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光平

作品数:135 被引量:763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2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皮肤
  • 24篇细胞
  • 13篇免疫
  • 10篇疗法
  • 10篇淋巴
  • 10篇淋巴瘤
  • 10篇病理
  • 9篇马拉色菌
  • 8篇药物疗法
  • 8篇真菌病
  • 8篇念珠菌
  • 8篇疗效
  • 8篇激素
  • 7篇带状疱疹
  • 7篇疗效观察
  • 6篇肿瘤
  • 5篇带状疱疹病毒
  • 5篇蛋白
  • 5篇凋亡
  • 5篇药疹

机构

  • 60篇华西医科大学...
  • 51篇四川大学华西...
  • 20篇华西医科大学
  • 15篇四川省人民医...
  • 10篇四川大学
  • 6篇四川省皮肤病...
  • 4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顺天堂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大理医学院
  • 2篇双流县第二人...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六人...
  • 1篇成都市第三人...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81...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35篇周光平
  • 74篇冉玉平
  • 20篇郭在培
  • 19篇王琳
  • 17篇蒋献
  • 14篇代亚林
  • 11篇李利
  • 11篇熊琳
  • 10篇李薇
  • 10篇杨毅
  • 10篇代亚玲
  • 10篇熊琳
  • 9篇张谊之
  • 8篇李甘地
  • 8篇杜晓萍
  • 8篇刘卫平
  • 7篇吴琦
  • 7篇李福民
  • 7篇段德鉴
  • 7篇兰长贵

