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东红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兰州理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电极
  • 1篇电极制备
  • 1篇电容
  • 1篇电容特性
  • 1篇铜离子
  • 1篇离子
  • 1篇六价铬
  • 1篇六价铬离子
  • 1篇纳米
  • 1篇纳米复合材料
  • 1篇聚苯
  • 1篇聚苯胺
  • 1篇铬离子
  • 1篇复合材料
  • 1篇凹凸棒
  • 1篇凹凸棒石
  • 1篇苯胺
  • 1篇NIO
  • 1篇复合材

机构

  • 2篇兰州理工大学

作者

  • 2篇徐惠
  • 2篇郭东红
  • 1篇李俊玲
  • 1篇徐垚
  • 1篇彭振军

传媒

  • 1篇电化学
  • 1篇硅酸盐学报

年份

  • 2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网孔状NiO电极制备及其电容特性被引量:2
2011年
以硫酸镍和尿素作原料,六偏磷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由水热法制备前驱体,经400℃煅烧即得网孔状结构的NiO.XRD、SEM和恒流充放电分析测试样品的相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容特性,考察不同水热温度对合成产物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镍与尿素摩尔比为1∶4时,由140℃水热合成前驱体,经400℃煅烧得到的氧化镍性能较好.在20 mA.cm-2下NiO电极的放电比电容为939 F/g.
徐惠彭振军郭东红李俊玲
关键词:NIO电容特性
铜离子和六价铬离子在聚苯胺/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上的竞争吸附被引量:10
2011年
采用原位聚合法合成了盐酸掺杂聚苯胺/凹凸棒石(polyaniline/attapulgite,PANI/ATP)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Ⅵ)、Cu(Ⅱ)的吸附性能。考查了影响Cr(Ⅵ)、Cu(Ⅱ)吸附率的主要因素、热力学性能,以及2种离子的吸附等温线类型,通过解吸附探讨了复合材料对双离子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对Cr(Ⅵ)的吸附性能明显优于Cu(Ⅱ),对Cr(Ⅵ)的吸附是PANI起主要作用的化学吸附,而对Cu(Ⅱ)的吸附主要ATP起主要作用的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复合材料对2种离子的吸附机理不同,是导致2种离子的吸附率呈现不同趋势的主要原因。
徐惠徐垚郭东红
关键词:六价铬离子铜离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