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少琴 作品数:23 被引量:68 H指数:4 供职机构: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新型颅锥在CT定位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应用研究 阎少琴 研究设计严谨,CT扫描定位准确性高,新型颅钻的改进,利用三刃刀,钻孔时间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为2分钟,改进了钻颅方法,属国内首创。该研究资料均经统计学处理,评定疗效标准科学。关键词:关键词:CT定位 抽吸术 脑出血 出血性脑梗塞(附22例临床分析) 1992年 临床上脑梗塞分为有栓子来源的脑栓塞和查不出栓子来源的脑血栓。二者均系脑血管闭塞引起缺血所致。当梗塞灶内有血液漏出时谓出血性梗塞(HI)。本病并非少见,但过去临床诊断困难,70年代CT扫描及核磁共振影像技术应用以后,才使本病由病理诊断变为临床诊断。 阎少琴关键词:脑梗 栓子来源 梗塞灶 血管闭塞 脑血栓形成 闭塞血管 腔隙脑梗塞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89年 我院自1985年5月至1988年5月经 CT证实的120例(住院91例,门诊29例)腔隙梗塞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本组120例,男性97例,女性23例,男∶女=4.2∶1.年龄23~84岁,50岁以下11例,50~59岁42例,60~69岁45例,70岁以上22例.50岁以上占90.1%,临床除无症状2例及不能分型的5例外,113例腔隙梗塞病例中急性起病者105例,其中49例为一次性卒中起病。41例为渐进性起病(即在发病后2~3天或一周内加重者),15例以 TIA 形式起病。多发性腔隙梗塞中有8例呈阶梯样发病。 阎少琴 孔繁元 王琪关键词:CT扫描 脑梗塞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双盲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01年 阎少琴 孔凡元 王丽芳 梁玉娥 贾红云 赵新民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药物治疗 降纤酶 双盲对照试验 一种新型颅锥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新型颅锥包括锥体1、定位块2、调整螺丝3、锥柄4,锥体上有一道凹槽5。定位块2套装在锥体1上,并通过调整螺丝3与锥体1固定连接。锥体上的凹槽贯通至锥尖6,锥尖6呈三刃状。本实用新型与已有的颅... 阎少琴 孔凡元文献传递 脑出血破入脑室37例预后分析 1990年 脑室出血在CT应用前全靠临床推测诊断,准确性差。CT可观察到脑出血的部位,是否破入脑室,破入脑室的途径及脑室内血肿消退的情况。本文就我院近2年多来经CT证实的37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例,结合临床对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本病的有效治疗及降低死亡率的问题。 阎少琴 孔繁元 杜晓莲关键词:脑出血 预后 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对各型脑膜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997年 测定88例不同病因的脑膜炎患者脑脊液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发现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NF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以化脓性脑膜炎升高最为显著,与病毒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TNF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因此,脑脊液TNF水平可作为鉴别细菌性与非细菌性脑膜炎的指标。 阎少琴 孔凡元 刘菊年 潘月英 潘月英 潘月英 张瑛关键词:脑脊液 脑膜炎 肿瘤坏死因子 成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探讨成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2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男2例,女30例,其中产后24例,流产后5例。上矢状窦血栓14例,上矢状窦合并横窦等血栓16例,海绵窦血栓2例。32例中痊愈24例,好转及死亡各4例。结论上矢状窦和其它静脉窦同时发生血栓的机率并不少见。CT扫描仅作初步估计诊断,DSA可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阎少琴 孔繁元 张庆 李勇军 郭涛关键词:脑静脉窦 血栓形成 数字减影 NMR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附3例报告 1993年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多见于产后。本病预后不良,属神经科危重症,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报道者不多。为引起重视,现报告3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并救治成功者(3例均为产后妇女)。 杜彦辉 阎少琴关键词:上矢状窦 血栓形成 急症 国产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研究 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国产降纤酶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采取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在应用降纤酶治疗前及用药后第 14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F) ,并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Barthel指数 )。同时检测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肝功和肾功。结果 降纤酶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在用药后极显著降低 (P <0 0 1)对肝功、肾功、凝血功能无影响 ,也未发生过敏反应。近期疗效降纤酶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有显著进步 (P <0 0 5 )。 孙顺昌 陈宪琪 于增盛 阎少琴 孔凡元 王丽芳 梁玉娥 贾红云 赵新民关键词:降纤酶 脑梗死 随机双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