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峰
- 作品数:64 被引量:364H指数:11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平片、CT和MR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对比研究痛风性关节炎的X线平片、CT和MRI表现,并探讨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选择33例患者的54个确诊为痛风性关节炎的关节为研究对象,上午空腹查血尿酸,下午记录临床资料,并做平片、CT和MRI检查。影像表现的评价指标包括痛风石、骨质破坏、软组织肿胀、关节积液、滑膜增厚和骨髓水肿。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卡方检验分析不同检查方法下痛风石阳性的关节数(CT〉平片、MR〉平片,P〈0.01),软组织肿胀(MR〉CT〉平片,P〈0.01),关节积液(MR〉CT,P〈0.01)。此外,MRI发现骨髓水肿35例,滑膜增厚50例。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有痛风石的患者病程长于无痛风石的患者(P〈0.01)。Logstic回归分析痛风石的致病因素,骨质破坏和病程人选(P〈0.01)。结论对于痛风的早期诊断,MRI优于CT和平片。痛风石和骨质破坏可能不会影响血尿酸水平。随着病程的延长,痛风石形成的几率也升高。痛风石的形成与骨质破坏可能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 胡亚彬杨青段峰于华龙任佳男刘世合李长贵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X线平片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 一种铅衣清洁装置及使用方法
- 一种铅衣清洁装置,涉及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振动器、主体支架、气囊衣架、隔盘、充气泵、供液装置、第一环形气囊构成、充气管、第一充气支管、供液管、第一供液支管、喷液孔、pvc软毛层。本发明可起到快速清洁铅衣的效果,操作人员只...
- 钟鑫丛文斌段峰张景利孙锦
- 文献传递
- 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和转移瘤淋巴结大鉴别诊断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胸部结节病和转移瘤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治疗的42例胸部结节病和32例淋巴结转移瘤病人的影像学资料,对两组淋巴结大的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变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7.598~26.649,P〈0.05),结节病淋巴结大发生在2R、4R、7、10R、10L较转移瘤更常见。两组病变的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2,P〈0.05),结节病淋巴结大的CT强化方式通常为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多为明显强化。两组病变增大淋巴结对支气管的压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843,P〈0.05),转移瘤压迫更常见。结论结节病和转移瘤淋巴结大在病变分布、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上有一定差异,多层螺旋CT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何欣张传玉刘世合于华龙段峰
- 关键词:结节病肿瘤转移淋巴结
- 640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低kV设置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640层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下低kV设置降低辐射剂量的效果。方法 连续收集怀疑冠心病或查体患者400例,分为4组:1管电压120kV组200例,本组中再按心率≥65次采用30%~80%时相曝光(A组)和心率〈65次采用70%~80%时相曝光(B组)两组;(2)管电压100kV组200例,本组中再按心率≥65次采用30%~80%时相曝光(A组)和心率〈65次采用70%~80%时相曝光(B组)两组。对120kV组和100kV组CT图像的客观指标、主观图像质量评价、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吸收剂量(ED)进行比较,使用方差分析及post hoc检验对4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0kV A组较120kV A组平均CTDIvol和ED分别下降25.9%(8.9/34.4)和26.6%(2.5/9.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135,P=0.000)(q=1.472,P=0.000);100kV B组较120kV B组平均CTDIvol和ED分别下降21.4%(2.4/11.2)和22.6%(0.7/3.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522,P=0.012)(q=0.613,P=0.001)。采用相同的kV设置不同的曝光时相时,辐射剂量有明显差别,120kV B组较120kV A组平均CTDIvol和ED分别下降约64.5%(22.2/34.4)和67.0%(6.3/9.4),100kV B组较100kV A组平均CTDIvol和ED分别下降约65.4%(16.7/25.5)和65.2%(4.5/6.9),差别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q=3.380,P=0.000)(q=4.455,P=0.000)(q=7.380,P=0.000)(q=4.652,P=0.000);100kV A组、B组的平均SNR、CNR和图像主观评分均低于120kV 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V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下应用低kV设置对于不同时间窗曝光患者均可进一步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 刘世合付青杨青柳澄胡亚彬于华龙段峰张传玉
-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 软骨肉瘤CT与MRI诊断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 崔久法郝大鹏段峰
