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宝东 作品数:28 被引量:25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化学工程 更多>>
油田配聚污水水质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8 2016年 通过单因子试验,分析了油田配聚污水中Na^+、K^+、Ca^(2+)、Mg^(2+)、Fe^(2+)以及S^(2-)单独作用时对水解聚丙烯酰胺(hydrolyzed polyacrylamide,HPAM)黏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述离子均会造成HPAM溶液黏度下降,其中Fe^(2+)的影响最为显著,二价阳离子的影响强于一价阳离子。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得出Na^+、K^+、Ca^(2+)、Mg^(2+)对HPAM黏度的影响是由正电荷屏蔽HPAM分子羧酸基上的负电荷,造成聚合物大分子卷曲引起的。Fe^(2+)则是由还原性引发自由基链式反应,造成HPAM分子链断裂,从而使HPAM黏度下降。 胡渤 王芳 高宝玉 徐世平 马宝东关键词:水解聚丙烯酰胺 硫离子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聚四氟乙烯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正>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氧乙烯醚羟丙基季铵盐溶液在聚四氟乙烯表面上的润湿性质,发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通过弱相互作用和氢键作用吸附到低能的聚四氟乙烯表面,造成PTFE-水的界面自由能(γsl)降低,接触角随浓度增... 马宝东 刘丹丹 张磊 张路 高宝玉关键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接触角 石英晶体微天平 注聚区污水处理剂研究 胜利油区自1992年开展聚合物驱现场试验以来,常规污水处理剂对注聚区采出液的处理效果越来越差,污水对聚合物溶液粘度的影响更加显著,导致聚合物溶液在配制和注入过程中溶液粘度损失严重,限制了该项驱油技术在部分油藏条件下的推广... 马宝东关键词:胜利油田 污水处理 原油脱水 聚合物驱 采出液 亚铁离子对驱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及其降黏机理 被引量:12 2013年 采用NaOH沉淀法去除胜坨油田T28区污水含有的亚铁离子(Fe2+),使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增加,通过红外光谱仪(IR)、荧光光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Fe2+的降黏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NaOH沉淀法处理Fe2+含量为5.9 mg/L的污水,控制pH=9,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可由19.17 mPa·s提高到92.50 mPa·s。Fe2+使聚合物大分子发生断链,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减弱,破坏了分子链间形成的空间网络结构,导致溶液黏度显著降低;当用NaOH处理Fe2+后形成了Fe(OH)2沉淀而析出,同时使聚合物分子链间形成致密的空间网络结构。 黄漫 李美蓉 田兰兰 黄银 马宝东 刘坤关键词:亚铁离子 黏度 金属阳离子对聚丙烯酰胺溶液黏度的影响及其降黏机理研究 被引量:25 2012年 聚丙烯酰胺(HPAM)是油田常用的驱油聚合物,用油田污水配制HPAM溶液易导致其黏度明显降低,影响驱油效果。依据埕东油田污水实测的各种金属阳离子含量来配制HPAM溶液,测得各金属阳离子对其黏度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Fe2+>Ca2+>K+>Mg2+;通过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金属阳离子导致HPAM溶液降黏的机理,Na+、K+、Ca2+、Mg2+主要是通过与HPAM链上的羧酸根阴离子静电引力相互作用,降低HPAM分子表面原有的电荷密度,造成分子链卷曲,同时减弱了极性基团的溶剂化能力,释放大量的"束缚水",从而使黏度显著降低;Fe2+离子主要是与水中溶解氧共同作用,引发自由基反应,导致HPAM骨架水解断裂,致使黏度显著降低。 李美蓉 柳智 宋新旺 马宝东 张文关键词:聚丙烯酰胺 黏度 矿化度 污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增黏措施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2015年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分析胜利油田埕东污水造成配制聚合物溶液黏度降低的主要因素,研制提高污水配聚增黏的处理配方体系。经处理后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初始黏度由12.0 m Pa·s提高到32.0 m Pa·s,增黏率达到167%;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动态光散射(DLS)对聚合物溶液微观形貌及聚集体粒径观察,分析配方的增黏机理:一方面,氢氧化钠沉淀Fe2+,消除了Fe2+对聚合物聚集体的破坏作用;AFM和DLS显示聚合物溶液聚集体粒径由80.5 nm增加到159.9 nm。另一方面,离子屏蔽剂可屏蔽Ca2+、Mg2+从而减弱了Ca2+、Mg2+对聚合物分子链的卷曲作用;AFM和DLS显示屏蔽剂使聚合物溶液聚集体的粒径由160.1 nm增大到208.5 nm。 丁玉娟 张继超 马宝东 周敏 黄漫 李美蓉 郝清滟关键词:污水 黏度 原子力显微镜 动态光散射 二元复合体系油水乳状液稳定性实验 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测量模拟油水乳状液电导率的方法表征乳状液的稳定性,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浓度、乙醇助剂浓度对O/W型和W/O型乳状液电导率变化的影响,探讨了二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摇管看界面测量乳状液稳定性方法相比,测定电导率的方法能解决油水界面不清晰、读数不准确的问题;并发现SDBS浓度的增加,会使O/W型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减小,但有利于W/O型乳状液的稳定;加入聚合物能增强O/W型乳状液稳定性,但将减弱W/O型乳状液稳定性。 马宝东 高宝玉 卢磊 张永强关键词:油水乳状液 稳定性 电导率 不同氧乙基数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的界面性能 被引量:13 2011年 分别测定了3种不同氧乙基(EO)数的十六烷基聚氧乙烯醚磺酸钠C16EnSO(n=3,5,7)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界面张力、乳化能力及模拟驱油率;利用Klett光电比色仪评价了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乳化能力。结果显示,随着EO数的增加,C16EnSO的表面活性呈单调型变化,而界面张力、润湿力、乳化力、模拟驱油率呈类似V型变化;C16E3SO及C16E5SO水溶液与胜利孤东原油间的界面张力达到10-2 mN.m-1数量级,但EO数大于7后,界面张力明显升高;界面张力越低,润湿及乳化能力越好,相应地模拟驱油率越高,但润湿及乳化能力对模拟驱油率的影响程度似乎高于界面张力。 张继超 马宝东 张永民 刘晓臣 牛金平关键词:表面活性 油田配聚污水中Fe^(2+)的去除方法优化研究 被引量:2 2015年 油田回注水中的二价铁离子会降低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的黏度。采用化学氧化法去除油田污水中Fe2+,试验了双氧水、次氯酸钠和高锰酸钾对Fe2+的去除效果,并考察了Fe2+去除后HPAM黏度的恢复情况。实验表明,3种氧化剂皆能快速去除油田污水中的Fe2+,并有效改善Fe2+造成的聚合物黏度损失。经过使用安全性、方便性和性价比对比,发现固体次氯酸钠不仅能快速有效地去除Fe2+,改善聚合物黏度,且价格合理,使用方便,是最优的氧化剂。 李向良 王芳 徐世平 高宝玉 马宝东关键词:氧化法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油水乳化过程动态表征方法研究 被引量:7 2010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通过测量油滴粒径变化来表征油水乳状液动态特性的方法,采用粒度分析仪测量了不同体系模拟油水乳状液油滴粒径的变化。比较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和乙氧基化烷基硫酸钠(AES)所形成模拟乳状液的动态特性,测定了聚合物和乙醇在复合体系中对乳化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体系的油水乳化速度,而且可以比较乳状液中油滴的粒径大小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对于研究实际驱油过程中乳状液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宝东 高宝玉 卢磊 张永强关键词:油水乳状液 动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