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群
- 作品数:26 被引量:90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物群落分类及特征被引量:6
- 2016年
- 采用植物社会学调查方法,对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对127个植物样方调查资料进行了聚类分析。综合数量分类及植物社会学的分类标准,将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植被划分为13个群丛和4个群落;分析了各群丛的结构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海拔、地形等)以及不同群丛的植物组成和食源植物状况,同时对各群丛乔木层的胸径等级和高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群丛Ⅰ(华山松-金佛山箬竹-湖北大戟)、群丛Ⅵ(巴山冷杉+红桦-箭竹+兴山五味子-抱茎风毛菊)、群丛Ⅸ(华山松-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以及群丛Ⅻ(巴山冷杉+华山松-鞘柄菝葜+鄂西绣线菊-中日金星蕨)4个群丛所含物种数最多,其中群丛Ⅰ、Ⅵ、Ⅸ所含食源植物种数也最多;群丛Ⅳ(红桦-湖北花楸-离舌橐吾)胸径大于30 cm的树木所占比例及乔木层平均高度均最大;这5个群丛是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主要植被类型。该研究可为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栖息地的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重要参考。
- 李亭亭汪正祥龚苗雷耘林丽群戴璨任雁
- 关键词:川金丝猴栖息地聚类分析群丛
- 遮光对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 2021年
- 控制亚热带山地泥炭藓湿地中维管植物的生长可以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以亚热带山地大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覆盖遮光网控制遮光率,探究遮光对大泥炭藓生长及维管植物控制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大泥炭藓的生长状态方面,在无遮光下及遮光处理下,随着遮光率的增加,大泥炭藓的头状枝数量不断降低[10月从38.9 (±11.8)降低到24.5 (±4.4)],但覆盖面积和生物量先增加后降低[10月覆盖面积从62.0 (±32.3) cm^(2)到128.6 (±25.7) cm^(2)再到99.0 (±19.7) cm^(2);生物量从1.8 (±0.7) g到2.8 (±0.8) g再到2.0 (±0.5) g];(2)随着遮光率的增加,维管植物的总盖度与生物量不断降低[10月总盖度从96.2%±1.6%降低到10.0%±1.4%;生物量从419.9(±71.3) g降低到57.4 (±17.1) g];(3)维管植物总盖度与大泥炭藓覆盖面积以及生物量均显著相关,当维管植物总盖度约为50%左右,大泥炭藓覆盖面积和生物量最大.因此,遮光网与维管植物共同影响大泥炭藓的生长,中度遮光(遮光率64%、76%)是帮助泥炭藓湿地快速恢复的最佳条件;综合考虑大泥炭藓的生长以及经济成本,在野外进行大泥炭藓湿地的恢复工作时,只需要覆盖1层遮光网(遮光率64%)即可达到最好效果.(图7表4参38)
- 李玲汪正祥邓龙强莫家勇林丽群林丽群熊蔚张文娟马茹悦张文娟李亭亭
- 关键词:维管植物遮光亚热带山地
- 遥感在地理科学、城乡规划专业中教学方法中的探讨被引量:2
- 2015年
- 针对遥感原理地理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出发点,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与途径,并对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
- 林丽群
- 关键词:遥感教学改革
- 基于倾斜摄影的两种建模方案及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采集神农架国家公园实验区三维实景数据,比较地形模型和FBX模型两种方式处理数据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结合Unity3D实现真实场景的虚拟搭建.实验表明,地形模型更适用于交互式的自然保护地科普系统,FBX模型更适用于大场景的地貌展示.Unity3D能够较好地处理无人机获取的真实地形,对于小场景真三维地形的实现、浏览和交互操作有理想的结果,并能够保证场景的流畅运行,为无人机获取的真实场景和虚拟引擎结合提供一种新的应用思路.
