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映艳
- 作品数:55 被引量:295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更多>>
- 井震结合分析页岩油“甜点”沉积特征及分布——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下甜点”为例被引量:4
- 2023年
- 页岩油“甜点”储层多与暗色泥岩薄互层产出,对其沉积形态认识及分布刻画难度大。基于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下甜点”段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甜点”沉积相类型,井震结合对比分析“甜点”空间形态及分布。研究表明:1)页岩油“甜点”为湖泊深水扇相成因。其中:中扇亚相主要为细—粉砂岩,发育粒序层理、块状层理及爬升波纹层理等;单层厚度在1.30~3.80 m,平均为2.20 m;核磁孔隙度为6.0%~12.3%,平均为9.0%。外扇亚相主要为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发育爬升波纹层理及变形构造等沉积构造;单层厚度在0.50~1.40 m,平均为0.92 m;核磁孔隙度为3.5%~7.8%,平均为5.2%。2)在平行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见低角度前积地震反射,前积体被沉积坡折带分隔,分别解释为中扇与外扇亚相;在垂直物源方向的地震剖面上,中扇为弱振幅充填地震相,外扇为中振幅亚平行披覆地震相。3)朵叶体从南部J40井区向北推进,发生侧向迁移,在沉积坡折带之下形成多个外扇分支朵叶体,中扇与外扇朵叶体长宽相近,其沉积规模可以超过10 km。研究认为,井震结合分析能够有效指导页岩油“甜点”刻画,提出的“甜点”储层沉积形态及分布对芦草沟组页岩油高效开发有积极意义。
- 李映艳陈轩高阳邓远彭寿昌张方雷祥辉尹太举陶鑫
- 关键词:深水扇芦草沟组
- 水平井的地质导向方法、装置和水平井导向系统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平井的地质导向方法、装置和水平井导向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岩石样品的元素分析结果,元素分析结果包括元素种类和元素含量,岩石样品为取心井段的多个地层处采样得到的;根据元素分析结果构建定位模型;将当前元...
- 高阳印森林许长福彭寿昌覃建华费繁旭张方徐东升李映艳董岩雷祥辉
- 咸化湖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特征与致密油储层分布规律:以吉木萨尔凹陷A区芦草沟组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依据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对吉木萨尔凹陷A区芦草沟组各级次基准面旋回演化规律及高分辨层序地层模式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芦草沟组发育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44个短期基准面旋回。探讨了咸化湖相各短期旋回的层序结构、叠加样式及空间变化;建立了A区芦草沟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对比格架。通过对基准面旋回期间体积分配和相分异的分析,得出了短期基准面旋回形成优质致密油储层的沉积相类型及控制因素;认为致密油储层段恰好位于2个升降旋回的转换面处,为半深湖-浅湖亚相的碳酸盐岩、席状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因此2个旋回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控制着上下致密储层的发育;微相类型控制着致密储层的位置与质量。该认知对于指导A区甚至咸化湖相高精度地层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 张亚奇马世忠高阳李映艳张景王黎孙雨许方哲张宇鹏何宇李杭
- 关键词: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基准面旋回地层格架芦草沟组
- 吉木萨尔页岩油储层高精度地质力学模型
- 1研究背景我国陆相页岩油主要发育于中-新生代陆相湖盆背景,地层时代较新,富有机质页岩粘土含量高、基质渗透率低、陆相碎屑含量和可压性变化大、成熟度低、烃类流体气油比低、含蜡量高(金之钧等,2019;杜金虎等,2019;赵文...
- 李映艳
- 关键词:页岩油地质力学模型
- 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地质力学特性与水力压裂数值模拟被引量:3
- 2023年
-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是我国典型的陆相咸化湖盆页岩油藏,甜点体呈现典型的薄互层特征,岩性组合变化迅速,非均质性强烈,储层改造难度较大。其中:芦草沟组储层地质力学参数垂向分布特征及对水力裂缝拓展的影响亟需进一步研究。本文针对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下甜点段,对钻井岩芯样品进行高密度取样和力学测试,揭示了芦草沟下甜点段地质力学参数在垂向上的非均匀分布特征,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非均匀分布的力学参数对水力裂缝拓展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芦草沟组地层地质力学参数在垂向上变化剧烈,呈现明显的薄互层特征;(2)芦草沟组地应力和破裂压力变化剧烈,对水力裂缝穿层拓展具有较大的潜在影响;(3)储层非均匀分布的地质力学参数对裂缝垂向拓展影响显著,提高压裂液排量和黏度均可有效促进裂缝穿层。本文研究内容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有效开发提供了地质力学参数基础,可为储层压裂改造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和设计依据。
- 宋斯宇徐东升李映艳余娟胡彦智郑博李晓李守定
- 关键词:页岩油芦草沟组水力压裂非均匀性
- 混积页岩油储层成岩相特征及其成储意义——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
- 2024年
- 混积页岩油储层岩石组构和岩相类型多样,成岩演化进程差异化显著,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非均质性强,复合成因微观孔—缝系统和有效储渗空间的成因机理复杂。以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页岩油储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铸体薄片、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和氮气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明确芦草沟组页岩层系成岩作用类型、判识划分成岩相类型,揭示混积页岩油储层差异化成岩—成储机制。结果表明:(1)芦草沟组混积页岩油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多样,涵盖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2)根据主要经历的关键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组构,可将成岩相划分为凝灰质长石溶蚀相、混合胶结溶蚀相、绿泥石薄膜相、碳酸盐胶结相和混合胶结致密相:凝灰质长石溶蚀相以长石、凝灰质的溶蚀孔为主,孔径主要为50~800nm范围内的孔隙,总孔隙体积最大,是长石颗粒受部分或被完全溶蚀的结果;混合胶结溶蚀相发育溶蚀孔—残余粒间孔孔隙组合,是碳酸盐、硅质等多种胶结作用与长石溶蚀相互叠加作用下的结果,总孔体积最大;绿泥石薄膜相以孔径偏小的残余粒间孔为主,总孔体积在所有成岩相中居中,是受溶蚀作用以及抗压实作用下的结果;碳酸盐胶结相晶间溶孔发育,是受溶蚀和碳酸盐胶结共同作用的结果;混合胶结致密相各类孔隙均不发育,是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综合破坏下的结果。(3)凝灰质长石溶蚀相、混合胶结溶蚀相和绿泥石薄膜相为优势成岩相类型,而碳酸盐胶结相和混合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储集条件。该成果认识有助于深化理解混积页岩油层系差异化成储过程及机制,对吉木萨尔凹陷页岩油有利建产区精准预测和高效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 魏兆胜覃建华李映艳李晓侯昊东赵明珠杨威
- 关键词: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成岩相微观非均质性
- 一种拟油藏条件下的页岩油/致密油弹性能开采实验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拟油藏条件下的页岩油/致密油弹性能开采实验方法,具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实际地层含水饱和度,建立含束缚水的岩芯样品;对含束缚水的岩芯样品进行高粘度、低流度原油的含油性重建;拟油藏条件下还原样品内孔隙流体...
