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保祥

作品数:89 被引量:810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天文地球
  • 29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8篇盆地
  • 26篇鄂尔多斯盆地
  • 23篇油气
  • 23篇油田
  • 16篇地球化
  • 16篇地球化学
  • 16篇同位素
  • 14篇原油
  • 13篇运移
  • 11篇油气运移
  • 10篇油层
  • 10篇碳同位素
  • 10篇煤层气
  • 9篇地球化学特征
  • 9篇生烃
  • 9篇水合物
  • 9篇化学特征
  • 8篇延长组
  • 8篇油层组
  • 8篇生物标志

机构

  • 59篇中国科学院
  • 31篇中国科学院兰...
  • 12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7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2篇青海油田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甘肃省地质调...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济南柴油机股...
  • 1篇中石化石油工...

作者

  • 89篇吴保祥
  • 63篇段毅
  • 34篇郑朝阳
  • 22篇王传远
  • 18篇何金先
  • 17篇张晓丽
  • 16篇徐丽
  • 11篇张辉
  • 9篇雷怀彦
  • 9篇孙涛
  • 8篇王永莉
  • 6篇汪亘
  • 6篇张辉
  • 5篇于文修
  • 5篇王自翔
  • 5篇夏嘉
  • 4篇徐亮
  • 3篇刘军锋
  • 3篇王建功
  • 3篇张晓宝

