,为川西南部地区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开发指明了方向。
- 吕雪莹李小刚王小娟杨田杨田陈双玲潘珂朱德宇杜璐露
- 关键词:成藏主控因素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有利勘探区
- 四川盆地天府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砂岩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取得持续突破,展示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砂岩储层致密导致“甜点区”分布复杂,特别是对储层致密化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的规模效益开发。为此,以四川盆地天府气田沙溪庙组一段(以下简称沙一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物性测试、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地球化学测试等多种资料,系统表征了致密砂岩储层的物质组成、储集物性、成岩作用等特征,并探讨了储层致密化机理,最后结合油气成藏期次,明确了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沙一段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发育少量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0.82%~17.48%,平均孔隙度为10.09%,渗透率为0.0001~632.4200 mD,平均渗透率为5.4200 mD,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局部发育长石溶孔和浊沸石胶结物溶孔;(2)沙一段压实作用以弱—中等为主,绿泥石包壳广泛发育,浊沸石呈基底式、孔隙式和颗粒交代状等多种形式胶结,方解石呈基底式和孔隙式胶结,溶蚀作用以长石溶蚀和浊沸石溶蚀为主;(3)沙一段发育3种类型的致密储层,第一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早期强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二种致密储层是在压实作用基础上晚期胶结作用下形成的;第三种储层现今并未致密,但是早期的压实胶结作用导致储层曾经致密,后期溶蚀作用改善储层物性。结论认为:(1)该区沙一段储层具有一期成藏特征,发生在距今88~68 Ma,第一种和第三种致密储层不能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第二种致密储层可以发生有效的油气充注;(2)该区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的耦合关系控制了天府气田简阳区块的天然气相对富集程度。
- 王小娟张少敏庞小婷杨曦冉李晓芳葛新锐蔡来星杨田
-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油气充注
- 天府气田简阳区块致密砂岩气藏沙一段储层精细描述——以Y3平台为例
- 天府气田简阳区块先导试验区Y3大平台多砂组丛式井部署总井数11口,区内砂体纵向上叠置、平面上广覆式分布,储层厚度大、含气性好,然而研究区储层分布复杂且认识程度低、渗流特征认识不清,钻井纵横向产能差异较大,产能主控因素尚不...
- 李兰吴长江王小娟
- 关键词:沙溪庙组致密气藏
- 一种规模序列法中对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改进的取值技术及应用实例
- 2025年
- 规模序列法基于Pareto定律,有效获取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的取值长期以来是该方法应用中的关键及难点,并制约了该方法的应用成效。通过求取已发现油气资源规模比,利用已发现油气资源可能具有的规模序列号,构建了一种对k的优化取值技术,主要包括:以资源规模序列号与k为坐标轴建立坐标系,根据已发现油气资源规模比做数据交汇,当不同规模比下的交汇数据点近似位于垂直于k轴的直线上时,该直线与k轴的交点即为k的一个解;进一步提出了在获取k及规模序列解集后,对解集进行优选定解的原则,以满足油气资源评价需求。对已发表文献中经典数据的分析表明,通过应用该技术可有效获取油气藏规模变化系数(k)的取值;并进一步构建了对川中金秋气区盐亭区块侏罗系沙溪庙组6号砂组天然气资源的应用实例,表明预测与实际拟合结果较好,评价结果符合当前盆地天然气勘探认识。该技术对地质经验依赖程度低、不需要设定分析步长、无复杂的行列式-矩阵运算环节,有效降低了在k取值过程中的主观性和计算强度,并实现了程序化,提高了分析时效性,可为规模序列法的深入应用提供帮助。
- 陈双玲于京都郑民王小娟吴晓智王建
- 关键词:资源评价天然气
- 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断层输导有效性定量评价
- 2024年
- 断层输导有效性是中浅层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键因素。开展断层输导有效性评价对四川盆地中部(川中)中浅层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以川中地区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例,在断层分布与成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活动速率、挤压应力方向和断面正压力等方法,评价了气源断层输导性,研究了断-砂配置及其演化,揭示了断-砂配置对天然气运移及富集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川中地区分别切割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下侏罗统烃源岩的逆断层和正断层,为沙溪庙组的气源断层,其中逆断层受控于不同构造运动期的构造挤压,正断层成因是沙溪庙组沉积早-中期“弱伸展背景下的隆-坳差异沉降”;川中地区龙泉山、角①和简阳①逆断层及正断层在晚燕山期和晚喜马拉雅期具有较好的输导性,受断层规模和下伏气源供给等因素影响,龙泉山断层和角①断层为最重要的输导断层;川中地区气源断层多数表现为早-晚继承型,有利于天然气在不同充注期向有利砂体持续充注,而角①断层为早-晚反转型,早期和晚期的天然气充注方向不同,在断层两侧均可发生天然气充注;气源断层规模、断-砂配置关系及烃源岩生烃强度是天然气富集差异的主控因素。
