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菊
- 作品数:96 被引量:368H指数:11
- 供职机构:辽宁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化学工程更多>>
- 乳腺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通过比较乳腺计算机辅助检测(Computer-aided Detection,CAD)系统对不同临床经验的放射科医生诊断准确率的影响程度,评估该系统对不同级别医生的辅助作用。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辽宁省肿瘤医院门诊及住...
- 赵英杰罗娅红于韬王盈曲宁巍瑞丽何翠菊王菲菲康雁赵宏
- 关键词:CAD恶性病变
- 文献传递
- 表观扩散系数值离散系数在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离散系数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96例患者磁共振乳腺病灶98个,分别测量每一病灶ADC值的均值(x)及标准差(s),并计算每一个病灶ADC值的离散系数CV(CV=s/x)。评估病灶ADC值均值及CV的诊断效能。结果:乳腺良恶性病变组ADC值均值[良性(1.42±0.32)×10^(-3)mm^2/s,恶性(1.04±0.29)×10^(-3)mm^2/s]及CV(良性0.10±0.03,恶性0.17±0.04),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1)。乳腺良性与恶性病变之间ADC-CV差异的效应量(Cohen's d值,1.98)高于良性与恶性病变之间ADC均值差异的效应量(1.25)。ADC-CV ROC曲线的AUC(0.935±0.0227)也显著大于ADC均值ROC曲线的AUC(0.790±0.0447)(P<0.01)。结论:乳腺病变DWI检查中ADC-CV较ADC值均值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 徐姝罗娅红何翠菊
- 关键词:乳腺疾病磁共振成像
- 手法干预对痉挛初期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作用
- 2005年
- 朱红何翠菊董福仁
-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偏瘫患者手法治疗痉挛期
- 应用MR动态增强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MR动态增强、脂肪抑制成像和减影成像技术显示乳腺三维血管结构。方法选择随机抽取100名高危乳腺癌患者的正常侧乳腺,通过8个时相的动态MR增强减影研究显示胸廓内、外动脉、肋间动脉和其分支的比率。结果胸廓内、外动脉I级、II级分支的显示率分别为93%(93/100)、62%(62/100)、72%(72/100)、45%(45/100);肋间动脉的显示率为59%(59/100)。结论乳腺动态MRI增强3D血管减影成像基本上反映乳腺的血管分布。
- 迟达罗娅红于韬段阳何翠菊赵英杰赵丹
- 关键词:乳腺
- 乳腺钼靶、超声及磁共振成像用于乳腺恶性肿瘤测量的准确性的研究
- 李晓凡赵英杰何翠菊罗娅红
- 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总结乳腺纤维腺瘤的乳腺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影像学特征,探讨DCE-MRI在乳腺纤维腺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上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并有病理证实的单发女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了乳腺DCE-MRI检查。总结在DCE-MRI影像上乳腺纤维腺瘤的形态、边缘、强化和曲线特征。统计依据DCE-MRI诊断乳腺纤维腺瘤的准确度。结果本组乳腺纤维腺瘤病灶在形态上,DCE-MRI显示为类圆形34枚,分叶状13枚,不规则形9枚;在边缘上,DCE-MRI显示为规则者49枚,不规则者5枚,毛刺者2枚;在DCE-MRI强化上,显示为无明显强化者10枚,均匀性强化者37枚,不均匀强化者9枚;其中,表现为向心性强化者5枚,表现为"中心—边缘"型号强化者51枚;在TIC曲线上,显示为Ⅰ型者40例,Ⅱ型者9例,Ⅲ型者7例。依据DCE-MRI上病变的形态、边缘、强化和曲线特征对本组乳腺纤维腺瘤病灶进行诊断,诊断准确度为83.93%。结论 DCE-MRI在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突出价值。
- 王秀杰孙光翠于韬何翠菊赵英杰赵丹王菲菲
- 关键词:乳腺纤维腺瘤磁共振增强扫描
- 动态增强MRI和扩散加权成像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对预测疗效价值的研究
- 目的:探讨应用MRI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检测肿瘤的变化,对预测疗效的价值。方法: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20例,21个病灶,均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肿瘤大小2.0~6.0cm。化疗前和二周期化疗后行动态增强MRI和DWI...
- 赵林何翠菊陈丽张斌罗娅红张齐王聪张鑫丰马特龙飞张强徐宏
-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DCE-MRIDWI
- 文献传递
- Vibrant技术在磁共振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及优势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Vibrant软件技术在磁共振双侧乳腺动态增强检查中的应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70例,均为女性,按照Vibrant动态增强检查扫描的时间不同,分为A、B两组,每组35例。两组病例均采用1.5T MR机行动态增强检查。A组病例行Vibrant动态增强的扫描时间为9分24秒,B组病例行Vibrant动态增强的扫描时间为7分42秒。结果:A组病例动态增强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4.74%,特异性为85%,准确性为89.74%;B组病例动态增强MRI诊断的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89.47%,准确性为90.48%。两组病例动态增强MRI对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ibrant乳腺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乳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Vibrant技术在缩短增强扫描时间的情况下不降低其诊断效能。
- 赵丹罗娅红刘凡何翠菊赵岩
- 关键词:磁共振乳腺疾病
- WB-DWI结合常规CT、MRI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脏器转移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全身磁共振扩散成像(WB-DWI)技术和CT/MRI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全身恶性肿瘤患者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22~75岁,平均年龄45岁。所有病例先行CT/MRI检查;而后行WB-DWI检查及后续CT/MRI增强扫描。对照手术、穿刺病理及临床随访结果,统计单独应用CT/MRI影像以及WB-DWI+CT/MRI综合影像对全身转移病灶进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统计两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的统计学差异。结果CT/MRI常规检查共诊断转移病灶61处,行WB-DWI+CT/MRI诊断转移病灶84处,病理及临床诊断转移病灶83处。CT/MRI常规检查诊断转移病灶符合率约66.37%,WB-DWI+CT/MRI诊断转移病灶符合率约89.11%,两者在诊断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WB-DWI对恶性肿瘤全身转移进行诊断,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于韬罗娅红何翠菊邱岩李森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恶性肿瘤
- 磁共振诊断乳腺薄壁囊性病变的价值
- 何翠菊贾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