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海涛
- 作品数:26 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血管内回收化疗泵断裂导管九例经验总结被引量:1
- 2011年
- 深静脉置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年,极大地方便了需较长时间输液,特别是那些外周呲管条件差或需要特殊治疗如长期化疗或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目前临床已有多种成套的器材可供选择,化疗泵为其中之一,其使用简单、方便,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置管的成功率。然而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导管堵塞及断裂等情况随着导管置入时间的延长而时有发生,其中有些并发症特别是导管断裂还町引起严重后果。
- 关海涛杨敏宋莉王健佟小强邹英华
- 关键词:导管置入导管断裂化疗泵深静脉置管技术皮血管回收
- 巨大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腔内精准栓塞治疗的临床研究
- 王承恩杨敏佟小强王健关海涛宋莉邹英华
- 空白及载阿霉素的聚丙烯酸栓塞微球的制备与评价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离子交换型载阿霉素聚丙烯酸栓塞微球的制备方法与性质评价。方法: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空白聚丙烯酸栓塞微球[poly (acrylic acid) microspheres,PMs],通过离子交换原理将阿霉素载入该微球,制备载阿霉素的聚丙烯酸栓塞微球[doxorubicin-loaded poly (acrylic acid) microspheres,DPMs]。采用光学显微镜考察两种微球的形态和粒径分布,荧光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考察载药微球中阿霉素的分布,物性测定仪测定PMs和DPMs的弹性,HPLC法测定PMs的载药性质和DPMs的释药性质。以0. 1 mL的DPMs栓塞家兔肝动脉评价其在动物体内的栓塞效果。结果:制备的PMs和DPMs形态圆整、表面光滑,能够均匀分散,阿霉素主要分布在靠近微球表面的区域且分布均匀。PMs和DPM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83±136)μm和(248±149)μm,杨氏模量分别为(62. 63±1. 65) k Pa和(93. 94±1. 10) k Pa,空白和载药微球均具有良好的抗压缩能力。PMs在12 h时达到载药平衡,包封率大于99%,在浓度为5. 0 g/L和12. 5 g/L的阿霉素溶液中微球的载药量分别为(19. 78±0. 27)g/L和(49. 45±0. 37) g/L; DPMs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中缓慢释放阿霉素,载药量为(19. 78±0. 27) g/L和(49. 45±0. 37) g/L的微球24 h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分别为6. 82%±0. 02%和2. 83%±0. 10%。影像学结果显示,DPMs成功地栓塞了家兔的肝动脉。结论:聚丙烯酸微球具有良好的载阿霉素性能,DPMs是一种潜在的可用于动脉化疗栓塞的新型药物递送系统。
- 郭李盈刘晓昕李子圆覃小雅范则杨李真真关海涛宋莉邹英华范田园
- 关键词:微球化学栓塞治疗性阿霉素
- 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治疗巨大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SRAE)治疗巨大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接受SRAE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巨大型RAML患者的资料,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肿瘤大小、肾功能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16例患者共进行26次SRAE治疗,技术成功率100%(26/26);其中1次治疗7例(7/16,43.75%),2次治疗8例(8/16,50.00%),3次治疗1例(1/16,6.25%)。治疗后平均随访(16.60±15.60)个月。至末次随访复查时,瘤体最大径[(9.00±2.80)cm]较治疗前[(12.60±2.40)cm]明显缩小(t=12.41,P<0.01),SRAE治疗后患者腰痛、血尿症状均好转,肌酐水平[(79.10±12.80)μmol/L]与治疗前[(76.00±14.90)μ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39)。14例(14/16,87.50%)SRAE治疗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发热、局部疼痛或恶心等症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SRAE可有效控制巨大型RAML破裂出血,缓解RAML相关临床症状,同时可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正常肾单位。
- 王承恩范则杨杨敏佟小强王健关海涛宋莉邹英华
-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栓塞治疗性
- 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疗效与安全性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与单纯RFA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6年11月关于TACE联合RFA与单纯RFA治疗HCC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的中英文文献,提取纳入研究的信息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入选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TACE联合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优于单纯RFA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5年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对于肿瘤最大径<3cm的HCC,TACE联合RFA组与单纯RFA组1年、3年总体生存率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HCC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纯RFA治疗,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
- 尹建吕天石关海涛宋莉王健佟小强
- 关键词:肝肿瘤导管消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META分析