- 刘景东任成刚王小娟潘珂王少华庞小婷关旭
- 关键词:天然气运移沙溪庙组中侏罗统中浅层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致密河道砂岩气藏高效开发井部署模式
- 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致密气次生气藏,勘探开发潜力大,是西南油气田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前期单纯依据河道的刻画成果部署井位产能存在明显差异,为明确沙溪庙组致密气高效开发井位部署模式,在多手段河道刻画基础上,...
- 朱讯肖富森洪海涛王小娟关旭邹娟李明秋杨广广干大勇
- 关键词: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河道砂
- 长庆油田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
- 在分析研究长庆油田注水井带压作业装置工作原理及前期施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单流阀进行了改进,研制了双作用阀、可捞式油管桥塞及其配套工具,现场试验效果良好,进一步提高了注水井带压作业的适应性.共实施32井次,装置操作平稳,...
- 马国良王小娟任建科张力姚晓翔岑学文赵华陈磊
- 关键词:油田开发注水井带压作业技术施工工艺
- 文献传递
- 基于古河道构型与地震地貌学分析的古流向分析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古河道构型与地震地貌学分析的古流向分析方法,属于石油天然气勘探与开发技术领域,通过获取待测区域的测井资料、录井资料及岩心资料分析得到古水道沉积成因环境,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分析其地震属性特征,再根据前述特...
- 王小娟陈双玲关旭文龙曹正林韦腾强张晓丽朱华杨曦冉杨田
- 四川盆地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发育特征被引量:5
- 2014年
-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常规物性资料,对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具有结构成熟度中等偏高、成分成熟度低的近源快速堆积特点;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破裂和自生矿物充填等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强烈的压实-压溶、方解石胶结和自生矿物充填等作用是导致储层孔渗性变差和致密化的主要原因,绿泥石环边胶结是部分原生粒间孔得以保存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集性能,破裂作用则更有效地沟通了原生和次生孔隙,极大地提高了储层渗透性。卧新双地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特低孔、超低渗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总体相关性较差,但随着孔隙度的升高,孔渗相关性逐渐变好,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和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
- 王昌勇周毅李世临李爽王小娟郑荣才
- 关键词:储层特征成岩作用裂缝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 前陆盆地斜坡区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例
- 2024年
- 为了明确前陆盆地斜坡区坡折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厘定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以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四段为例,采用地层厚度法恢复了古地貌,刻画了坡折带,并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识别了前陆斜坡区沉积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沉积微相与古地貌叠合分析,提出前陆盆地斜坡区大型坡折带控制沉积体系与微相砂体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四段沉积期为前陆斜坡背景,发育大型坡折带,在此背景下发育远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进一步识别出内前缘带和外前缘带,以及水下分流河道、砂坝、分流间湾和席状砂等4种沉积微相。坡折带之上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带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坡折带之下主要发育三角洲外前缘带水下分流河道与砂坝复合砂体。坡折带之下的砂坝微相砂体具备良好的侧向遮挡条件,顶底板条件优越,有利于形成岩性圈闭,且紧邻川西凹陷烃源灶,为下一步最有利勘探领域。
- 厚刚福刘占国王小娟陈星渝郑超袁纯宋兵伍劲王波董雨洋刘少治王少依
- 关键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前陆盆地坡折带砂坝岩性圈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