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春姬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压
  • 1篇大学生
  • 1篇心力衰竭
  • 1篇人体质量指数
  • 1篇衰竭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体质量
  • 1篇体质量指数
  • 1篇铁剂
  • 1篇贫血
  • 1篇器官
  • 1篇青年
  • 1篇青年大学生
  • 1篇清晨
  • 1篇清晨高血压
  • 1篇细胞生成素
  • 1篇慢性
  • 1篇慢性心力衰竭
  • 1篇高血压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叶春姬
  • 3篇胡蓉
  • 1篇吴秋桃
  • 1篇刘东
  • 1篇胥勇斌
  • 1篇佘强
  • 1篇陈运清

传媒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重庆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清晨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对靶器官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清晨高血压(MBPS)伴2型糖尿病(T2DM)对靶器官的影响。方法:600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其中伴T2DM者188例,不伴T2DM者412例;依据有无MBPS和T2DM分为:MBPS伴T2DM组(A组,72例)、MBPS不伴T2DM组(B组,120例)、T2DM非MBPS组(C组,116例)、非MBPS不伴T2DM组(D组,292例)。检测24 h动态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左室质量指数(LV-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微量白蛋白(UAM)。结果:伴T2DM的EH患者MBPS发生率为38.30%,明显高于不伴T2DM的EH患者(29.13%),P<0.05。A组hsCRP[(5.70±1.07)mg/L]、baPWV[(2 129±115)cm/s]、LVMI[(141.0±13.1)g/m2]、IMT[(1.11±0.07)mm]、UAM[(38.04±15.61)mg/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B组和C组hsCRP、baPWV、IMT、LVMI、UAM也显著高于D组(均P<0.05)。结论:EH伴T2DM患者的MBPS发生率明显增加;MBPS或T2DM都会加重EH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导致hsCRP、baPWV、IMT、LVMI、UAM明显增加,当两者并存时,对靶器官的损害更加明显。
胥勇斌胡蓉佘强陈运清刘东叶春姬
关键词:高血压清晨高血压2型糖尿病靶器官
青年大学生BMI与血压的相关性分析及运动干预实验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群中体质量指数(BMI)对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将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08~2010年入学新生共8 757例大学生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作为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超重肥胖者进行有氧运动干预。结果 BMI分别与SBP、DBP呈正相关(SBP:r=0.23,P=0.000,DBP:r=0.16,P=0.000),且SBP、DBP水平均表现为:肥胖组[(117.65±14.28)mm Hg,(75.65±9.55)mm Hg]大于超重组[(117.41±12.86)mm Hg,(74.78±8.91)mm Hg]大于体质量正常组[(111.78±11.38)mm Hg,(71.49±8.14)mm Hg]大于低体质量组[(107.85±10.66)mm Hg,(69.80±7.95)mm H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BMI增长而增高。对超重组及肥胖组大学生进行运动干预,发现干预后人群的BMI、SBP、DBP及血压阳性率、正常血压高值阳性率[(22.93±2.74)mm Hg,(103.65±10.14)mm Hg,(69.62±7.83)mm Hg,2.4%,27.13%]均较未干预前[(26.50±3.07)mm Hg,(117.45±13.45)mm Hg,(74.93±9.02)mm Hg,6.1%,47.4%]下降,均P<0.05。结论 BMI增高对大学生血压水平有负面影响,可将BMI作为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指标对学生的肥胖及血压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控制他们的体质量来降低今后患高血压的危险。
吴秋桃胡蓉叶春姬
关键词:大学生人体质量指数血压干预性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伴贫血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1年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贫血,大量的研究证实红细胞刺激生成因子及铁剂的治疗可以改善此类患者的预后,但对于部分高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即存在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的患者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红细胞分布宽度的增加和血色素的下降、炎性因子增加、铁代谢的损害存在相关性,但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中的诊断及治疗意义待进一步的明确。
叶春姬胡蓉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红细胞分布宽度铁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