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进
- 作品数:55 被引量:286H指数:14
- 供职机构: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层状云播云催化剂输送扩散数值模拟的客观比较
- 2000年3月14日14时15分至15时49分,在陕西省境内实施了1次飞机人工增雨试验,15时35分NOAA-14卫星接收到的资料显示:播云后在云顶形成了1条长301.2km、平均宽度8.3km、最大宽度11km的云迹线...
- 余兴徐小红戴进
- 关键词:层状云数值模拟
- 文献传递
- 西安气温层次结构的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利用墨士哥帽式小波对西安1926~1990年年平均气温资料进行了连续小波变换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揭示不同层次的突变点及其精细结构。不同尺度的突变点表现为穿越零点(零距平)的拐点,高层次结构尺度是由中低层次的若干尺度所组成的.
- 戴进杨文峰李兆元
- 关键词:连续小波变换
- 陕南山地烤烟区小网络气温场和降水场的分析与应用被引量:5
- 2001年
- 利用陕南山地烤烟区 2 7个气象站点 30 a( 1 961~ 1 990 )气候资料 ,用“小网络法”对山地复杂地形下的气温场和降水场做了订正计算。考虑到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地理因子的影响 ,根据现有资料建立多元回归方程 ,求得规划发展的 1 7个县 (市 )各网格点上的气温和降水量值 ,分析其他地理分布特点 ,为有效地开发利用山地热量、水分资源 ,生产高香型优质烤烟提供气候依据。
- 栗珂王玉玺韦成才戴进乔丽
- 关键词:气温降水量山地烤烟
- 关中吨粮田适生区区划研究
- 1996年
- 关中吨粮田适生区区划研究戴进,李兆元(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关中位于陕西中部,以关中平原为主体,可明显分出渭河阶地、黄土台原、山前洪积扇、土石中低山等主要地貌类型。“北山”以南至关中平原属暖温半于旱半湿润气候区,地带性土壤为揭土。经...
- 戴进李兆元
- 关键词:吨粮田光温生产潜力关中平原光合有效辐射水分资源吨粮田建设
- 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
- 以华山站为影响站,周围的西安、渭南和华阴作为对比站,通过影响站与对比站降水之比—地形强化因子(Ro)的变化趋势以及Ro与能见度关系的分析,定量研究了秦岭地区气溶胶对地形云降水的抑制作用。有观测以来Ro逐年递减,减幅为14...
- 余兴戴进徐小红
- 关键词:气溶胶地形云降水能见度
- 文献传递
- 云在气候模式中参数化的普适幂律被引量:1
- 1998年
- 云滴有效半径是气候模式中辐射参数化的一个云微物理量.在讨论现有处理方法的基础上,从基本概念出发,导出联系有效半径、含水量、总云滴数及湍流强度的普适幂律.该定律:(1)表明常用参数化公式的多样性源于人们选择数学模型的主观判断;(2)启示我们应该寻找有效半径与平均单位云滴含水量(含水量与总云滴数之比)之间的关系;(3)揭示出湍流在云参数化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文的分析,建议人们要彻底了解人类活动对成云致雨(有意识人工影响天气)和全球变化的作用需研究“大气气溶胶─云激物理─湍流(动力)─辐射”系统.
- 余兴戴进
- 关键词:气候变化大气气溶胶湍流
- 卫星遥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 Ⅰ:对流云被引量:2
- 2012年
- 利用卫星反演技术和云微物理分析方法,针对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形成过程探讨可播性、播撒方式,通过对不同类型对流云分析,归纳出4类可播云系,分析表明:1)重污染深厚对流云,当云底粒子有效半径小于7μm、凝结增长带深厚、降水启动厚度大于20℃、碰并增长带薄、无雨胚带、晶化温度低于-30℃时,可播撒吸湿性核或播撒AgI。2)强上升冰雹云,若云外型强对流特征明显、各增长带增长缓慢、无雨胚带、晶化温度低于-30℃,且云顶附近存在明显的有效半径减小带,可播撒吸湿性核或播撒AgI。3)强上升强降水对流云,云底滴较大,通常大于10μm,碰并增长较为充分,晶化温度低,一般低于-30℃,冰晶化延迟明显,冷云降水发展不充分,通过在0℃层附近播撒AgI促进冷云降水。4)污染性浅薄对流云,当云底有效半径小于10μm、凝结增长带深厚、碰并增长带薄、无雨胚带、云顶有效半径小于14μm、云厚3~6km,可播撒吸湿性核。
- 徐小红余兴朱延年刘贵华戴进岳治国
- 关键词:对流云卫星反演
- 卫星遥感人工增雨作业条件 Ⅱ:层状云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卫星多光谱资料的定标,利用可见光反射率、3.7μm和11μm辐射亮温,反演了云顶粒子有效半径、云顶温度等云特征参数。运用图像合成技术,建立了反映云宏、微观特征的RGB合成图。利用发展的多光谱云微物理综合分析方法,通过极轨卫星分析了不同过冷层状云及其降水特征,结合增雨假设,总结出适宜人工增雨作业的卫星判据为:云厚大于1.5km,云顶温度-5~-15℃时,有效半径小于25μm;或云顶温度-15~-25℃时,有效半径小于15μm。利用可见光反射率、云顶温度和有效半径多阈值建立人工增雨播云等级和分级显示。通过静止卫星跟踪云系演变,进一步确定播云部位和作业时机,指导人工增雨作业。
- 刘贵华余兴岳治国戴进徐小红朱延年
- 关键词:过冷层状云人工增雨
- 陕西省综合气候生产潜力的研究
- 1991年
- 根据种植比例,复种指数和水旱地比例,选择适合陕西省情的气候生产潜力计算模式,对小麦、玉米、水稻、谷子等四种主要作物的综合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了估算,同时计算了各地的光热指数和水热指数,确定了作物对一些光热水资源综合运用的程度,从气候资源角度提出了"吨粮田"建设的区域可能性.
- 戴进董亚非李兆元
-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光合生产潜力农业技术措施生物产量光合有效辐射
- NOAA卫星云图反映播云物理效应被引量:22
- 2005年
- 2000年3月14日14:15至15:49, 在陕西省境内实施了1次AgI飞机人工增雨作业. 播云80 min (15:35)后, NOAA-14卫星接收的资料显示, 播云后云顶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折线云迹, 其长度为301 km, 平均宽度为8.3 km, 最大宽度达11 km. 形状与播云线相似, 位置和宽度有所不同, 可能为催化剂输送扩散所致. 为了证实云迹是播云物理效应的反映, 验证输送扩散模式的似真性, 利用3D非均匀非定常输送扩散模式, 通过催化剂输送扩散的数值模拟, 对15:35的模拟结果与卫星云图上云迹的多方面比较、对比分析表明: 云图上每段云迹都与每段催化剂的输送扩散一一对应, 位置、长度、宽度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云迹是播云物理效应在云顶的直观反映, 说明播云物理效应区能响应催化剂的输送扩散状况. 从各段云迹的显现、消失时间和宽度随时间的变化分析, 结合数值模拟结果, 发现每段播云线的主要影响时段约为20 ~ 80 min, 宽度达到较大的时间约为50 ~ 70 min. 通过比较表明模式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催化剂输送扩散的主要特征, 模拟结果也较为准确合理.
- 余兴戴进雷恒池徐小红樊鹏陈争旗段昌辉王勇
- 关键词:云物理卫星云图NOAA卫星人工增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