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学军

作品数:9 被引量:75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劳动力
  • 2篇农业
  • 2篇农业发展
  • 2篇劳动力流动
  • 2篇工资
  • 1篇道德风险
  • 1篇地理学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影子工资
  • 1篇政治经济
  • 1篇政治经济学
  • 1篇知识经济
  • 1篇制度环境
  • 1篇社会保障
  • 1篇社会保障体制
  • 1篇生产率
  • 1篇市场化
  • 1篇市场化改革
  • 1篇视点
  • 1篇通胀

机构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商务印书馆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9篇刘学军
  • 2篇李秀彬
  • 1篇谈明洪
  • 1篇辛良杰
  • 1篇李平
  • 1篇李平
  • 1篇朱会义
  • 1篇赵耀辉
  • 1篇田玉军

传媒

  • 2篇地理研究
  • 1篇经济纵横
  • 1篇学术交流
  • 1篇探索与争鸣
  • 1篇改革
  • 1篇学术论坛
  • 1篇经济学(季刊...
  • 1篇第七次全国青...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1
  • 1篇199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的效率视点被引量:1
2008年
社会保障体制对经济效率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改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社会保障水平应当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抑制劳动力需求和劳动供给,损害经济效率;更重要的是,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形成社会保障支出增长和信息不对称的恶性循环,最终阻碍经济发展。应当根据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原则,选择最优的社会保障水平。
刘学军
关键词:经济效率道德风险
效率与风险:耕地撂荒与耕地保护的政治经济学被引量:5
2008年
在农业耕地撂荒现象不断蔓延的情况下,中央政府依然坚持和强化耕地保护政策,受到学界、企业界甚至地方政府或明或暗的批评。文章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利用市场原理和风险规避原理,分析了中央政府坚守耕地保护政策的内在逻辑。分析表明,虽然在耕地撂荒态势下,坚守耕地保护政策,可能导致当前经济效率的损失,但是,它保护了未来农业生产潜力,从而可以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农业危机。要有效地实施耕地保护政策,除了坚守之外,还应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以减少耕地撂荒。
刘学军
关键词:耕地撂荒耕地保护
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比较优势与技术路径选择被引量:4
2008年
分析1978~1997年间中国市场化改革中制度环境对技术选择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技术选择路径与比较优势发生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在这一时期大企业优先发展策略下,形成了有利于大企业发展的垄断性资源配置制度和政策环境,导致具有资本密集型技术选择偏好的大企业异常发展,而中小企业却受到严重抑制。在此基础上,利用1978~1997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制度变化影响技术选择的分析逻辑。要建立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技术结构,最重要的是建立公平的、竞争性的市场制度。
刘学军
关键词:市场化改革制度环境比较优势
劳动力持续转移过程中的通胀陷阱及治理对策被引量:1
2008年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使农业劳动力持续转入非农部门就业。这必然会导致农业生产不断萎缩和农产品供给相对不足,并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使农业经营收益提高,进而又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减少,加剧城市劳动力短缺程度,并推动非农产业工资成本上升,致使非农产品也面临涨价压力。于是,当农业剩余劳动力耗尽后,劳动力转移规模、农产品价格和非农产品工资成本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构成通胀陷阱。摆脱通胀困境的重要策略是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以释放和转移更多农业劳动力,为经济结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刘学军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农产品价格农业发展
农户土地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及其解释的印证——以吉林省为例被引量:67
2009年
依据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和农业部的农户固定观察点数据,利用数理模型对吉林省农户土地规模-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农户土地规模-土地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当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小于30亩时,负向关系并不明显,但农户经营土地的规模超过30亩后,两者之间则呈现出明显的负向关系;(2)吉林省大规模农户土地产出率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化肥投入,劳动投入因素的影响位列次席,这与前人的研究有所差别;(3)农户劳动力的影子工资率与农户土地规模存在正向关系。鉴于目前吉林省大部分农户的经营规模在20亩以下,因此笔者建议鼓励土地流转,进一步推动耕地的适度经营规模;大规模农户可适当地增加化肥和劳动投入量。
辛良杰李秀彬朱会义刘学军谈明洪田玉军
关键词:农户生产率影子工资
知识经济对我国地理学研究的几点影响
世界经济正向着知识化方向发展,受其影响,中国也正处于由传统经济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变之中。这对中国的地理学研究产生了许多影响,也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中国的地理学研究应当正视挑战,抓住机遇,针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所出现的...
李平刘学军
关键词:知识经济地理研究
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被引量:561
2001年
土地利用的基本竞争模型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驱动力分析的理论基础。把握土地利用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关系 ,尤其是它们之间的矛盾及其地区差异 ,是进行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宏观分析的有效途径。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现阶段我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矛盾。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选取 11项自然和社会经济指标 ,分省份计算了驱动力指数。结果表明 :西部地区以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和环境安全驱动为主 。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空间分异
通胀困境与刘易斯转折点:偶然还是必然被引量:6
2008年
在经济发展阶段超越刘易斯转折点之后不久.中国便陷入由农产品价格推动的通货膨胀困境。实际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当经济发展阶段超越刘易斯转折点之后。农业中已不存在剩余劳动力。此时,当农业劳动力持续转入非农部门,必然导致农业生产萎缩,并引发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农产品价格上涨,农业经营收益提高,又会抑制农业劳动力转移规模的增长。并造成非农部门劳动力短缺及其工资成本上升,进而成为推动物价全面上涨的重要因素。要摆脱当前的通胀困境,关键在于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技术进步。
刘学军
关键词:刘易斯转折点劳动力转移农业发展
劳动力流动对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被引量:109
2009年
本文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在我国大中城市中,劳动力流动对本地劳动者就业率和工资的影响。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和工资均具有统计上显著的负向作用,但是影响的规模非常小。对于全部教育组平均而言,外来劳动力每增加10%,城市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下降0.3%,工资下降0.65%;对于中低教育水平(高中及以下)的城市本地劳动力而言,外来劳动力的影响程度相对高一些,但是仍然不算大。另外,我们发现,外来劳动力对本地职工工资的影响,要大于对就业率的影响,说明城市本地劳动力对于外来劳动力存在有限的反应,主要体现在降低保留工资,而非放弃工作机会。
刘学军赵耀辉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就业率工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