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喜娃

作品数:32 被引量:11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子宫
  • 8篇子宫内膜
  • 8篇内膜
  • 8篇宫内
  • 8篇宫内膜
  • 7篇子痫
  • 7篇子痫前期
  • 7篇细胞
  • 6篇阴道
  • 6篇卵巢
  • 6篇腹腔
  • 6篇腹腔镜
  • 5篇蛋白
  • 5篇阴道成形
  • 5篇阴道成形术
  • 4篇子宫内膜癌
  • 4篇无阴道
  • 4篇先天
  • 4篇先天性
  • 4篇先天性无阴道

机构

  • 2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省肿瘤研...
  • 1篇河间市人民医...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白求恩国际和...
  • 1篇邯郸市妇幼保...
  • 1篇天津大港油田

作者

  • 31篇赵喜娃
  • 9篇史丽
  • 7篇尹洁
  • 5篇张军
  • 4篇王娜
  • 3篇李琰
  • 3篇李月红
  • 3篇张辉
  • 3篇张海波
  • 2篇李秀兰
  • 2篇姜秉芬
  • 2篇李利
  • 2篇赵连梅
  • 2篇王建英
  • 2篇赵健
  • 2篇陈书成
  • 2篇单保恩
  • 2篇周荣秒
  • 2篇贾静辉
  • 2篇张正茂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河北医药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山东医药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遗传
  • 1篇生殖与避孕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08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治疗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3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0例。观察组切除全子宫的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对照组仅切除全子宫。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病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6、12、24个月检测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术后随访36个月,统计盆腔包裹性积液及卵巢癌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1个月PSV、EDV均较术前下降,RI、PI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两组术后6、12、24个月血清FSH、L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E2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FSH水平高于对照组,E2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血清L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个月两组血清FSH、LH、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发生盆腔包裹性积液7例(4.12%)、卵巢癌3例(1.76%),对照组分别为18例(10.59%)、10例(5.88%),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同时切除双侧输卵管可降低妇科良性疾病育龄女性患者盆腔积液和卵巢癌的发生率,且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
冯立康山张笑萍王建英于丽赵喜娃
关键词:输卵管切除术育龄女性
孕妇血中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L、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关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孕妇血中可溶性细胞分化抗原40L(sCD40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与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9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64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30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34例),同期正常孕妇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孕妇患者血中sCD40L及TNF-α水平,同时进行各项临床指标检测。结果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浆中sCD40L水平及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中sCD40L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967,P<0.001)。sCD40L、TNF-α水平与24h尿蛋白总量、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尿素氮均呈正相关;与患者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与肌酐、尿酸无明显相关性。4例发生产后子痫患者血浆中sCD40L水平平均为9.65μg/L。结论 sCD40L、TNF-α在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血中均呈现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sCD40L、TNF-α水平呈正相关并同时参与了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可能作为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指标。
尹洁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王娟姜秉芬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肿瘤坏死因子Α
新式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探讨及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此种新式术式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2年12月52例因先天性无阴道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详述手术操作步骤,观...
康山赵喜娃
关键词:先天性无阴道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腹腔镜临床疗效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和比较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全切术及部分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未绝经子宫肌瘤患者85例,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子宫肌瘤剥除术组(32例)、子宫全切组(25例)和子宫部分切除组(28例),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子宫肌瘤剥除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孕激素(P)、雌二醇(E_2)和黄体成素(LH)水平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子宫全切组患者的P、FSH、LH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1),E_2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患者的P、FSH、LH水平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E_2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年龄≤40岁的患者,性激素水平手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40岁的患者,子宫肌瘤剥除组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全切组患者的术后性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明显差异(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性激素水平变化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子宫肌瘤剥除组(9.4%)显著低于子宫全切组(84.0%,P<0.01)、子宫部分切除组(25.0%,P<0.05)。结论不同术式对子宫肌瘤患者的内分泌状态影响不同,对不同年龄患者内分泌状态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选择手术方式。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内分泌影响作用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荆瑞华赵喜娃
关键词:子宫肌瘤剥除术子宫切除内分泌状态
