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万龙
- 作品数:36 被引量:3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候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河南省气候变化与北极涛动的时频相关被引量:12
- 2008年
- 利用交叉谱与小波变换分析方法,分析了北极涛动指数(AOI)距平和河南省月平均降水距平、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时频变化特征及河南省气候变化与北极涛动之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结果表明,河南省降水和气温变化与AOI之间存在着多时间尺度的显著相关振荡,年代际尺度周期的互相关系数明显大于年际尺度周期的互相关系数,相关程度随耦合振荡频率的增大而减小,相关显著性取决于两者的时频域联合统计特征,时域中小波互相关系数、小波凝聚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说明北极涛动的年际和年代际异常对河南省气候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 孙卫国朱业玉王记芳顾万龙程炳岩
- 关键词:气候变化北极涛动交叉谱小波变换
- 2008年1月河南异常低温多雪分析及数值预报产品释用被引量:3
- 2008年
- 2008年1月,河南省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大范围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左右,气温比常年同期偏低1.6℃;中下旬出现了3次大范围强降雪天气,信阳最大积雪深度为50多年来的最大值。分析表明:2008年1月份,500 hPa欧亚环流高、低纬度反位相特征明显,高度距平场上欧亚高纬度自西向东呈异常的+-分布,而中低纬度则呈相反的-+分布,由于这样的分布特征有利于冷空气从东路入侵河南和南支低槽活跃,因而冷暖空气在河南省交汇形成大范围的降雪天气;1月副高偏北偏西,有利于暖湿气流向北输送;历史上河南省冬季气候对拉尼娜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在太阳活动的高低值年份,河南省1月份均出现过多雪,特别是高值年份多雪概率较高,其次是低值年份;数值预报产品的释用在1月中下旬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 常军顾万龙竹磊磊李祯焦建丽
- 关键词:环流异常拉尼娜太阳活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
- 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气候特征
- 本文利用全省116个气象站的逐日气温、降水和天气现象等资料,对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空间分布、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害影响等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8年1月中下旬,河南发生了历史同期罕见的低温...
- 王记芳顾万龙潘攀
- 关键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气候特征
- 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被引量:23
- 2012年
- 基于河南省冬小麦遥感种植面积数据、DEM数据和111个气象站197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基于GIS的逐日最低气温空间插值技术,根据冬小麦晚霜冻灾度指标及其等级划分标准,计算各空间单元轻霜冻、中霜冻和重霜冻日数,综合考虑霜冻害日数和冬小麦实际种植面积比例因素,构建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评价指数,分析河南省冬小麦不同等级晚霜冻害日数及其风险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轻霜冻日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北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中霜冻和重霜冻高值区以分布在西部丘陵山区为主,霜冻日数最大值分别为67 d、48 d和120 d;轻霜冻风险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除郑州地区以外的驻马店和南阳盆地以北地区,中霜冻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丘陵山区,重霜冻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部丘陵地区,风险指数最大值分别为28%、18%和17%。总体上看,河南省冬小麦晚霜冻害日数和风险空间分布特征明显;轻霜冻日数及其风险的覆盖面积最大,其次为中霜冻,重霜冻最小;河南省的东部、北部和西部丘陵山区为晚霜冻害的主要防御区域,各级霜冻之间以防御轻霜冻为主。
- 顾万龙姬兴杰朱业玉
- 关键词:冬小麦晚霜冻害风险区划
- 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评估研究
- 吴必文林朝晖卢燕宇杨传国田红叶金印徐敏顾万龙薛德强周学东谢五三
- 着重对淮河流域气候变化的事实检测,分析流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并应用近50年的气象、水文资料,建立淮河流域水资源评估模型,对近50年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的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综合分析淮河流域内气象...
- 关键词:
- 关键词:淮河流域气候变化水资源
-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性指标的研究
- 利用分布于中原地区的4个气象台站1951~2005年的日降水资料,分析比较了降水集中度、降水不均匀系数和调节系数在河南省的适用。结果表明:降水集中度、降水不均匀系数和调节系数在不同的侧面反映了降水量的年内分布特征。降水集...
- 王纪军裴铁璠顾万龙
- 关键词:不均匀性降水量
- 淮河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36
- 2010年
- 年降水的时间分配对水资源利用有很大影响,降水的分配不均匀更是季风气候区旱涝灾害的主要原因。利用河南省气候中心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1961~2005年淮河流域84个气象站资料,对淮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匀性、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及其变化幅度进行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降水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这一区域的旱涝灾害规律和水资源利用提供帮助。研究结果表明:①淮河流域降水的年内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北部地区的降水不均匀性和集中度更明显,北部地区的降水相对较少,因而进一步加重了北部的干旱。②降水分配的不均匀性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南北表现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变化幅度不同;③淮河流域年内降水集中期,从南向北逐步推后,从豫南到黄河以南需要20 d左右,降水集中期与主汛期时间一致;④降水集中期年际变化南部比北部大,表明淮北的汛雨期比较稳定,而淮河流域南部汛雨期出现时间变化比较大;⑤淮河流域大部地区的气候旱涝与降水集中度有明显相关。
- 顾万龙王纪军朱业玉孙除荣
- 关键词:不均匀性降水旱涝淮河流域
- 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和业务系统研究
- 顾万龙程炳岩常军张善强朱业玉李朝兴李俊亭王纪军周月华李慧
- 该项目以提高该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水平、改进短期气候预测业务系统、提高对该省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为目的,在总结30多年该省短期气候预测研究和业务经验的基础上,应用本专业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进一步研究了河南省短期气候预测技术方...
- 关键词:
- 关键词:短期气候预测气象业务系统计算机技术
- 黄河三花间降水量年内分配变化规律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根据三花间21个气象站1961-2007年降水量资料,采用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指标分析了该地区的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降水分布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有关,西南部明显多于东北部,同时降水有两个相对高值区;②年内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均存在南北差异,北部的降水较南部更为集中;③气候旱涝与降水集中度有明显关系。
- 朱业玉顾万龙王记芳李凤秀
- 关键词:集中度集中期降水黄河
- 河南1981年以来霾日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汇总河南省108个地面站1981-2010年的气象资料,利用每日14时实测的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资料对霾日进行判别,统计各站的霾日数据,分析了河南霾日的变化特征,并对其可能的原因做了分析。结果表明:1981年以来,河南平均年霾日数呈现明显上升,增长率为4.2 d/10a;季节之间,以冬季最多,占全年的46.2%,秋季次之,春夏较少;河南霾天气主要以轻微霾为主,占总霾日数的90%以上;霾天气发生时相对湿度多≤60%,能见度多<3 km;近30年,河南年平均风速和年最大风速(f≥10 m/s)日数呈显著减少,年静风或微风(最大风速<3 m/s)的日数呈显著增加;分析霾日数与风速和降水的相关关系发现,霾日数同风速呈显著负相关,月霾日数同月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各因子间以与风速相关性最大。另外,霾日数的变化与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引起的污染排放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近30年,河南风速下降是霾日数明显增多可能的主要气候原因,同时,区域污染排放增长也可能是霾日数增多的原因之一。
- 张方顾万龙姬兴杰
- 关键词:日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