- 张萌林丽群汪正祥夏慧琼石远坤李亭亭马国飞
- 关键词:地形模型UNITY3D
- 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优势乔木树种遥感识别及其分布特征被引量:5
- 2017年
- 针对神农架川金丝猴生境基础研究中乔木树种大范围分布数据难以获取问题,尝试利用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结合专家知识分层次实现树种识别。首先采用冬季Landsat8/OLI数据根据物侯特性分层提取常绿、落叶林的地域范围;进而依据夏季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的实地乔木样本的光谱特征分层次完成常绿树种(巴山冷杉、华山松、青$、刺叶栎)和落叶树种(红桦、日本落叶松、米心水青冈、漆树、锐齿槲栎、椅杨)的识别;并通过实地植被样方及专家知识通过高程数据完成分类结果的修正;最后结合GIS对主要优势树种的地形及地域分布特征进行了空间分析。实验精度表明常绿林中巴山冷杉、华山松、刺叶栎、虫害华山松整体精度较高,落叶林中红桦、漆树等识别精度相对较高,部分树种如椅杨、锐齿槲栎识别精度较低;总体上常绿树种的精度要优于落叶树种。从植物地理学、遥感、GIS三者相结合的角度,将多源、多时相遥感数据与物种物候特性、专家知识进行有效整合,提出了一种乔木树种识别的方法(1)提供了复杂山地环境的主要乔木优势种识别途径,且具有通用性;(2)完成了物种物候特性与遥感数据特性的整合利用,有效降低数据成本费用;(3)配合地面样方及专家知识修正结果,避免了过分依赖光谱特征引起的误判。这将为神农架川金丝猴栖息地保护与恢复提供更精确的数据依据。
- 林丽群汪正祥汪正祥李亭亭雷耘李亭亭
- 关键词:植被专家知识
- 基于特征构造的影像跨尺度分类研究
- 2014年
- 本文提出一种跨尺度分类方法,该方法立足于多尺度像斑模型,应用特征构造来实现跨尺度特征的构建,从而将最佳尺度选择问题隐含在特征构造中,不直接进行最佳尺度选择,避免了主观选择尺度的弊端。实验结果证明跨尺度分类方法一方面能减少特征维数空间,另一方面能充分利用尺度之间的纵向信息,较单一尺度分类能更准确地区分地物,提高分类精度。
- 林丽群肖洲李雪
- 关键词:特征构造多光谱决策树
- 基于GIS与MAXENT模型分析的国家公园传统用地适宜性评价及应用研究——以神农架国家公园为例被引量:9
- 2017年
- 如何协调国家公园中传统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成为当前国家公园建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从传统用地的空间分布出发,尝试根据不同地域发展对资源和自然环境条件的需求,及其与土地现状的匹配关系,运用生态位理论最大熵模型MAXENT,进行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环境变量中,高程、道路距离、坡度是影响传统用地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高程的重要性最高;神农架国家公园传统用地生态适宜开发性整体水平不高,用地量的压力主要在木鱼、坪堑两处,红花坪可作为木鱼镇的预留区域,板桥下谷为坪堑-大九湖预留区域.为定量分析国家公园传统用地的生态适宜性提供依据,为民生用地的开发建设提供指导.
- 谢新锐李亭亭汪正祥谢启姣林丽群
- 关键词:GIS国家公园
- 基于GIS的神农架国家公园网格管护小区的划分被引量:2
- 2017年
- 从地理分析角度出发,基于对山水林地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理解与分析,进行神农架网格管护小区划分,以建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科学管护体系.神农架国家公园网格小区的划分兼顾交通可达性、河网流域、森林体系、行政边界与各种保护区边界等因素.基于DEM数据,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水文分析与表面分析,根据河网流域、分水岭、山谷线与山脊线进行区划,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神农架国家公园划分为18个网格管护小区,有利于神农架国家公园山水林地一体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实施科学、高效、统一、规范的管理.
- 林丽群王俊李亭亭汪正祥谢新锐谢启娇王文华
- 关键词:DEM数据
- 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被引量:15
- 2017年
- 对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进行研究,使国家公园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教育、生态旅游设施布局和社区经济发展更为科学合理.通过建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模型,确定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敏感度空间分布特点,进而建立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区划.结果表明,依据ArcGIS空间叠加影响因子权重综合分析将生态敏感性等级分为极高、高、中等、一般、较低5个等级,各等级区域占全区总面积分别为25.75%、22.42%、43.85%、3.27%、4.71%,依据生态敏感性高低将神农架国家公园功能区划分为4个保护区域,并提出保护措施建议.
- 杨启池李亭亭汪正祥林丽群彭乾乾林邦俊郑成林
- 关键词: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
- MODIS影像自动变化检测
- 一般MODIS遥感影像主要是大范围区域的应用,本文是采用分辨率为250m的MODIS遥感影像在小区域范围内的进行变化检测。植被的空间分布和变化对与水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光谱遥感数据主要是基于植被指数来对植被进行研究。本...
- 林丽群舒宁肖俊
- 关键词:变化检测不同时相MODIS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