人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体外实验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人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子痫前期的可行性。方法 1)应用DMEM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4组(每组n=30)干预:分别应用含15%健康孕妇血清、含15%子痫前期轻度患者血清、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 h尿蛋白>2~<4 g,简称低蛋白组)及含15%子痫前期重度患者血清(24 h尿蛋白>4 g,简称高蛋白组)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处理后应用Transwell技术建立内皮细胞通透模型并计算通透系数;2)分别取上述干预后4组细胞的上清液,处理后加入Transwell小室下室,将第5代人脐间充质干细胞以1×105/mL接种到Transwell小室的上室,在37℃、5%CO2培养箱培养24 h后,于200倍镜下随机计数6个无重叠细胞视野的透膜细胞数,取其平均数代表该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1)4组的通透系数[Pa(%)]分别为:110.3±2.92、120.7±2.93、141.4±1.81、169.8±2.63(P<0.05)。2)4组透膜细胞数分别为(个):11.00±2.71、24.10±2.92、35.32±6.03、47.00±1.93(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对脐静脉内皮细胞有明显损伤,损伤的内皮细胞会对产生趋化作用,而这种趋化作用随着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增强。UC-MSCs移植有可能成为治疗子痫前期的方法之一。
史丽赵喜娃李青梅董晓静尹洁王娟姜秉芬
关键词:子痫前期趋化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OC285194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2016年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LOC285194的表达变化,分析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10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病例组)和66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中的LOC285194,分析LOC285194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LOC28519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160±1.382和4.577±2.865,两组相比,P<0.05。以病例组LOC285194中位表达量(1.537)为界,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FIGOⅠ、Ⅱ期者LOC285194高表达率高于Ⅲ、Ⅳ期者(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LOC285194高表达率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LOC285194低表达者和高表达者的术后生存时间分别为(53.4±15.6)、(59.8±8.7)个月,LOC285194低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较高表达者缩短(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OC285194呈低表达,LOC285194表达异常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
赵喜娃魏许瑞张辉张海波赵炜张会超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长链非编码RNA
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探讨及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腹腔镜组)和34例开腹腹膜代阴道成形术(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阴道情况以及性生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阴道长度及性生活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活动早、肛门排气早、住院时间短(P<0.05)。结论:腹腔镜下单叶腹膜代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微创、效果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赵喜娃陈书成张辉张正茂李利张军贾婧德康山
关键词:腹腔镜阴道成形术先天性无阴道
阴道成形术患者术后阴道模具使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随访调查阴道成形术后出院患者坚持使用阴道模具的情况,观察影响患者对阴道模具使用依从性的因素,及时提供适当健康宣教和护理干预措施,以提高阴道成形术后阴道模具使用的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先天性无阴道患者38例、宫颈癌根治术中同期行阴道延长术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阴道成形术出院后继续使用阴道模具的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随访的方法调查模具的使用情况,探讨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根据模具使用情况及影响依从性的因素,针对性地提供个体化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结果模具使用依从性差的47例患者中因模具使用中断或方式不当,有6例患者发生阴道局部感染粘连,11例患者发生阴道顶端挛缩狭窄。模具使用依从性好的21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因年龄较小,模具使用方式不当,术后4个月发生阴道顶端粘连闭锁。成形术后患者模具使用的依从性越好,术后并发症越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7,P〈0.05)。阴道成形术后患者阴道模具使用的依从性与年龄、婚姻状况、经济情况及文化程度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179,7.433,28.416,8.336;P〈0.05),年龄大、已婚、经济状况好、文化程度高的患者阴道成形术后模具使用的依从性较好。结论通过适当的护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可以明显提高阴道成形术后阴道模具使用的依从性,同时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马俊英赵喜娃马俊萍赵焕焕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依从性阴道成形术影响因素
miR-496通过SFMBT1抑制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已被证实与子宫颈癌的发病相关。分析miR-496与SFMBT1的相互关系,阐明miR-496在子宫颈癌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预测并验证miR-496的靶基因。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miR-496 mimics对SFMBT1表达的影响。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分析SFMBT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miR-496和SFMBT1对HeLa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观察miR-496在BALB/c裸小鼠移植瘤模型中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相比癌旁正常组织,SFMBT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mRNA(1.69±0.23 vs 1.00±0.12)以及蛋白(1.73±0.28 vs 1.00±0.15)均呈高表达,miR-496能通过特异性结合SFMBT1的3’-UTR抑制SFMBT1的mRNA(0.81±0.07 vs 1.00±0.15)以及蛋白表达(0.26±0.02 vs 1.00±0.14);细胞实验中相比对照组,miR-496 mimics处理组能抑制HeLa细胞增殖(1.39±0.10 vs 2.01±0.09)、迁移(40.50±3.17 vs 28.42±1.21)和侵袭能力(15.03±1.67 vs 25.71±2.56),但相比miR-496 mimics处理组,miR-496+SFMBT1处理组迁移(33.21±2.66 vs 19.28±1.50)和侵袭能力增强(30.11±2.73 vs 15.03±1.67)。子宫颈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发现,相比对照组miR-496组裸小鼠中移植瘤体积、重量均明显降低。miR-496组裸小鼠中病变程度、SFMBT1表达和Ki-67增殖指数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iR-496通过靶向调控SFMBT1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
方艳惠马彩娟张纯丽翟嘉威朱巧英刘茵赵喜娃
关键词:子宫颈癌HELA
妊娠相关蛋白A联合子宫动脉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孕早期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规律进行产前检查并分娩的早发型子痫前期及健康产妇192例,应用ELISA法检测健康组与早发型子痫组孕早、中、晚期的PAPP-A水平。前瞻性研究:随机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定期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995例孕产妇,对所有孕妇于孕早期行PAPP-A检测并于孕中期进行子宫动脉PI检测,将PAPP-A>13.0 U/L且子宫动脉PI<1.01的孕妇分为A组,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B组,将PAPP-A>13.0 U/L而PI>1.01的孕妇分为C组,将PAPP-A≤13.0 U/L且PI>1.01的孕妇分为D组,比较4组孕妇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率。结果早发型子痫前期组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孕中期、晚期早发型子痫前期组的PAPP-A水平与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D组患者早发型子痫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早发型子痫前期患者于孕早期PAPP-A水平明显降低,孕早期PAPP-A水平检测联合孕中期子宫动脉PI的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发病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史丽赵喜娃赵艳玲王彦莉李青梅尹洁
关键词:早发型子痫前期PAPP-A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