- 高阳覃建华李映艳叶义平雷祥辉徐东升王英伟彭寿昌何吉祥费繁旭师耀利张方邓远冯月丽
- 基于P/S波解耦和上下行波分离的二维VTI介质弹性波逆时偏移被引量:4
- 2023年
- VTI介质弹性逆时偏移可以有效地揭示地下地层结构,是当前流行的成像方法之一。首先构建VTI介质下的Christoffel方程,对该方程进行特征分析得到VTI介质下P波和S波的极化方向向量。根据Helmholtz分解原理,将各向异性弹性波场投影到P/S波极化方向矢量上,得到VTI介质下向量P/S波波场分离公式。然后通过一阶泰勒展开式对P/S波分离公式中的归一化项进行近似,得到一种高效且适用于任意复杂介质的各向异性P/S波解耦方法,并应用于弹性波逆时偏移。此外,低频噪声和成像假象严重干扰了逆时偏移的成像质量,前者由同路径波场成像造成,后者由于炮点上行波与检波点下行波相关形成。为此,将上下行波分离成像条件引入VTI弹性波逆时偏移成像,提出一套结合各向异性P/S波模式分离技术和上下行波分离的成像流程,有效地压制了成像中的低频噪声和串扰假象,提高了成像质量。最后,简单和复杂模型的成像结果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 李映艳张乐乐陈刚李维张方宋斯宇
- 关键词:逆时偏移各向异性
- 致密油源储组合差异富集机制与控藏模式——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为例被引量:7
- 2023年
- 源储品质及其空间匹配组合类型是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对其认识不足,尤其对不同类型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的差异性及其形成机制缺少深入研究,制约了致密油成藏理论的形成与勘探开发进展。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为例,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钻井分析,总结出下源上储、上源下储、三明治型3种基本类型,源储一体、源储(薄)互层2种特殊类型,下源上储Ⅱ型、上源下储Ⅱ型、三明治Ⅱ型3种复合类型共8种类型的致密油源储组合,其中前5种为常见的源储组合类型。钻探成果统计与核磁共振实验相互验证了源储组合类型与致密油富集的对应关系,即源储一体型致密油富集程度最高,其次是三明治型,上源下储型要好于下源上储型,薄互层型不利于致密油的成藏与富集。揭示了下源上储、上源下储、三明治、源储一体、薄互层5种常见源储组合类型的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机制及其差异,总结了这5种源储组合致密油充注成藏与富集模式,指出致密油成藏动力、充注方式、保存条件是控制致密油充注成藏机制与富集差异的主控因素,而这些主控因素又与致密油源储组合类型密切相关。
- 罗群红兰高阳邓远李映艳王仕琛马文彧许倩
- 关键词:成藏模式青西凹陷酒泉盆地
- 页岩油不同类型甜点对水平井压裂产能影响规律被引量:7
- 2022年
- 非常规油藏开发已成全球能源开发的热点,但非常规储层尤其页岩储层物性差,经水力压裂后的水平井产能差异大,严重制约着页岩油的高效开发。本文系统分析了吉木萨尔页岩油不同类型甜点下的油井产能特征,并提出了基于甜点分布的页岩油压裂新思路。通过建立物性甜点及工程甜点模型,将储层品质划分为Ⅰ、Ⅱ、Ⅲ类。根据不同的甜点类型组合,结合油井生产动态,总结了3类水平井生产特征。通过压裂模拟及数值模拟优化,得到了3类压裂模式。结果表明:当水平井主要钻遇Ⅰ类物性甜点及Ⅰ类工程甜点时,则生产效果好(Ⅰ类井),且可采用较大的压裂规模,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模式1);当水平井主要钻遇Ⅰ类物性甜点及Ⅱ/Ⅲ类工程甜点组合时,其生产效果较Ⅰ类井稍差(Ⅱ类井),压裂规模应适中,追求一定的产能和经济效益(模式2);当水平井主要钻遇Ⅱ/Ⅲ类物性甜点及Ⅰ/Ⅱ类工程甜点组合时,生产效果最差(Ⅲ类井),需采用小规模压裂,获得一定的产能,不追求经济效益(模式3)。该压裂思路对页岩油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张方高阳李映艳何吉祥徐东升鲁春华李俊键
- 关键词:页岩油产能压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