- 肝细胞癌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行TIPS治疗的安全性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观察TIPS治疗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D期肝细胞癌(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4例BCLC D期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患者,观察TIPS及其后随访资料,分析TIPS技术成功率、门静脉压力梯度(PPG)变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缓解率、BCLD情况、并发症及死亡率等,评估其疗效。结果TIPS技术成功率100%。TIPS前、后PPG分别为(32.13±6.93)mmHg及(18.75±5.05)mmHg,TIPS后PPG降低(t=12.604,P<0.001)。TIPS后次日,1例因支架内癌栓及血栓致支架急性闭塞,予补充性植入1枚覆膜支架后血流恢复;TIPS后2周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缓解率100%,未见相关并发症及死亡。TIPS前及1个月后患者体力状况(PS)评分分别为3.08±0.28及1.97±1.0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别为7.50±1.79及5.71±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73、5.033,P均<0.001)。TIPS后1个月,HCC BCLC C期15例、B期4例、A期3例,与TIPS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65,P<0.001);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TIPS后3个月2例发生Ⅲ级肝性脑病,均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支架分流道通畅率及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缓解率均为100%。结论TIPS治疗BCLC D期HCC伴严重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安全、有效。
- 姚航吕天石武思彤范思源刘泽川江晴贵康永关海涛宋莉佟小强邹英华王健
- 关键词:肝肿瘤
- 冷热多模态消融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操作规范专家共识被引量:14
- 2021年
- 肿瘤消融是治疗实体肿瘤的重要方法,其中冷冻消融疗效确切,微创,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临床应用广泛。新一代冷热多模态消融系统由我国自主研发,集深低温冷冻消融和高强度热消融于一体,其疗效和安全性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确切的验证。经从事肿瘤消融治疗的多个学科专家,进行充分深入的讨论后,就冷热多模态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操作规范,达成此共识。
-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放射介入治疗专家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高嵩朱旭邹英华郭建海王健关海涛杨武威祝宝让于海鹏邢文阁
- 关键词:肝肿瘤
- 超声引导下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局部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373例患者共397条下肢静脉(单侧349例、双侧24例),包括大隐静脉384条、小隐静脉13条,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后随访复查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评估静脉闭合率。结果对373例397条静脉均顺利完成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97/397)。治疗中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穿刺及肿胀麻醉过程中轻度疼痛;治疗后6例切口明显渗血、3例局部血肿、2例切口局部感染,经相应治疗后均好转;治疗后1个月1例发生肺栓塞,予抗凝治疗后缓解。治疗后1、6、12个月,经治下肢曲张静脉闭合率分别为99.24%(394/397)、100%(307/307)及100%(217/217);治疗后随访2~5年,期间6例下肢局部新发曲张静脉,予以剥脱处理,1例溃疡愈合后再次复发,予局部换药。结论血管腔内射频消融联合点式剥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
- 关海涛郭宏杰范则杨邹英华
- 关键词:静脉曲张下肢射频消融腔内治疗
-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的微创腔内治疗
- 目的 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是一种先天性周围血管疾病,本文总结KTS的临床及血管造影特征性表现,并探讨其微创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010年8月至2015年4月我院门诊及病房诊治并获随访62...
- 尹杰牛国晨关海涛邹英华
- 关键词: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硬化剂介入治疗
- 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模型,评估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滤过效果及稳定性。方法在体外建立下腔静脉模型,在不同管径、不同大小栓子及不同位置上分别评价滤器的稳定性及对栓子的捕获能力,并与Recovery可回收滤器进行对比。用牛血管重复实验,观察新型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结果在体外下腔静脉模型中,新型可回收滤器对直径为2、3、5 mm的栓子滤过率分别为91.50%、96.50%和99.50%,管径为21、28 mm时滤过率为别为98.00%、93.67%,水平及垂直条件下栓子滤过率为94.33%、97.33%,总体滤过率为95.83%。Recovery可回收滤器在以上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1.00%,91.00%,95.00%;92.33%,85.67%及87.67%,90.33%,总体滤过率为89.00%。用牛血管取代硅胶管后,新型滤器在不同条件下的滤过率分别为88.50%,94.00%,98.00%;94.67%,92.33%及91.33%,95.67%,总体滤过率为93.50%。在实验过程中,两种滤器均未发现明显移位及偏斜现象。结论新型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滤过效果及稳定性可靠,体外实验滤过效果优于Recovery滤器。
- 关海涛佟小强王健杨敏宋莉邹英华
-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动物实验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