传媒

  • 39篇临床皮肤科杂...
  • 29篇中华皮肤科杂...
  • 10篇中国皮肤性病...
  • 9篇中国麻风皮肤...
  • 8篇华西医学
  • 5篇四川医学
  • 4篇国外医学(皮...
  • 4篇中国真菌学杂...
  • 3篇皮肤病与性病
  • 3篇华西医讯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医学科技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01年中...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9篇2006
  • 9篇2005
  • 6篇2004
  • 13篇2003
  • 11篇2002
  • 15篇2001
  • 15篇2000
  • 14篇1999
  • 5篇1998
  • 9篇1997
  • 3篇1996
  • 5篇1995
  • 6篇1994
  • 1篇1993
  • 2篇1991
  • 2篇1990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循证医学和皮肤性病学被引量:10
2001年
冉玉平蒋献周光平汪盛
关键词:循证医学皮肤性病学
国产环孢素A对郎格罕细胞及接触过敏的影响被引量:6
1995年
郭在培周光平熊琳余银霞
关键词:环孢素皮肤病L细胞接触过敏
原发皮肤恶性黑色素瘤p16蛋白、pRb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为探讨p16蛋白、pRb在恶黑中的作用。方法:以黑素细胞痔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了p16蛋白、pRb在恶黑中的表达。结果:发现恶黑中的p16蛋白阳性率(33.06%)显著低于黑素细胞痣(84.21%)(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33.33%)显著低于无转移组(64.25%)(P<0.05)。pRb和p16蛋白在恶黑中的表达强度存在明显负相关关系。结论:p16蛋白表达缺失与恶黑及其转移有关,p16蛋白与pRb在恶黑中的负相关表明,恶黑发生机制涉及到周期表D1、CDK4、p16蛋白、pRb调节通路障碍。
黄玲雷观鲁周光平张谊之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P16蛋白PRB
鼻甲切除术后发生鼻脑毛霉病的诊治——附1例报告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报道1例罕见的继发于鼻甲切除术后的鼻脑毛霉病。临床经过患者为32岁女性,2年前因鼻甲肥厚接受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3d鼻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出现结节、溃疡。本次就诊的9个月前在门诊取分泌物镜下发现真菌菌丝,考虑为皮肤毛霉病而间断内服伊曲康唑和氟康唑。近半月病情迅速恶化,皮损坏死、发黑并伴剧烈头痛以鼻脑毛霉病收入院治疗。结果取鼻腔分泌物培养2d后长出棕褐色絮状菌落。镜下见无囊托的孢子囊,囊梗直立无分支,鉴定为毛霉属真菌。静脉两性霉素B治疗后头痛及皮损改善,但因低钾、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被迫停药。患者住院第7d放弃治疗,后失访。
冉玉平熊琳胡瑚张谊之代亚玲李志瑜周光平
关键词:毛霉鼻甲切除术
Ber EP4与EMA染色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观察BerEP4和EMA染色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erEP4和EMA在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脂溢性角化病、寻常疣和基底鳞状细胞癌皮损肿瘤成分及周围组织、皮肤附属腺体中的表达。结果所有基底细胞上皮瘤和基底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呈BerEP4阳性,而鳞状细胞癌、光线性角化病、Bowen病、脂溢性角化病和寻常疣呈BerEP4阴性;多数鳞状细胞癌、Bowen病和部分光线性角化病肿瘤细胞及病变区域呈EMA阳性,而基底细胞上皮瘤、基底鳞状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和寻常疣呈EMA阴性。结论联合使用BerEP4和EMA能很好地协助诊断皮肤基底细胞上皮瘤、基底鳞状细胞癌、癌前病变及一些良性增生性皮肤病。
刘宏杰郭在培刘卫平王琳周光平李俸媛杜晓萍
关键词:上皮皮肤基底细胞EMA脂溢性角化病
球形马拉色菌是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皮损毛囊内的主要菌种被引量:19
2004年
目的确定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主要菌种,比较皮损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菌种是否一致,患者性别、年龄、病情与分离菌种的关系。方法菜子油培养基培养,根据形态及生理生化特点进行鉴定。结果从毛周表面皮肤分离的319株菌中鉴定出合轴马拉色菌247株(77.43%)、糠秕马拉色菌40株(12.54%)、球形马拉色菌27株(8.46%)、钝形马拉色菌5株(1.57%);从毛囊内分离的314株菌中鉴定出球形马拉色菌252株(80.25%)、合轴马拉色菌57株(18.15%)、糠秕马拉色菌4株(1.27%)、钝形马拉色菌1株(0.32%),菌种构成差异有显著性(P<0.01)。毛囊内菌种构成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有关,与病情无关。毛囊内和毛周表面皮肤同时阳性的279株中菌种不一致204株,菌种一致75株。结论马拉色菌毛囊炎毛囊内的主要菌种为球形马拉色菌,其表面皮肤则以合轴马拉色菌为主。
熊心猜冉玉平代亚林熊琳周光平
关键词:皮肤真菌病马拉色菌毛囊炎菌种鉴定菌种分离
不典型玫瑰糠疹(附四例报告)
1989年
玫瑰糠疹(Pityriasis rosea,PR)是一种较常见的亚急性红斑鳞眉性皮肤病。根据典型皮疹和分布特征诊断不难。不典型类型并非罕见,因本病临床上有时很难与脂溢性皮炎、类银屑病、药疹、二期梅毒疹等病鉴别。近年。
周光平
关键词:玫瑰糠疹梅毒疹斑丘疹真皮乳头组织学特征
肛门生殖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对策
2002年
HPV 基因组为双链环状 DNA,分为 E 区、L 区和一个控制区。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可发生潜伏感染、产毒感染或转化感染。肛门生殖器 HPV 感染在性活跃的年轻人中发生率高。感染后的自然史是复杂的。感染是多中心的,可以几种形式出现,大多数为无症状的潜伏感染和亚临床感染,部分表现为尖锐湿疣和良性肿瘤,少部分发展为恶性肿瘤。病程具有自限性,多数 HPV 感染是短暂的,可自然消退,部分反复发作,持续存在,甚至少部分发展成癌。尖锐湿疣的病程以肉眼可见病变、潜伏和复发的波动过程为特征。自然病程受 HPV 亚型、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等因素影响。皮损内 Langerhans 细胞减少,HPV E6/E7特异的 CD8^+CTL 细胞功能或 Th1反应缺陷,是造成感染持续的原因。HPV16 E6蛋白皮试可检测 HPV 感染自限。HPV 疫苗用于大规模预防是减少 HPV感染的关键。
兰长贵张发秀周光平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肛门生殖器病毒感染分子生物学
微波治疗常见增生性皮肤病临床观察
1997年
为了探讨微波在皮肤病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按同期随机对照开放试验设计,采用微波治疗常见增生性皮肤病并与多功能电离子手术治疗机比较。结果发现,临床疗效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微波术中不出血、无烟雾、无焦糊臭味、表面创伤小,对增生性皮肤病的治疗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优越性。
李利周光平王进立
关键词:增生性皮肤病微波治疗皮肤病毒病
胫前黏液性水肿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0年
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背景下,循环自身抗体与成纤维细胞上自身抗原结合,产生IL~16和活化后可调节的正常T细胞表达并可能分泌的因子,趋化吸引CD4+T淋巴细胞.浸润T细胞活化成纤维细胞,分泌IL-6、8和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吸引炎性细胞浸润,形成血管周围炎.自身抗体、细胞因子与浸润T细胞使成纤维细胞合成过多透明质酸,发生黏液性水肿.局部创伤、感染可能起触发作用.持续大量细胞因子和透明质酸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并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过度合成细胞外基质,真皮纤维化,皮肤硬化.
兰长贵周光平
关键词:黏液水肿免疫成纤维细胞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