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际童
- 作品数:58 被引量:201H指数:7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沙市科技局科技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 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
- 2009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孕36~40周剖宫产产妇120例根据镇痛药配方不同分为A,B,C3个组,每组各为40例,其中A组为舒芬太尼40μg(0.4mg/L)、罗哌卡因200mg(2.5g/L)及地塞米松5mg,B组配方为舒芬太尼40μg(0.4mg/L)、罗哌卡因200mg(2.5g/L),C组为罗派卡因200mg(2.5g/L)。观察各组病人术后不同时段VAS评分、PCEA按压次数、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发生率。【结果】术后6、12hA组和B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术后12、24h段实际PCA按压次数A组低于B,C组。术后不良反应比较,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B、C组(P〈0.05),头昏发生率三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瘙瘁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病人PCEA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 刘际童
- 关键词:镇痛硬膜外镇痛
- 吗啡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04年
- 刘际童胡啸玲郭曲练
- 关键词:吗啡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肝切除术中低中心静脉压的收益与误区--“低肝静脉血流”理念的提出被引量:4
- 2021年
- 对于肝切除术,特别是大范围的解剖性肝切除术而言,术中低中心静脉压(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LCVP)是减少肝灌注、降低术中出血量的方法之一。然而,过于追求对LCVP绝对值的控制,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麻醉风险。本文通过介绍肝血管的解剖特点和肝血管舒缩调控的生理特点,提出“低肝静脉血流(low hepatic venous flow)”的理念比“低中心静脉压”更适合肝切除术中对肝脏血流的控制:切肝时应降低肝脏静脉容量血管的血流量,这才是避免创面出血的关键。为达到此目的,在控制总血容量的基础上(限制性输液、利尿剂排出多余容量),肝脏静脉应收缩而不是舒张,这样才能使肝脏血容量转移至体循环,而选择的血管活性药物应该是α受体激动剂(收缩静脉)而不是硝酸甘油(扩张静脉)。
- 刘际童唐轶珣
- 关键词:肝切除术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
- 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COPD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使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对术中气道压变化及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ASAⅡ~Ⅲ级、年龄65~75岁,拟行上腹部手术且患有重度COPD怠者40例,手术时间3~4h,随机分为两组。雾化组(W组):气管插管后30min进行布地奈德雾化治疗一次;对照组(D组):术中不做任何雾化治疗。记录两组患者雾化治疗前后气道压的变化、麻醉前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W组在气管插管后30min时气道压有明显降低(P〈0.05);与D组比较,W组在麻醉苏醒后的Sp02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W组术后1h内成功拔除气管导管的病例人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COPD患者于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术中给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能降低术中气道峰压,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的呼吸功能恢复,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
- 龙奕刘际童孔高茵
- 关键词:外科学布地奈德腹部外科学
- 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在麻醉诱导插管前10min静脉泵注负荷剂量的右美托咪定O.5ug/kg,继以0.5Mg/(kg·h)持续泵注。C组持续泵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入室时(T0)、负荷剂量输注完时(T1)、气管插管时(T。)、气腹建立后5min(T3)、气腹后30min(T4)、解除气腹后5min(Ts)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检测T0、T2-5。时点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记录各组丙泊酚的用量。【结果】与T0比较,T2~5时点C组MA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D组MAP、HR无明显变化;与To比较,T2~5时点C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D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D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显著少于C组(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全麻手术辅助应用右美托咪定能抑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减轻麻醉插管及气腹时的应激反应,并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
- 肖文军易理生刘际童
- 关键词:腹腔镜妇科外科手术
- 情景模拟联合Mini-CEX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索
- 2025年
-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在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和2022年麻醉科毕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38名,按照毕业时间分组:2021年毕业生为对照组(n=18),采用传统模式教学;2022年毕业生为实验组(n=20),引进情景模拟联合Mini-CEX教学。比较两组学生在半年、一年的培训模拟考试成绩及通过率,以及出科时的结业考试成绩、对教学方法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半年考核时,实验组的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t=7.28,P<0.05),但两组的考试通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9,P>0.05)。一年考核时,实验组考试成绩以及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54,χ^(2)=5.37,P均<0.05)。实验组的结业考试成绩以及通过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χ^(2)=5.15,P均<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教学方法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激起学习兴趣、临床思维培养以及加深学习记忆4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47、3.40、7.01、12.93,P均<0.05)。结论情景模拟联合Mini-CEX教学有利于提高麻醉基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效果,并提升结业考试通过率。
- 易珍金璐刘际童黄晓玲
-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麻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I~Ⅱ级,择期行肝叶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D组全麻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15min泵注完;C组则静脉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诱导用药均为咪唑安定0.05mg/kg,丙泊酚1.5mg/kg,芬太尼3tLg/kg,及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记录并比较下列各时间点:①注药前(基础值);②插管前1min,插管即刻,插管后1、5min;③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3、5min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率收缩压乘积(RPP)的变化:记录两组插管和拔管期间RPP〉12000的发生情况。拔管后进行Riker镇静一躁动(SAs)评分。【结果ID组插管前1min的HR较基础值下降(P〈0.05)。D组插管即刻、插管后1min、拔管时的MAP和HR均明显低于C组(P〈O.05)。拔管后各时间点D组患者的RPP均低于C组(P〈0.05)。D组在插管和拔管期间RPP〉12000的发生率明显小于C组(P〈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结论】右关托咪定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肝叶切除术术后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 骆佳孔高茵刘际童廖用琼
-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右美托咪啶
- 小儿肝肠内引流术的麻醉处理
- 2002年
- 小儿的生理、解剖特殊,手术中麻醉管理要求高.肝肠内引流手术复杂、创伤大,时间长,这更增加了麻醉管理的难度.
- 牟燕刘际童徐际盛
- 关键词:小儿麻醉围手术期
- 经支气管镜应用冷冻法及氩气刀摘取成人难取性气道异物
- 目的探讨冷冻法及氩气刀在摘取成人难取性气道异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成人气道异物患者,其中急性气道异物11例,慢性气道异物3例;所有患者均经胸部CT及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经软性支气管镜应用常规异物摘取技术如异物钳、异物网...
- 刘志光张卫东吴怀球邓红英李芸谭建龙刘际童
- 利多卡因对大鼠脑损伤后谷氨酸及甘氨酸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对大鼠脑损伤后谷氨酸及甘氨酸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本实验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脑损伤组(B组)和利多卡因处理组(C组)。C组致伤前即刻腹腔内注射利多卡因30mg/kg,致伤后1h,4h,6h,12h,24h,48h分别于腹腔内注射利多卡因15mg/kg。观察指标为谷氨酸(兴奋性氨基酸)和甘氨酸(抑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每组随机取一只右顶叶脑留取切片组织块作电镜,观察顶叶皮层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A组在各时刻谷氨酸和甘氨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B组和C组两者分别在脑损伤1h时开始升高,伤后8h达高峰,持续到第72h;C组在伤后各时刻两者升高幅度小于B组。A组线粒体基本正常,B组和C组两组线粒体都有破坏,C组损害较B组有所减轻。结论利多卡因对于脑损伤是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的,而其作用机制与谷氨酸(兴奋性氨基酸)和甘氨酸(抑制性氨基酸)有一定的关系。
- 廖用琼骆佳刘际童张宇
- 关键词:脑损伤谷氨酸甘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