- 关键词:软骨肉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的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一致性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神经血管关系与术中所见的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MVD治疗的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和三维循环相位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之后利用3D-slicer软件进行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分别对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和手术录像进行分析,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压迫位置及压迫程度。采用计算Kappa系数的方法判断两者的一致性。结果以MVD中所见为标准,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压迫位置及压迫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92.0%(46/50)、92.0%(46/50)、96.0%(48/50)、58.0%(29/50)。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和MVD术中所见在判断责任血管、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及压迫位置方面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系数分别为0.729、0.903、0.955,均P<0.001),而在判断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程度方面一致性较差(Kappa系数=0.227,P=0.002)。MVD中所见的压迫程度高于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所示(分别为2.57级、1.58级,Z=-4.499,P<0.001)。结论术前通过多模态图像融合三维重建图像可较准确地判断PTN有无责任血管及责任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方向和压迫位置,与MVD中所见具有高度一致性;初步推测可作为术前诊断的方法之一。
- 焦迎斌薄勇力段峰王俊红马俊伟林强闫志勇孟庆海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计算机辅助诊断
- 儿童核磁共振检查中的护理被引量:6
- 2010年
-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型医疗设备的普及和应用,医学模式的转变,放射科护理的分工逐渐明确.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安全又比较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其具有鲜明的软组织对比、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优势,以及无骨骼伪影干扰和血管流空效应等特性,特别是对人体没有损害,在小儿中枢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已经成为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现将MRI检查中病儿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王春玲刘晓辉于华龙段峰
- 关键词:核磁共振儿童护理
- 二维与三维测量在面部软组织厚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使用不同方法测量面部软组织厚度(FSTT),为我国北方汉族成年人的颅骨面貌复原提供方法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123名北方汉族成年人(男性64名,女性59名)的颅面部薄层螺旋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初步选取38个颅骨标志点;对所有受试者标志点的软组织厚度进行三维测量,随机选取其中50例进行二维测量;比较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分析不同性别、年龄、BMI对面部软组织厚度的影响。结果配对t检验显示,两种方法测量的数据相关性均>0.7,30个标志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MANOVA)显示,有13个和35个标志点分别在不同性别和不同BMI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6个标志点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测量方法会影响面部软组织厚度的测量结果,我国北方汉族成年人面部软组织厚度受性别和BMI影响较大,受年龄影响较小。
- 刘爽汪露万光耀段峰郝大鹏
- 关键词:法医人类学CT
- 图像融合3D重建诊断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继发三叉神经痛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20年
-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疾病,以发作性面部疼痛为特点。TN常见的发病机制为神经血管压迫,永存三叉动脉(PTA)是引起TN的原因之一,临床上极其少见[1]。PTA是指前循环和后循环之间的吻合血管,常见的类型为从颈内动脉发出,与基底动脉吻合。如果未与基底动脉吻合,PTA被称为变异型永存三叉动脉(PTAV)。我们通过图像融合3D重建的方法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前发现1例PTAV造成的TN,在MVD中证实并为MVD提供了有益的指导。目前通过图像融合的方法诊断PTAV继发TN患者在国内十分少见,现将该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 焦迎斌段峰杨红叶王贺薄勇力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图像融合
- 骨肿瘤影像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下PBL教学效果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影像学专业本科生骨肿瘤影像诊断临床实习教学中,应用多学科综合诊疗(MDT)模式下的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放射科进行骨肿瘤专业实习的本科实习生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实施MDT模式下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法(LBL)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影像判读能力和临床相关知识成绩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99,P<0.05)。两组教学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学习、沟通能力的提高及课程难易度方面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82、25.237,P<0.05)。结论MDT模式下PBL教学在骨肿瘤专业临床带教中应用效果良好,学生满意度较高。
- 段峰马瑞欣卢芳张传玉徐文坚郝大鹏
- 关键词:教学形式临床教学骨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