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葆真
- 作品数:36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发展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神经节苷脂对PC-1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 (ganglioside GM1)对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的治疗机制 .方法 以左旋多巴(L - dopa)处理的 PC12 (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细胞为多巴胺 (Dopam ine,DA)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及免疫组化等技术 ,观察GM1对凋亡中的 PC12细胞的影响 .结果 2 4h后空白对照组凋亡率为 2 .5 % ,2 0 0μm ol· L- 1 L - dopa处理组的凋亡率为 6 1.6 % ;10 0 ,5 0和 10μmol· L- 1 的 GM1各加 2 0 0μmol· L- 1L - dopa处理组 2 4h的凋亡率分别为 2 9.7% ,5 2 .3% ,5 5 .7% ,与 L - dopa处理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 5 ) .结论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的 GM1可抗 L- dopa诱导的 PC12细胞的凋亡 ,并提示
- 吴小军高国栋吕葆真李立宏
- 关键词:帕金森病神经节苷脂类脱噬作用抗凋亡作用
- 家兔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向骶髓的直接投射(英文)
- 1999年
- 为研究家兔脑桥排尿反射通路的构成,本实验采用顺、逆行追踪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家兔脑桥被盖背外侧部与骶髓的纤维联系进行了研究。将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或荧光素四甲基罗达明葡聚糖胺(TMR)注射到骶髓后,在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发现一团WGA-HRP或TMR标记的神经元。为确定这些逆标细胞是否属于蓝斑核内的神经元,将TMR注射例的脑桥切片用抗酪氨酸羟化酶(TH)抗体孵育并进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结果显示,TH阳性细胞环绕于TMR标记神经元周围,但未见TMR/TH双标细胞。将WGA-HRP注射于脑桥被盖背外侧部后,在骶髓节段的骶髓副交感核、中间带灰质和后连合核等处发现有大量顺行标记的纤维和终末。结合在其他种属动物上的研究资料。
- 丁玉强郑恒兴吕葆真徐俊卿王殿仕
- 关键词:被盖骶髓排尿反射家兔
- 大鼠胃卵泡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共定位被引量:6
- 2005年
- 于辉唐旭吕葆真黄威权孙岚赵洁
-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卵泡刺激素共定位GNRH上皮细胞免疫反应性
- 抗解脲脲原体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 制备抗解脲脲原体(Uu)的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鉴定.方法: 用灭活的Uu免疫BALB/c小鼠, 采用常规的细胞融合技术制备抗Uu的mAb.以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mAb的亚类、效价及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获得3株抗Uu的mAb, 均为IgG2b亚类.3株mAb的腹水ELISA效价为10-4~10-5.有2株只与Uu产生反应而不与肺炎支原体、淋球菌(gonococcus/GC)及豚鼠气单胞菌(A.cariae)等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免疫组化结果表明, mAb能和解脲脲原体特异性结合.结论: 制备了3株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效价的抗Uu mAb, 为Uu的免疫学检测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制剂.
- 于辉唐旭吕葆真金晓航黄威权
- 关键词:解脲脲原体单克隆抗体杂交瘤
- 消化系统内经典生殖激素研究的新发现
- 姚兵陈雷姬秋和蒲若雷黄威权黄宇烽梁卫崔英霞王咏梅李宏军刘晓宁付建芳朱晓东初晨宇吕葆真
- 该研究发现,GnRH、GnRH、mRNA、GnRH受体及其mRNA在SD大鼠颌下腺、胃、三段小肠、三段大肠及胰腺存在。在胰腺,GnRH受体存在于胰高血糖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上;雄激素受体(AR)及其mRNA、FSH、LH、...
