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梅
- 作品数:21 被引量:134H指数:8
- 供职机构: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祁连山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昆虫群落特征被引量:9
- 2012年
- 2009年7月中旬于祁连山地区的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研究站,在滩地草甸、金露梅(Potentil-la fruticosa)灌丛、山坡草甸和沼泽化草甸4个不同的生境中对昆虫进行百网取样,共获得908头昆虫。分别隶属于10目42科65种。发现该地区双翅目昆虫是最繁盛的类群:第2个优势目为膜翅目,其次优势目为鞘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依次为滩地草甸>金露梅灌丛>山坡草甸>沼泽化草甸;均匀度差异不大;优势度指数沼泽化草甸最高,滩地草甸最低。滩地草甸和山坡草甸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最大;其次是金露梅灌丛;差异最大的是沼泽化草甸。通过分析发现,生境的变迁和气候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差异变化。
- 蔡海李婧梅程茜褚晖陈懂懂徐世晓赵新全赵亮
- 关键词:高寒草甸群落特征生物多样性聚类分析全球变化
-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困难与对策
- 2024年
-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积极探索、基本形成和逐渐完善三个时期,从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转型经济发展、搭建生态法治体系、提升生态治理能力等方面着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高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青海贡献。但总的来看,在生态保护与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体制机制健全等方面还存在短板,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仍任重道远。因此,本文通过梳理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和面临的困难,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转变发展方式、倡导多元主体参与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
- 李婧梅宋成刚
- 关键词:转变发展方式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转型经济生态安全屏障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_2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2年
- 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它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对青藏高原主要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CO2通量研究方面的综述,系统分析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降水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同时,结合其他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就青藏高原三种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源汇效应和Q10值进行了比较;最后,结合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的现实与需要,提出了当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乔春连李婧梅王基恒葛世栋赵亮徐世晓
- 关键词:高寒草甸CO2通量
-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 2017年
- 文章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三江源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苏海红李婧梅
- 关键词:社会
- 青海涉藏六州绿色发展水平评价
- 2022年
- 采用综合指数法选取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层面53个指标对青海涉藏六州2016—2020年绿色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6—2019年,青海涉藏地区绿色发展水平先增后降,2016—2018年缓慢上升,2019年有所下降;空间上各州发展不均衡,呈现西北向东南递减的分布特征。分领域来看,多年来,环境质量、绿色生活有所上升,资源利用指数于2018年上升,但2019年后有所下降,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增长质量连续三年呈现下降态势。分地区看,海南州、黄南州、海北州发展稳定,在整个青海藏区来说,为高水平或中水平。果洛州、玉树州、海西州绿色发展水平偏低,处于较低或低水平发展。
- 李婧梅李婧梅甘晓莹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进展被引量:13
- 2012年
- 高寒草甸是广布于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是青藏高原大气与地面之间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区域碳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首先系统回顾了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日、季、年等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以及温度、光合有效辐射、降水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CO2通量的影响;其次比较了青藏高原3种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类型源汇效应和Q10值;最后针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句生态系统CO2通量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不确定性,展望了未来工作的重点。
- 乔春连李婧梅王基恒葛世栋赵亮徐世晓
- 关键词:高寒草甸CO2通量温度
-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蒸散特征被引量:29
- 2012年
- 了解三江源地区退化草地的蒸散状况有助于认识该地区退化生态系统水循环,对该地区的生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观测青海省玛沁县小嵩草退化草地(34.35°N;100.50°E,海拔3 963m)的水热通量,对该地区2006-2008年全年的蒸散情况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表明,2006-2008年三江源退化草地的蒸散值分别为452.24,474.24,459.57mm,降水量分别为460.7,496.1,480.1mm,其中有75%以上的降水分布在生长季,全年水平上蒸散量与降水量之比(ET/PPT)为95%以上,蒸散量与降水量基本持平。生长季日蒸散量1.8~1.9mm/d,而非生长季日蒸散量<0.6mm/d。蒸散日变化和年变化均为单峰型,每年6-7月蒸散量最大,为2.0~2.2mm/d;日蒸散峰值出现在正午左右,其最大值生长季为0.21mm/h,非生长季为0.10mm/h。退化草地蒸散的主要环境因子是净辐射,其次为饱和水汽压亏和空气温度。随着生长季的推进,潜热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逐渐增大。与未退化的矮嵩草草甸相比,退化草地生长季蒸散量较小,而非生长季蒸散量较大,这一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植被盖度驱动草地生态系统的蒸散。
- 李婧梅蔡海程茜乔春连褚晖陈懂懂徐世晓赵新全赵亮
- 关键词:涡度相关法蒸散退化草地
- 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 2024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青海考察,对青海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
- 李婧梅
-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优先青海生态
- 典型高寒植物生长繁殖特征对模拟气候变化的短期响应被引量:12
- 2010年
- 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但研究较少。在青藏高原东北的祁连山南麓坡地,于2007年沿3200~3800m海拔进行了植被的等距双向移栽实验并研究了典型高寒植物的生长繁殖策略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移栽样线年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的递减率为0.51℃/100m。高寒植物移栽到高海拔后,其株高、基叶数、最大(小)叶面积等生长性状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呈现出在3400m海拔处最高,其余3海拔处较低的趋势;而生殖枝数、花数和有性繁殖投入等生殖策略的响应则不明显,但具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最后在3800m处升高的变化。结果印证了气候变化对高寒植物生长性状的影响比生殖策略快速的假说。
- 李英年薛晓娟王建雷朱志红张法伟李婧梅汪诗平周华坤
- 关键词:高寒植物
- 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研究
- 孙饶斌郑维生宋成刚梁通赵仲茜李婧梅
- 该项研究是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规划系列研究的专题研究之一,在充分掌握三江源地区基本情况、生态环境基本特征、主要生态功能、国内外生态管护实践的基础上开展,为科学设置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提供依据和参考。三江源地区生态...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环境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