传媒

  • 10篇沉积学报
  • 6篇天然气工业
  • 6篇地质学报
  • 6篇科学通报
  • 5篇天然气地球科...
  • 3篇地质科技情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矿物岩石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矿物岩石地球...
  • 2篇第十届全国有...
  • 1篇地球学报
  • 1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矿产与地质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2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14篇2005
  • 9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1900
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煤层气形成的动力学模拟实验研究
吴保祥
关键词:煤层气化学动力学沁水盆地生烃史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的生烃条件被引量:19
2011年
渝南—黔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页岩分布广泛,全区TOC含量>2.0%的页岩厚度总体较大,最厚可达200 m,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过高的特征。区内的牛蹄塘组烃源岩在早奥陶世进入生烃门限,早—中志留世时进入生油窗并大量生油,中—晚二叠世时二次生烃,中白垩世时进入过成熟阶段。牛蹄塘组页岩中高含量的γ-蜡烷反映了沉积时期水体的分层,利于有机质保存,是研究区内牛蹄塘组烃源岩发育广泛的主控因素。区内的钻井或钻孔中有着良好的油气显示,牛蹄塘组与灯影组之间存在的热水流体也对油气成藏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的生烃条件好,资源量巨大,有望成为我国页岩气勘探的突破区。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
关键词: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生烃条件
甘肃省大桥金矿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正>甘肃省大桥金矿位于西秦岭南侧的西和县境内,是近年来由甘肃省地质调查院通过化探异常发现的一种新型的大型金矿[1]。该金矿矿体主要赋存在硅质角砾岩中,其成矿特征较为特殊,目前在该地区尚未发现具有共同特征的金矿床。因此,...
孙则朋吴保祥王永莉王自翔汪亘徐亮
关键词:硅质岩热液活动地球化学特征
山西沁水盆地煤生烃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6
2005年
以生烃动力学方法对煤的生烃潜力进行定量评价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 文中通过对煤岩在高温高压封闭体系条件下的热模拟实验, 取得了热解产物烃类气体组分的动力学参数, 应用这些参数对沁水盆地上古生界煤生烃动力学特征和生烃史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末到J2末期间, 地质时间相对较长, 古地温较低, 使沁水盆地煤层甲烷产率增长比较缓慢, 煤的产烃能力较弱; 而J3到K1期间, 地质时间持续相对较短, 但是古地温较高, 这一阶段的甲烷产率增长最快, 煤岩产烃能力较强. 模拟和实测资料对比表明, 根据甲烷和C2~C4生成史所计算的干燥系数为判识沁水盆地不同研究地区煤层气成因提供了证据; 首次对成煤物质泥炭进行了生气动力学实验模拟, 并将模拟结果应用于沁水盆地的古地温演化史中, 与煤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对比, 表明了泥炭比煤岩具有更高的生气能力; 具有较高演化程度的煤岩样品的化学动力学模拟实验结果不能完全恢复该煤岩的生烃能力, 会导致煤层气资源量评价结果偏小; 用泥炭生烃的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煤层气生成量预测, 估算了研究地区的煤层气生成量的上限. 对研究地区不同煤层的煤层气生成量范围的计算结果显示, 所研究的阳城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生成量最高, 是最有利的煤层气形成地区之一; 沁源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气生成量也较高, 是比较有利于形成煤层气的地区; 霍山地区煤层气的生成量最小, 煤层气形成条件最差.
段毅吴保祥郑朝阳王传远张辉陶明新刘金钟张小军
关键词:动力学研究地质时间热模拟实验生烃动力学古地温煤层甲烷
沉积物的单体异构和环烷烃碳同位素研究被引量:16
2004年
对抚顺油页岩中异构和环烷烃进行了分离,研究了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探讨了其生物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使用5A分子筛长时间冷络合的方法,使其饱和烃中异构和环烷烃与正构烷烃完全分离,满足了GC-IRMS的分析要求.异构和环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指示了它们主要来自养光合藻类、化学自养细菌(δ13C值为-33.4‰-39.0‰)和甲烷自养细菌(δC值为-38.4‰-46.3‰),只有高碳数2-甲基-异构烷烃δ13C值反映了高等植物的成因.C30 4-甲基甾烷碳同位素组成最重(δ13C值为-22.4‰),表明其先质甲藻所利用的碳源或生长条件有所不同.藿烷异构体之间δ13C值的变化规律说明它们异构化过程中富集13C的先质优先被异构化.对甲烷自养细菌成因藿烷的认识揭示了有机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强烈改造作用和有机碳的循环过程.
段毅吴保祥郑国东张辉郑朝阳
关键词:沉积物环烷烃碳同位素生物源
煤层气碳同位素阶段演化的模拟实验研究及其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煤层气聚集存在着"累积聚气"和"阶段聚气"两种形式。通过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阶段聚气"的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的的影响因素和不同成熟度区间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表明,"阶段聚气"的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与该演化阶段的起始Ro值和末尾Ro值密切相关,起始和末尾Ro值越高,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越重;相同成熟度区间,高升温速率下形成的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比较轻;煤岩母质性质影响煤层气碳同位素组成;在相同成熟度区间,泥炭形成的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最轻。确定了成煤有机质从Ro为1.2%、1.6%、2.0%、2.4%、2.8%分别演化至Ro为3.0%和4.0%(3.7%)之间生成的煤层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这为研究不同成熟度区间生成的煤层气成因提供了科学数据。并且,将这些研究结果应用到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研究,认为该地区煤层气是在中侏罗世末以后(Ro>1.6%)聚集而成,具有"阶段聚气"的特征。
段毅孙涛刘军锋吴保祥于文修
关键词:煤层气碳同位素沁水盆地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地层对比与沉积微相展布被引量:11
2012年
地层对比划分是石油地质研究的重要基础,而沉积相研究则有利于揭示油气的形成和油藏赋存规律。通过利用延安组煤层和炭质泥岩标志层、古剥蚀面、区域性洪泛事件标志以及沉积相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9油层组进行精细地层对比与划分,自下而上划分为延93、延92、延91共3个小层,并分析延9油层组的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林镇地区延9油层组为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河道、河漫滩、心滩及边滩等微相,其中延93油层组为辫状河流沉积,部分河道形态呈现一定的准"曲流化",普遍出现漫滩沼泽微相,心滩的砂体自延10期以来最为发育;延92油层组为辫状曲流河沉积,漫滩沼泽微相和边滩微相较为发育;延91油层组为网状河流沉积,漫滩沼泽微相是最主要的沉积微相单元,研究区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厚层的含炭质泥岩以及煤层的分布,边滩的分布规模和发育厚度相对减弱。同时根据地层对比、沉积相研究以及油藏剖面分析发现研究区延9油藏的圈闭类型最主要为构造—岩性圈闭油藏,少量为构造圈闭油藏和岩性圈闭油藏。
何金先段毅张晓丽吴保祥徐丽夏嘉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地层对比沉积微相油藏类型
煤层气组分的形成演化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采用封闭高压高温热解实验装置,在336.8~600℃模拟温度和50MPa模拟压力及20℃/h和2℃/h升温速率条件下,对泥炭和煤岩进行了热解生气模拟实验,研究了煤层气组分的形成演化.结果表明,煤岩热解煤层气主要由烃类气体组成,其次为非烃气体,而泥炭则相反.烃类气体以甲烷(CH_4)为主,重烃气体(C_2~C_5)较少;非烃气体以二氧化碳(CO_2)为主,氢气(H_2)和硫化氢(H_2S)含量微量.温度是控制煤层气生成演化的主要因素,随着R_o值增大,热解煤层气CH_4生成量呈单向快速增加,CO_2则表现为缓慢增加趋势,C_2~C_5先增后降;泥炭与煤岩及山西组煤岩与太原组煤岩相比较,前者具有更高的煤层气生成潜力,反映了成气物质性质对煤层气组分的生成特征的影响;低温速率有利于CH_4,H_2和CO_2气体的生成以及C_2~C_5气体的裂解,说明时间对煤层气组分的生成演化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结合研究结果,讨论了地质环境下煤层气研究的应用意义.
段毅吴保祥郑朝阳王传远
关键词:煤层气热解泥炭升温速率CO2气体
鄂尔多斯盆地地层埋藏演化与油气成藏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地层埋藏状况对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保存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地层埋藏史和有机质热演化生烃史的恢复,对比盆地不同地区之间地层剥蚀和埋藏特点,探讨地层埋藏演化特征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分析地层埋藏对有机质生烃及油藏保存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以来经历的4期(T3、J1、J2、K1)沉降—抬升循环演化过程中,不同地区的沉积埋藏深度和埋藏速率存在明显差异.一方面导致各地区间长7烃源岩进入生烃的时间提前或滞后.北部古峰庄地区和中部白豹地区在J2期已进入早期生烃,姬塬和镇北地区在J3期进入早期生烃,而南部西峰、洛川地区和东部陕北地区早期生烃的时间是K1早中期.进入大量生烃阶段的时间基本都在K1期.另一方面导致地区间成藏封存条件的变化.在北部和中南部地区,地层埋藏深度大,沉积速率高,形成很好的封闭条件.各生烃阶段,特别是早期生成油气也可很好地保存而成藏.
吴保祥何金先张晓丽徐丽夏嘉段毅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
咸水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组成与成因被引量:2
2011年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对这种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其氢同位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及其同位素组成,并且与青海湖水生植物及其周围陆生植物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了它们的成因.结果显示了青海湖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都是类似的,其特征反映了它们起源于湖泊周围陆生草本植物.青海湖表层沉积物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特征也与柱状沉积物中的类似,沉积物样品中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的组成和分布特征反映了它们主要来自陆生草本植物.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水体中沉积物的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反映了生物源的氢同位素组成,后者与古气候相关,因此沉积物的正构烷烃氢同位素组成可以指示古气候.
段毅何金先吴保祥徐丽张晓丽孙涛
关键词:地球化学沉积物氢同位素组成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