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文 作品数:63 被引量:339 H指数:9 供职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哲学宗教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性别同一性的形成及研究角度发展 被引量:12 2007年 性别的同一性是自我同一性的一部分,是人格和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性别的同一性概念已经从性同一性转移到性别同一性。对性别同一性的研究角度经过了概念认知、图式认知和社会认知的探索,目前开始进入人际关系角度的研究。最后,提出了对性别同一性未来的研究展望。 马川 李晓文关键词:社会认知 人际交往 教育,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形成于“新基础教育”改革实践的感悟 被引量:9 2010年 教育不仅要从学生的问题中。去觉察学生成长的需求,而且必须超出问题的视野,去预设、策划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活动,构建起让学生潜能发展的校园文化生态系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 李晓文关键词:感悟 文化生态系统 哀伤研究:新的视角与理论整合 被引量:31 2007年 哀伤(bereavement)研究长期以来都依循“悲伤过程假设(grief work hypothesis)”,但20世纪80年代后其强调“与逝者分离”的基本假设受到挑战,界定的模糊也使得实证研究工作难以进行。当代研究者从依恋理论、创伤研究、认知应对研究、情感的社会功能等视角多方面对哀伤领域进行深入探索并出现了一些整合性的理论模型,文中对有代表性的“依恋与哀伤双程模型”作了介绍,并对“悲伤过程假设”进行了重新检视。 刘建鸿 李晓文关键词:哀伤 依恋 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 本文从个体和社会背景两个角度对西方少数民族认同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介绍和评价,目的在于揭示少数民族成员在认同探索过程中的双重性:即作为民族群体中个体成员的认同获得和在少数民族群体背景下民族性的认同和体验。 马川 李晓文关键词:民族认同 民族群体 社会背景 民族性 文献传递 “诚信”价值取向发展特征研究 被引量:2 2007年 对3~8年级学生就"诚信"含义、价值评价和与自我的关系表征等发展特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各个年级对"诚信"的理解各异;父母、同学的影响与"诚信"含义取向有关;低年级被试倾向于外在规范价值评价,高年级内在价值取向明显增强。研究结果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蒋奕雯 马川 李晓文关键词:诚信 学校道德教育 心理学依据 低年级 高年级 学习自主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参与度的中介 被引量:5 2017年 学习自主性与学业成绩间关系的以往研究结论莫衷一是.本研究拟探讨学习自主性、学业成绩、及其参与度间的关系.1738位3-6年级小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总体学习自主性与参与度、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学习自主性各个维度与参与度、学业成绩间的关系为:外部调节与参与度、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认同调节、内在动机与参与度、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而内摄调节与参与度显著正相关,与学业成绩相关不显著;结构方程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学习自主性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参与度在其中起完全中介作用. 周丽华 李晓文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自主性 参与度 学业成绩 三探学生的“成长需要” 被引量:13 2006年 “新基础教育”基地建设阶段,一些学校将“德育室”吏名为“学生工作部”。这意味着学生工作思路的转变。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切工作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 李晓文关键词:德育 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 被引量:3 1996年 自我(Self)心理学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李晓文(华东师范大学公共教育学科教研室)1科赫特与Self心理学以科赫特(HeinzKohut,1913—1981)为代表的Self心理学派七十年代起在美国精神分析领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self心理学不研究介... 李晓文关键词:精神分析学说 心理学 自我发展 心理发展 自我强化 理想自我 青少年流行歌曲感受研究 流行歌曲是青少年的主要流行文化活动,与青少年的成长应该具有密切的关系,能够从中透视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和心理状态。然而,尚未从这一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以557名6—11年级学生为对象,在访谈基础上设计问卷,调 陈菲 李晓文关键词:青少年 流行歌曲 文献传递 少数民族个体在民族认同过程中的双重性 本文从个体和社会背景两个角度对西方少数民族认同的研究给予了一定的介绍和评价,目的在于揭示少数民族成员在认同探索过程中的双重性:即作为民族群体中个体成员的认同获得和在少数民族群体背景下民族性的认同和体验。 马川 李晓文关键词:民族认同 社会背景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