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海燕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474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镁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各期血清镁水平变化规律,为临床指导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于解放军第474医院肾病科就诊的CKD患者10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清镁水平对患者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低镁血症组、镁正常组及高镁血症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CKD分期。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比较CKD不同分期患者镁的特征分布。结果纳入研究对象共103例,男性59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1.34∶1,年龄21~73岁,平均(52.4±14.9)岁。其中慢性肾脏病原发病为肾小球肾炎36例,占35.0%,高血压良性小动脉肾硬化19例,占18.4%,另外有糖尿病肾病27例,占26.2%,其它原发病占20.4%(21/103),随着CKD分期的进展,CKD1~2期血镁水平较低,CKD5期血镁水平最高,CKD患者血镁水平有上升趋势。CKD4期及CKD5期患者血镁含量高于CKD1~2期及CKD3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4期和CKD5期出现明显的镁代谢紊乱,低镁血症中以CKD4期所占比例最高,高镁血症以CKD5期所占比例更高。低镁血症组、镁正常组和髙镁血症组3组间TG、LDL-C、iPTH水平间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镁血症组TG、LDL-C、iPTH低于镁正常组和低镁血症组(P<0.05)。结论 CKDl~3期患者的血清镁水平相对比较稳定,在CKD4期血清镁水平开始出现升高,随着CKD分期的进展,出现了逐渐加重的镁代谢紊乱。
- 郑海燕马涛
- 关键词:慢性肾脏
- 临时心脏起博治疗严重高钾血症所致心律失常1例
- 2006年
- 韩国林袁占军孟伟王彦斌郑海燕杨建萍马存英
- 关键词:高钾血症致心律失常尿毒症肾内科解放军
-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诊断移植肾动脉狭窄被引量:7
- 2012年
- 背景:对肾移植后并发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及随访是否可采用一种无创伤、特异性高、安全的检查方法。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患者进行移植肾动脉期的增强扫描,扫描后所得到的数据经容积重建、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多平面重建处理成像。结果与结论:11例患者均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10例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4%~75%,1例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吻合口狭窄10例,其中合并移植肾动脉主干狭窄2例;移植肾动脉分支狭窄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例,狭窄程度75%~95%,8例置入支架,1例球囊扩张;1例给予药物治疗随访,于2年后出现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及难治性高血压,置入支架。1例无临床症状,经多层螺旋CT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随访4年肾功能、血压正常。支架置入治疗的患者中1例行球囊扩张者2年后彩色多普勒提示移植肾吻合口狭窄,行多层螺旋CT检查移植肾动脉狭窄程度<50%,随访4年3个月,肾功能、血压正常。提示多层螺旋CT后成像技术可作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对区分临床疑似病例,制定支架置入治疗方案,以及术后随访观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相华徐晓琴赵冬青张辉荣景夏菊梅郑海燕常帅汪卫中孟伟
- 关键词:移植肾动脉狭窄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容积重建多平面重建
- 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率与疾病发展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速率与疾病进展的相关性,分析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一2016年10月在解放军第474医院肾病科诊断为CKD的成年患者234例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高血压情况、糖尿病情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H受体拮抗剂使用情况(ACEI/ARB),血糖水平(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素氮水平(BUN)、血清肌肝水平(Scr)、白蛋白水平(ALB)、血磷水平(P)、24 h蛋白尿定量等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以患者2年内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ESRD)为疾病进展的标准,计算不同eGFR下降率的患者疾病进展情况以及不同原发疾病患者1年和2年的eGFR下降率和疾病进展情况,评估影响患者疾病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4例患者2年内共有81例患者评估为疾病进展至ESRD,总ESRD发生率为34.6%,其中eGFR下降率>40%的患者的ESRD发生率显著高于eGFR下降率V40%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⑴=4.156,P<0.05);所有患者1年后平均eGFR下降率为12.6%,2年后平均eGFR下降率为24.3%slgA肾炎的患者的1年及2年的eGFR下降率最低,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1年及2年的eGFR下降率及2年内ESRD发生率均最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初始eGFR越低、24 h蛋白尿定量越高、2年eGFR下降率>40%、未使用ACEI/ARB是影响CKD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枪不同原发疾病的CKD患者的eGFR下降速率存在差异,eGFR下降率越高CKD患者进展至ESRD的风险也越高。
- 郑海燕徐晓琴王建元
-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肾小球滤过率终末期肾脏病影响因素
- 少数民族亲属活体肾移植22例分析
- 2007年
- 目的总结少数民族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对少数民族尿毒症患者22例行亲属活体供肾肾移植。其中男性受体17例,女性受体5例,年龄17~66岁,平均43.2岁。男性供体18例,女性供体4例,年龄21~52岁,平均28岁。除1例为夫妻供肾外,其余均为血缘亲属供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全配1例,HLA完全错配1例,单倍体相同11例,5个抗原错配9例。均采用开放手术取肾。术后采用环孢素、霉酚酸酯、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任何并发症,随访6~24个月,血肌酐正常。受者术后1例因心源性疾病猝死;21例存活,其中1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2例术后1周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淋巴球蛋白冲击后正常。随访24个月,肾功能正常。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组织配型好,冷热缺血时间短,发生排斥反应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小,移植肾存活率高,可改善不同种族阃移植肾存活率低的状况。
- 夏菊梅孟伟杨建萍郑海燕
- 关键词:尿毒症活体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