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安
- 作品数:17 被引量:108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崇明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被引量:9
- 2013年
- 于2012年4—12月,采用生态学的方法,选择了崇明东滩潮间带的5条断面,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在崇明东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年均丰度为(210.30±93.56)ind/m2,年均生物量为(74.07±16.03)g/m2,生物多样性指数d、H′与J分别为1.81±0.41、2.55±0.38、0.67±0.11。群落聚类和MDS分析表明南北断面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根据2000年和2006年的历史资料,分析了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长期演变的过程和规律。结果显示,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数、丰度和生物量均减少;平均分类差异指数(+)呈减小趋势,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呈增加趋势,反映了组成群落的物种之间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是导致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化的主要原因。
- 余骥马长安吕巍巍田伟张铭清赵云龙
-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历史演变
- 红螯光壳螯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克隆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的影响
- 2014年
- 为深入了解红螯光壳螯虾组织蛋白酶L基因的表达特性及维生素C对其表达的影响,实验利用RACE-PCR技术及荧光定量PCR技术,从红螯光壳螯虾肝胰腺中克隆得到组织蛋白酶L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CqCatL(GenBank登录号:KJ913663),同时检测了该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各个组织及添加了不同浓度维生素C的组别中的表达。结果显示,该基因全长1 81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 026 bp,编码3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的分子量和等电点(pI)分别为37.63 ku和5.17。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其他虾蟹类有较高的相似性,说明组织蛋白酶L基因在甲壳动物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组织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qCatL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血细胞,在肠及触角腺中也有一定量的表达。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维生素C后,CqCatL基因的表达量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维生素C添加量为400 mg/kg的组别中该基因的表达量最高。研究表明,组织蛋白酶L基因在红螯光壳螯虾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且其表达量受维生素C的影响。
- 吴东蕾左迪黄有辉马长安赵云龙
- 关键词:维生素C克隆组织表达分析
- 围垦对南汇和崇明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 长江口湿地位于全球的生态热点与敏感区,具有很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着长江口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丰富的湿地资源与稀缺的城建土地之间矛盾突出,湿地围垦成为长江口获得土地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过度围垦给长江口带...
- 马长安左迪吕巍巍张云飞赵云龙
- 关键词:围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围垦对南汇和崇明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 长江口湿地位于全球的生态热点与敏感区,具有很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随着长江口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膨胀,湿地资源丰富与城建土地稀缺的矛盾突出,湿地围垦成为长江口获得土地的主要途径之一。近年来,过度围垦给长江口带来了一...
- 马长安
- 关键词:围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盐度渗透压调节
- 文献传递
- 横沙东滩围垦潮滩内外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的研究
- 2011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和12月(冬季),在横沙东滩的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进行底栖动物的采样调查,进行功能群划分及数量特征分析.在围垦潮滩和自然潮滩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19种和22种.依据食性将其...
- 吕巍巍马长安余骥赵云龙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围垦
- 围垦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为评价围垦促淤工程对南汇东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的影响,根据2004年10月和2009年10月对南汇东滩湿地底栖动物的定量定性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4年共采集到大型底栖动物32种,其中在经围垦促淤后形成的堤内、堤外两个区域分别采集到底栖动物20种和21种,2009年堤内外分别为9种和19种,共26种;2004年堤内和堤外优势种分别为8种和4种,共有优势种为中华蜾蠃蜚和谭氏泥蟹,2009年堤内优势种仅有摇蚊幼虫1种,堤外有4种,优势种种类组成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004年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4.15个/m2和38.80 g/m2,2009年为86.76个/m2和1.97g/m2,2009年堤内、堤外的生物量与2004年相比明显降低,丰度变化则相对较小;运用SPSS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群落聚类和MDS排序对南汇东滩湿地各断面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围垦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改变的一个重要因素,围垦造成堤内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差异,堤外群落结构变化相对较小。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和Simpson指数D)受到围垦促淤工程的影响均降低,尤其以围垦圈淤的堤内湿地生物多样性指数最低。围垦促淤工程对盐度、潮汐动力、底质特征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是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原因,工程结束后的湿地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 马长安徐霖林田伟吕巍巍赵云龙
-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围垦
- 围垦对长江口横沙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2年
- 于2011年4—12月,采用生态学的方法,选择了长江口横沙东滩成陆区、促淤区和自然潮滩三种生境,研究了围垦对其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横沙东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28种,物种分布为自然潮滩(22种)>促淤区(19种)>成陆区(7种),优势种为自然潮滩(6种)>促淤区(5种)>成陆区(2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均丰度为促淤区(118.68ind/m2)>成陆区(100.67ind/m2)>自然潮滩(57.56ind/m2),而年均生物量为促淤区(35.71g/m2)>自然潮滩(27.56g/m2)>成陆区(1.52g/m2),三种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与其种类组成有关。大型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H′、J、d)为自然潮滩>促淤区>成陆区。群落聚类和MDS分析显示横沙东滩三种生境的底栖动物群落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同时ABC曲线也证实了成陆区和促淤区的底栖动物群落有明显变化,而自然潮滩的群落结构相对完整。以上结果表明,围垦导致横沙东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 吕巍巍马长安余骥田伟袁晓赵云龙
- 关键词:围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
- 崇明东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空间分布与历史演变
- 于2012年4-12月,采用生态学的方法,选择了崇明东滩潮间带的5条断面,研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现状.结果表明,在崇明东滩共发现大型底栖动物40种,其年均丰度为(210.30±93.56)ind/m2,年均生物...
- 余骥马长安吕巍巍田伟张铭清赵云龙
- 关键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历史演变
- 淀山湖沉水植物恢复重建对底栖动物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2009年8月至2010年6月,对上海市淀山湖318国道近岸水域生态带围隔内外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周年调查.6个站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5种,隶属于3门7纲8目14科,其中围隔内23种,围隔外15种.围隔内外底栖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是73.54,91.82 ind/m2,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93.71,54.23 g/m2.采用多样性指数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围隔内水质好于围隔外,属中营养型污染状态.对围隔内外的理化因子与底栖动物群落特征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围隔内外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显著影响的环境因子分别是总磷(TP)、悬浮物(SS).经恢复工程治理后,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有了明显变化,多样性指数有了提高.底栖动物与沉水植物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沉水植物生物量与底栖动物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
- 徐霖林马长安田伟吕巍巍赵云龙
- 关键词:淀山湖围隔底栖动物沉水植物群落结构
- 围垦对崇明东滩潮沟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7
- 2012年
- 为揭示围垦对潮间带潮沟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在崇明东滩选取3条围垦潮沟共9个站点进行两年4个季节的浮游动物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现存量及物种多样性等生态特征参数在围垦前后的变化.结果显示,围垦后潮沟浮游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主要是桡足类物种的减少;围垦前以桡足类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则以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为主要优势种;围垦后较围垦前丰度明显降低,生物量则相反;且季节变化趋势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围垦工程阻断了潮沟与潮沟外长江口水域物质、能量的交流,导致围垦潮沟内水体的盐度等环境因子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对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议围垦时在坝下修建通水管道等以沟通内外水系,另在被围区域可利用原有潮沟投放水产养殖动物,这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别是为崇明东滩水鸟提供不同的栖息地具有现实意义.
- 李强马长安马长安吕巍巍田伟
-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围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