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治及预后情况,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1996-2004年收治的低颅压性SAH患者与原发性SAH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9例患者经治疗均治愈,1例好转,无一例复发。结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并继发SAH经正确诊治后均可治愈。
- 雷建明江先娣黎朝茂洗明健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低压综合征
- 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对比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研究条件的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年龄/〉60岁)186例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联合组,每组62例。抗凝组采用华法林治疗,起始剂量2.5mg/d,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抗血小板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剂量100mg/d;联合组联合采用华法林和阿司匹林。主要终点指标是出现缺血性卒中、严重出血、动脉栓塞表现。比较三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症状及体征,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抗凝组发生缺血性卒中3例(4.84%),抗血小板组11例(17.74%),联合组2例(3.23%),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与抗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血流动力学及缺血性卒中症状、体征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联合组出现2例消化道出血,三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卒中预防中,抗凝治疗优于抗血小板治疗,而且较安全。
- 冼明健袁莉江先娣蓝崧杨职雷建明
- 关键词:抗凝药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5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5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50例,采用胞二磷胆碱加血栓通作常规治疗;抗凝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抗凝组及对照组(P<0.01或0.05);抗凝组和对照组间的疗效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的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雷建明
- 关键词:脑梗死低分子肝素钙依达拉奉
-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Hcy、hs-CRP水平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9
- 2020年
- 目的分析脑小血管病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患者72例,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36例)和认知功能障碍组(3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3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的一般资料、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Cr)、尿酸(UA)、蒙特利尔评估量表(MoCA)评分、Hcy及hs-CRP的水平,并分析MoCA评分与血Hcy、hs-CR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3组的HDL、LDL、TG、TC、Cr、UA等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组的MoCA评分及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认知功能障碍组的Hcy、hsCRP水平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MoCA评分低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1);MoCA评分中的视结构、执行功能、计算力、注意力、MoCA总分与血Hcy、hs-CRP水平呈负相关(P<0.01)。结论血Hcy、hs-CRP水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有关,对脑小血管病患者进行Hcy、hs-CRP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 雷建明钟雪华华国操杨职
-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认知功能障碍
- 脑中风患者中风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了解影响中风后发生抑郁的因素,及早的消除可干预因素。方法评定中风后抑郁,并观察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病因、病情、文化程度、病前性格、心理社会因素、病灶部位的关系。结果 95例中风患者中50例有抑郁状态,发生率为52.6%,其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病情、病程、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社会因素及病灶部位有关。结论年龄大、病情重、病程长、性格内向、经济条件差、文化水平低、与家人不和及病灶在左侧半球的中风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尽早有效的治疗,减轻病情,动员社会及家人关心中风患者可降低抑郁的发生率。
- 方玲杜伟杰雷建明张伟国
- 关键词:中风中风后抑郁
- 加兰他敏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记忆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5
- 2004年
- 目的:探讨加兰他敏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记忆和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VD诊断标准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脑活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氢溴酸加兰他敏3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6个月后韦氏记忆量表(WMS)、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得分作为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WMS(44.36±14.44)分,HDS(17.73±7.52)分,ADL(24.67±8.29)分明显优于对照组(34.27±7.04),(13.46±7.02),(30.57±7.63)分(t=2.16~3.35,P<0.01),与治疗前积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兰他敏治疗VD是有效、安全的,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 冼明健江先娣杨职黎朝茂袁莉方玲蓝崧雷建明陈海廖耿
- 关键词:痴呆记忆加兰他敏随机对照试验
- 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3
- 2015年
- 目的分析机械取栓与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机械取栓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血管再通率、≤30%残余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颅内出血率与术后3个月病死率之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动静脉联合溶栓。
- 雷建明廖耿黄伟蒙应东
- 关键词:脑梗死机械溶栓血栓溶解疗法
- 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100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采用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参照组采取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其他内科常规治疗程序相同。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评分和疗效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参照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在治疗后改善更为明显,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血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安全有效。
- 方玲雷建明张伟国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中风疏血通注射液
- 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对比研究抗凝剂与抗血小板剂预防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53例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60岁)随机分为抗凝组、抗血小板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予一般措施及安慰剂治疗,抗凝组加用华法林,抗血小板组加用阿司匹林。分别在发病后I、3、6个月时比较各组卒中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1、3、6月时卒中复发率为21.57%,29.42%,37.2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分别为3.92%、9.80%、13.73和5.88%、11.77%、19.61%,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复发患者脑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和抗血小板组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组有4例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三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缺血性小卒中患者卒中复发率远高于普通人群,须及早进行二级预防,用抗血小板药物疗效确切,且安全。
- 冼明健雷建明袁莉江先娣
- 关键词:抗凝剂卒中二级预防
- 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在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通过比较三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来评价其对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1.7%和40.8%,纤维支气管镜诊断符合率最高,胸部CT其次,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最低,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方法联合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组织学类型以鳞癌、低分化癌多见,分别为62.5%和15.8%。结论在中央型肺癌患者的诊断中,纤维支气管镜价值最大,诊断符合率高,胸部CT和痰脱落细胞学检查可作为很好的补充方法,三种方法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符合率。
- 王文尚雷建明蔡勇麦远其谭世繁
- 关键词: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痰脱落细胞学检查中央型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