- 关键词:
- 含GABA_A受体α_6亚单位mRNA神经元在大鼠脑内的生后发育被引量:1
- 1996年
- 用原位杂交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大鼠小脑皮质和耳蜗核中含GABAA受体α6亚单位mRNA神经元的生后发育过程。结果发现小脑在生后发育中,杂交信号在生后第5d最早出现于内颗粒层,在生后第21d达到高峰并持续至成年期。但在外生发展始终未见到阳性信号。在耳蜗核中,α6亚单位mRNA到生后第7d方出现,其表达水平在此后的阶段内迅速增加,从生后第14d开始,杂交信号的增强趋于缓慢,至生后第3w达到成年水平。α6亚单位mRNA在小脑及耳蜗核的生后发育早期即有较强表达,提示其与上述两个系统的成熟过程有关。
- 武胜昔吕葆真李继硕
- 关键词:Α亚单位MRNA神经元
- α-和β-CGRP及PPTA mRNAs在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共同表达被引量:8
- 1997年
- 本文应用原位杂交组化方法研究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α-和β-两种亚型的mRNA及编码P物质(SP)的前原速激肽AmRNA(PPTAmRNA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中的表达状况。结果发现:大约有35.7%,22.3%和17.5%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分别有α-CGRP,β-CGRP和PPTA-mRNTA表达。中、小型神经元含有上述三种肽的mRNAs,而大神经元则主要表达。α-CGRPmRNA,从而提示它们在感觉信息的传递过程中可能起着不同的作用。相邻切片法研究的结果发现:这三种肽的mRNAs可共同表达于一些中、小神经元中,提示SP和CGRP在功能上的密切关系。
- 武胜昔吕葆真李继硕
- 关键词:三叉神经节基因相关肽
- 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臂旁核的投射──BDA顺行追踪研究被引量:3
- 1998年
- 为了解盆内脏器感觉信息的传递道路,用结合生物素的葡聚糖胺(BDA)作为顺行追踪剂,研究了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向脑桥臂旁核的投射。将BDA注射于中间带外侧核后,顺行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双侧的臂旁核,同侧略多。大量的BDA标记的轴突终末出现于臂旁外侧核的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少量分布于外侧背核。此外,在臂旁内侧核的中段及KF核内也发现有少量标记终末。上述结果说明,大鼠腰骶髓中间带外侧核的神经元主要投射至臂旁外侧核外侧内核和外侧中央核。
- 丁玉强郑恒兴龚良维吕葆真秦秉志李继硕
- 关键词:腰骶髓BDA
- Peroxiredoxin II mRNA在小鼠卵泡发育中定位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观察PeroxiredoxinIImRNA在小鼠卵巢各级卵泡和MII卵中的分布 ,为了解PeroxiredoxinII在卵母细胞发育及成熟过程中的功能意义提供形态学依据。 方法 原位杂交方法。 结果 在小鼠卵巢内 ,原始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未检到PeroxiredoxinIImRNA的杂交信号 ,初级卵泡的初级卵母细胞可检到杂交信号 ,次级卵泡和近成熟卵泡中卵母细胞的信号明显增强。离开卵巢的GV卵也能检到较强的杂交信号 ,排到输卵管的次级卵母细胞 (MII卵 )杂交信号与GV卵相比明显减弱。从原始卵泡到近成熟卵泡周围的卵泡细胞均可检到杂交信号 ,其信号强度在卵泡发育成熟过程中未见有明显变化。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的PeroxiredoxinIImRNA杂交信号均分布在胞质。 结论 提示PeroxiredoxinII可能参与了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调节。
- 王世鄂黄威权吕葆真孙岚
- 关键词:PEROXIREDOXINMRNA卵巢原位杂交小鼠
- PeroxiredoxinII在小鼠卵巢中卵泡、GV卵、MII卵和植入前胚的表达和定位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观察PeroxiredoxinII在小鼠卵巢中卵泡和植入前胚的表达与定位 ,为探讨PeroxiredoxinII在小鼠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和早期胚发育的作用提供依据。 方法 根据小鼠PeroxiredoxinIImRNA序列 (AccessionNo :BC0 0 2 0 34)设计引物 ,对小鼠生发泡完整卵细胞 (GV卵 )中的PeroxiredoxinII可能编码区进行扩增。同时 ,取生后 3d和 2月小鼠的卵巢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eroxiredoxinII蛋白在卵泡中的分布。此外 ,运用RT 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PeroxiredoxinII在植入前胚的表达。 结果 从GV卵中扩增所得 6 84bp的cDNA序列 ,与小鼠PeroxiredoxinII具有 99%同源性 ;其推导的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小鼠PeroxiredoxinII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生后 3d小鼠卵巢内未见PeroxiredoxinII阳性反应 ;2月小鼠卵巢内阳性反应见于初级卵泡、次级卵泡和近成熟卵泡中卵母细胞的胞质。卵泡细胞未见PeroxiredoxinII阳性反应。RT PCR结果表明 :PeroxiredoxinIImRNA在GV卵中处高水平 ,从MII卵开始略有下降 ,在 4 细胞胚和早期囊胚期间未检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 :GV卵、MII卵、1 细胞胚、2 细胞胚、4 细胞胚、8 细胞胚、桑椹胚和早期囊胚均呈PeroxiredoxinII阳性反应。
- 王世鄂黄威权付建芳孙岚吕葆真
- 关键词:PEROXIREDOXIN卵巢免疫细胞化学小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